<p class="ql-block">今年2月底去看望侨居德国,为天体物理学家的大女儿,就是那个一些年前只用几分钟就解出了她爹化了大半小时还想不通的挂在布拉格老城的天文钟原理,因而把我气得半死的小姑娘。这次在柏林陪她待了3个星期。春寒料峭,却不减父母女之情深。同时也把柏林和周围几个城市走了一遍。本篇只叙柏林。</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世界级都市,柏林为大众所熟知。它位于德国东北地区,为德国最大城市,也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它依次为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德国,以及二战后东德的首都。历届执政者将柏林打造得宏大先进,唯有二战结尾时盟军将这个城市“地毯式轰炸”而炸回了中世纪,我们这次去参观的柏林防空洞就彰显了当时的恐惧气氛。</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后,东西欧两大阵营因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经济的巨大差异而形成鲜明的分界,整个欧洲没有任何地方比柏林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权力斗争。最终柏林一分为二,东德以柏林为首都,分得大部地区。</p><p class="ql-block">此后东西德在柏林以勃兰登堡城门为界,并在1961年建成了柏林墙,该墙在1989年被拆除,凡28年。那些年发生了很多足以载入人类历史的事件,不在此篇记叙之列。</p> <p class="ql-block">柏林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米,深11米。它位于柏林市中心,在最好的居住区米特(Mitte) 区内。该门被认为是柏林的像征,建于18世纪未,为庆祝普鲁士赢得7年战争的胜利。它的正顶处是一尊高于5米的“胜利女神”铜塑,她展开双翼,驾驭一辆两轮四马战车,右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雄鹰。</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就去了这个地标。彼时乌云低垂,本以为清冷的二月天不会有什么游客,谁知道建筑前至少有上千人,原来是反战人士反对北约插手俄乌战争举行的和平示威</p> <p class="ql-block">同时还有年轻人呼吁救援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关于阿桑奇的事足足可以写下几大本,涉及了众多的社会、职业和道德范畴,众所纷纭,也不在本文之内。只是很奇怪应者寥寥,似乎都不在乎他的下落,在此也只是一个插曲</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勃兰登堡附近的市中心实行交通管制,正好碰上今年的一次盛大的和平反战示威游行</p> <p class="ql-block">两个男人各持己见,嗓音渐响,争论关于德国是否应该在俄乌战争中站队</p> <p class="ql-block">牌子上用德文写着“没人进攻欧盟,没人进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没人进攻德国”。手机拍下后当场德译英。这些反战者通常年龄较大,似乎从他们的父辈那里得到的二战的惨痛教训仍旧在啮咬着他们的灵魂。他们不愿看到再有一滴日耳曼人的鲜血滴落在外国土地上。拉过路边一位老者,问他这样争论会不会撕裂民族,答曰不会,因为都是就事论事,不涉及个人恩怨。话音未落,有2人声音提高,顿时吸引了严阵以待的警察们。</p> <p class="ql-block">在布兰登堡门的背面集结着数千名反战者,不过好像没有神情激烈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眼见一群警察上前分开头对头的两个男人,并迅速将他们塞进警车带走了。心想他们行事还是比较有效,着重在预防两字</p> <p class="ql-block">在布兰登堡以南不远处就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关于此纪念馆以前写过,网上也有许多详解,不再赘述。简短说来,它在市中心,占地约5英亩,地表安放了2771块混凝土板,长宽相等而厚度不一,低至20厘米,高及4.8米,于2003年4月动工,凡一年半至2004年底完工。走在混凝土块之间,便仿佛战云密布,呼吸为艰。在地下则有好几个陈列室,讲述二战期间几百万犹太人被捕捉,集体屠戮。 馆里陈列的照片,信件,和父母与子女活活被分开,但是明知是共赴死难的纪录,几小时看下来让人心中相当难受。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距今快80年了,德国人仍旧对过去的反人类罪行十分警惕,以期杜绝这种惨剧再次发生。展厅入口处即有德、英文写着:“此事发生过了,也可能再次发生”,以警世人。反观我们亚洲那个近邻,朝野上下似乎看不到很多的反思,不过也不是此文应该涉及的。</p> <p class="ql-block">在柏林,公交系统十分发达方便。分A,B,C 三个交通区。主要靠地铁,地面列车和公交车每天将上百万人载至各地。站在街头任何一处,谷歌地图都会在数秒钟内设计出最佳线路。通常游客可以买一天票(单趟),和一周票(任何相应线路的任何方向)。可以买A区,B区,A区票包括了市中心各区和S(下面解释)环城线。B区是环城线向边缘放射。C区则是到柏林以外一些近郊城市的高铁,比如去波茨坦(Potsdam, 当年英、美、俄三巨头首领在打败纳粹德国后签署波茨坦条约的地方)。我们买了跨ABC的一周联票,记得是€47。在任何地铁站都有自动售票机,有德、英文显示。须记得在第一次起用时要在售票机边的一个打卡机上去激活一下,否则被查票会认为没买票而罚款,因为无法证明已乘坐了多久。当然,在3周中乘坐了无数次地铁从来没有见过市区内有人查票。估计是靠各人自觉,而不是用人为监督手段。下面分别介绍最常见的交通模式:</p><p class="ql-block">1)地铁(U-Bahn), 共9条线路,U1-U9,共175个车站。一般在地下,背靠背向相反方向驶行。不同U站用不同颜色,因此时间久了哪怕只看颜色就大致知道哪条线路。站在一个陌生的街头,只要看到一个U的标志,就知道肯定不会迷路了,因为地铁将会把你带到几乎所有地方,包括汽车站。</p><p class="ql-block">U-Bahn 通常3-5分钟就有一班。</p><p class="ql-block">2)城市快铁(S-Bahn). 它把柏林中心划了一个圈,不停地在环状线上运行。同时,它又在各地从环状线开始放射出去,直至城郊各方向。</p><p class="ql-block">S-Bahn 每隔2-3分钟一班。</p><p class="ql-block">3)有轨电车(Tran). 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有轨电车之一。起于1865年。如今所有的有轨电车都位于当初的东柏林,而在西柏林则已经为公共汽车所替代。</p><p class="ql-block">4)公共汽车(Buses). 这是最古老的公共交通系统,源于1846年。现存120条线路,从100-399路,几乎把整个柏林完全覆盖。</p><p class="ql-block">当你买了联票后,无论要去何处,完全不需要出租车,优步(Uber), 等。乘坐上面这些交通工具可以到任何地方。</p><p class="ql-block">这么繁复的公交系统使得城市拥堵、交通事故和私家车的需求降至最低。6、7年前去柏林时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非常繁忙的欧洲大都市听不到喇叭,看不见堵车。这次有时间考察了一下,认为完善的公交系统使得拥有私家车成为更贵而无必要。</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住处在米特区(Mitte), 那是柏林最好的民居之一。那里全是公寓,很少有人拥有私家车。柏林人大多有驾照,只是在节假日全家去郊区野外时可能会需要车。这次注意到街上停着不少“共享汽车”,原理和国内的共享单车相似,即用信用卡扫描支付。具体操作不清楚,没有租过。</p> <p class="ql-block">到柏林的一个必去之地是博物馆岛(museum island) ,它可以步行走遍,参观。这里有5个主要博物馆,组成一个强大的历史、艺术、科技和宗教的视觉结合体,位于柏林的心脏。这个地区是欧洲最为重要的博物馆组合体,在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前些年去柏林待了2天,只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物馆岛看了几小时,只是走马观花。这次前前后后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待了好几天,却发现还有好多部分根本没有参观,只能留待下一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岛上有一个欧洲著名的教堂,叫做柏林大教堂.它是德国第二大的教堂(仅次于科隆大教堂),建于19世纪末期,在二战中被盟军空袭而破坏,但于本世纪初修复(最原始的雏形建于15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初建时并非现在的模样。它以巴洛克风格起始(建筑造形方面利用不規则的波浪狀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賦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继而古典主义,最后定格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附近的圣玛利教堂,乃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在柏林电视塔下.初建于约1000年之前。二战末期受到盟军轰炸重创。上世纪为东德政府所修复。</p> <p class="ql-block">红色市政厅(Rotes Rathaus),柏林墙将它划入东柏林。当两德统一时,这座红房子成了整个柏林的市政厅。原以为作为欧洲一个超级都市的市府,必定是特别宏伟雄奇。按照谷哥地图从住处走了约7公里,进门却大吃一惊:大厅虽高却暗暗的,似乎每隔几盏灯才点亮一盏。各个办公室之类的房间人们来来往往,但是并不觉得繁忙。有半幢楼几乎没有什么灯光。突然觉得有点内急,问一位扫地老翁怎么走,他往宽畅的楼梯下指了一下,又聚精会神地扫着地,但是一则我觉得在昏暗的灯光下他那暗然无神的双眼要是能看清地上的脏物,我宁愿把口袋里的欧元都赌输给他(不过不到5块钱),二则扫得再干净别人未必会在乎,因为看不清楚。后来问了门口一位中年人,为什么大厅灯光像有气无力的老人似的,他的话令我吃惊:“市政厅是为市民办事的地方,用的是市民的税钱,不是为了赚钱的豪华旅馆,为什么要弄得堂皇!”我听了不以为然:像样一点的灯光总得要有的吧!</p> <p class="ql-block">洪堡论坛(Humboldt Forum)。这是一个大型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大量的文化、历史纪录,被誉为“德国的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洪堡里的“天井”。走累了,左侧进门后要一杯咖啡,一块蛋糕,休息一阵后继续浏览</p> <p class="ql-block">德国民族学博物馆(Ethnological museum)位于洪堡论坛之内,收集了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的50万件史前文物,和各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收藏,配以音、视、照片及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在此待了一整天,展品之丰富令人瞠目结舌,只能匆匆掠过而已。</p><p class="ql-block">如果有时间,仅这个博物馆(内含上面提到的好几个分馆)就可以待上几天,了解世界上许多不为自己认知的事。这也许只能是将来退休后才能实现的愿望了</p> <p class="ql-block">亚洲馆</p> <p class="ql-block">非洲馆</p> <p class="ql-block">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 这是博物馆岛上最古老的博物馆,是德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是19世纪普鲁士国王深受洪堡兄弟影响而建造的,展品包括了德国的历史文物,以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一楼主要展出古希腊的艺术品,有12个展室;二楼展出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的艺术品,有7个展室. </p><p class="ql-block">半天下来,只能走马观花看一部分展品</p> <p class="ql-block">苏军纪念碑。二战末尾,攻克柏林并不轻松。当时德军精锐尽出,护卫他们的最后防线。仅苏联红军就在柏林争夺战役中阵亡了8万将士。这个纪录碑即是为铭记那些将士而立。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柏林被盟军炸得几成废墟,在粉碎性的打击下,德国人痛定思痛,没有把在攻占柏林时冲锋陷阵并且英勇战死的苏军官兵恨之入骨,反而建起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示自己永不再战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柏林电视塔。前几年在柏林没上去,这次在网上买票,在傍晚登塔,意在拍几张日落照片,可是大玻璃窗比较脏,没拍到合意的照片。不过用肉眼看还是挺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电视塔登顶,看夜色中的柏林</p> <p class="ql-block">电视塔附近有一个柏林幻境艺术馆(Illuseum Berlin)。规模不大,但是有多种光学错觉展示,如果手里有1-2小时余暇,看一下也不错,边上的mall口子上有一家泰式小歺馆,很合口味,好到后来又去专程吃一顿</p> <p class="ql-block">差点把自己都骗信了</p> <p class="ql-block">弄得我自以为突然有体操才能了。掐了一下大腿,知道疼,然后意识到这只是光学错觉罢了:我的脚仍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德国历史博物馆(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它的一个侧翼由贝聿铭设计,馆内陈列德国(以及在被称为德国之前的2千年)的历史纪录。仅此一馆仔细观看得好几天。可惜我们总共只有3周,且还得分一些日子出去看近郊一些很有意义的小城镇。</p><p class="ql-block">如果有2、3天时间给它,可能会对这个复杂的民族有多一点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倍倍尔广场(Bebelplatz). 人站在菩提树大街看往广场,左侧为柏林歌剧院,正中是是柏林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圣黑德维希主教座堂,右侧则是洪堡大学法学院。</p><p class="ql-block">使倍倍尔广场出名的,是1933年5月10日,当时褐衫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受到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鼓动,在此举行焚书仪式。纳粹烧毁了大约20,000本书籍。</p><p class="ql-block">战后,贝贝尔广场立了一个空书架,以纪念当年的焚书事件。其上并雕刻了一段19世纪德国最著名的浪漫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名言:“这只是一场前戏,哪里烧书的地方,最后也将烧人。 海涅 1820 ”。 二战期间发生在纳粹德国的罪恶,不幸在一百多年后被德国伟大的儿子海涅言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菩提树大街还可以看到这一座青铜骑士像, 那是腓特烈大帝騎馬像。</p> <p class="ql-block">数日后再走到布兰登堡门前,那里少了示威者,显得异常清静</p> <p class="ql-block">柏林有很多越南人。一部分是北越人,当年河内与东德签署劳工协议;另一部分是南越人,当年两越统一时从南越以难民身份逃到欧美各国,包括德国,多在西柏林。</p><p class="ql-block">1989年柏林墙倒塌,其后东西德重组,两地越南人迅速集结,成为一个不小的经济力量。东宣中心是一个越南人在2005年办起来的购物中心。这是一个巨大的中心,单层,由多个大车间似的建筑结构组成。许多是批发商,也有不少零售业。这是几十年来我们在欧美看到的最大的亚洲商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其中的一个营业中心。</p><p class="ql-block">对了,那里有一排几十个理发店。男子理发10欧一个,那些越南裔理发师年轻,敏捷,干净利落。事实上,我也付了10欧去经历了一下。这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动作快得像动漫中的人物,大约4-5分钟吧,一层厚厚的头发铺满了地下,每当那闪亮的剃刀杀向头颅时,我总是心里一凉,知道又一大堆头发下地。最后,经过历史性的短时间对我的头发的屠杀, 我发现自己至少2个月内不再需要理发了。</p> <p class="ql-block">“查理检查站”。这是当年东、西柏林的第三检查站,其实这与年轻士兵查理无关,而是检查站C(通常以查理, Charlie, 为名)。</p><p class="ql-block">可是1989年以后,此地就以讹传讹地成为以查理命名的检查站,反而没人再提检查站C了</p> <p class="ql-block">柏林墙并没有被完全拆除,几段残垣依旧在时时提醒柏林人:血浓于水,血之相融往往最后让它流向更理性、更为人性所接受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1961年8月13日,迅速传遍世界。当日是柏林墙完全封闭的一天。那天有一个小男孩似乎与妈妈走散了。这位年轻的东德士兵一边紧张地张望着,一边拉开铁丝网让小男孩到西柏林去找家人。这个情景正好被一位记者抓拍到。后来据说在这支部队中没有再看到他。事后许多人企图打听和改变这个小伙子的生活,但是他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被听说过。希望此人仍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颐养晚年。</p> <p class="ql-block">当年东柏林有着大批才华横溢的街头艺术家,柏林墙上涂鸦技术出神入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所谓的“致命的爱(the deadly love). 当时由俄罗斯街头艺术家弗鲁贝尔画在柏林墙上。左边是俄罗斯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右边是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当时他把两人的贴面礼画成了接吻。</p> <p class="ql-block">这是约翰-F-肯尼迪广场。此地原名鲁道夫-王尔德广场,为前西柏林的市政厅所在地。1963年中,已是冷战渐趋炽烈之际。6月26日,时美总统肯尼迪去西柏林访问,作了有名的“我是柏林人”的演讲。据传肯尼迪临时想到用德语说这句话来表示美国与战后重建的西德站在一起:“Ich bin ein Berliner”。他让译员用英文在纸上注音,但后来居然在演讲结束时背出了这句话(当然那时他才46岁,正是智力登峰造极的年龄)。不出数月,JFK在德州达拉斯遇刺身亡。3天后,西柏林将该广场改名为JFK广场,以纪念他为西德的稳定繁荣作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德国科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建于1982年。原意是收藏展览与火车头有关的历史记录。可是后来逐渐纳入了许多别的科技发展史,大概与上百年来德国制造工业和创新独步天下有关,一段时间内,他们在精密仪器,光学、飞行,航海,电子,电脑,照相机,钟表,汽车等领域中曾一度鲜遇对手。</p><p class="ql-block">这个博物馆展品是如此的繁复和丰富,我们只是比较快速地走过场,也花了约5个小时,下一次有机会肯定得用一整天再去一趟。</p><p class="ql-block">拍了许多照片,记录了许多“第一个”发明。限于篇幅,只取一、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战期间曾给盟军海军以巨大头痛的德军U-Boat(微型潜艇),当时已率先掌握了先进潜艇技术的德国海军,派遣大批U-船,以“群狼战术”从深处窜起,击沉了无数盟军商船和军舰,几乎以独一作战维度卡断了英国与外界的联系,直接逼迫英国投降。当时德军的指令靠一套极聪明的密码传送,号称是“无法破解的密码” 。据称它将正常德语打散后随机以莫里斯密码发出,接收者再按照一本特殊的译本译出指令。盟军立志俘获一艘U船,希望找到密码本用来破解德军指令,派出大批反潜机在海域寻弋。有一次,一艘小小的U-boat 潜水艇阴差阳错地在地中海某处浮出水面后被盟军在盯上,被反潜机用一串串深水炸弹逼上来后又被数艘围追的英国水上舰艇一阵穷追猛打后击伤了它。英军捕获了小潜艇后拿到了2本密码译本,而这些译本本来是用水溶性颜料所写,不知为什么德国兵在被捕前没有往书上泼一盆水。就这样,德军指令被随发随破,随后很长时间内这些U-船被大批消灭,连带着无数德国海军官兵,葬身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鱼腹之中。</p> <p class="ql-block">虽然照相机是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在1825年首先制造出来,擅长精密光学技术的德国人把它发扬光大,福伦达公司推出首个全金属并由齿轮对焦的相机,并开发出了大光圈镜头。这是1925年福伦达的相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做Z1 (玻璃罩上写着的 dar erste computer)。它由当时才25岁的工程师康拉德. 祖泽(Konrad Zuse) 在父母家于柏林的起居室制作,第一次成功地运用布尔逻辑发明了机算机雏形,那时才1935年。到1938年建成时祖泽已经能用“0”和“1”的二进制概念,把铁针打到这两个部位而开始最原始的编程。起初这个划时代的发明并不被看好;不久,有人用Z1计算了从轰炸机上抛下的滑行炸弹的翼的设计,比用经验设计更为准确。</p><p class="ql-block">Z1 用了2万个部件,重约1吨。祖泽辞去了在航空公司的工作,全心投入这台怪异的机器。1943底年盟军轰炸柏林时,Z1被炸毁. </p><p class="ql-block">这台展览的Z1是复制品(但是无从考证它是Z2还是Z4, 当时没想到找博物馆人员询问个究竟,这也是没预先做好功课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如今,计算机已经深深渗入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手腕上只有几克重的8系列苹果手表所具有的计算能力已经以天文倍数超过当年一吨重的Z1的计算能力。遥望先贤,不禁神往… (此处只论及科技与人类,与政治无洽)</p> <p class="ql-block">年代久远的电话机,1900年的,无从考证它在此展览的重要性。美国的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的第一架电话是在1875年6月,应该比这架早得多。当然,这些先驱不会想到后人在用苹果手机15-Pro Max…</p> <p class="ql-block">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兹(中国人很有创意地翻译为“奔驰” )注册了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可是比他早一年,1885年,另2位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Gotllieb.Daimler) 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 精研内燃机理论,就已经设计出了第一辆燃油车,揭开了现代个人交通的第一章。</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第一辆奔驰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概念的汽车,在1886年推出。这与现在全世界大街上奔跑的奔驰车大相径庭,也许长眠在德国拉登堡的卡尔·本兹在坟墓里也会笑出声来。</p><p class="ql-block">展馆内陈列了许多不同代的奔驰轿车,有些是珍贵限量款(不知道这家博物馆投保了多少亿欧元)</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许多早年德国人的发明,绝大多数至今演化成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由于篇幅之故,不一一贴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夏洛腾堡宫,乃腓特烈一世为他的王后索菲·夏洛特所建,名为莉岑堡(Lietzenburg)。登基4年后王后过世,腓特烈大帝将此宫改名为夏洛腾堡宫, 以纪念妻子。</p><p class="ql-block">宫殿巨大,其中的琥珀室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p class="ql-block">二战后期,夏洛滕堡宫遭重创,战后修复。</p><p class="ql-block">此宫位于彼时的西柏林,很容易以不同方式到达:U2 或U7均可。</p> <p class="ql-block">晚间偶遇好心人为不那么幸运的人派发晚歺。悄声问了一下,这样的好心人不少,都是自发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东西柏林相交有一座著名的桥,奥伯鲍姆桥(Oberbaumbrucke), 是柏林最长的桥,架在施普雷河上,当年东德为阻止人材西流(1945年二战结束到1961年柏林墙建起的短短15年间,约4百万东德人跑去西德,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工程师、医生、银行家,和熟练技工,因而造成了历史性的人材流失),建起了柏林墙,两岸原本常来往的亲友们再也不能交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东德人冒着生命危险越界到西柏林,曾有人冒死翻越奥伯鲍姆桥,在此是否也有人被东德守军从背后射杀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1961年10月东德国防部下令边防部队发现欲从东柏林西逃的人要对空发射子弹示警,如仍不停则予以射杀无赦。直到1989年4月3日国防部发布下一个指令,停止射杀企图西逃者。这18年中东德官方记载的共有100人被射杀,另有30人在被抓获时自杀。实际数字应该更多。</p> <p class="ql-block">桥前,原西柏林处</p> <p class="ql-block">柏林黑暗世界(Berliner Unterwelten)的一个不起眼的入口。这是特指二战末期,当盟军进入德国本土作战时,柏林市受到前所未有的空袭轰炸,据估计约80%的城市被夷为废墟。彼时柏林市130年的地下结构组成了地铁和宽大的下水道的地下世界,这些通道自然成了防空洞、避难所。</p><p class="ql-block">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功课,当我们想到要参观柏林二战地下避难所时所有的英文团一周以内的(每团只允许有十几个游客)均巳售磬,无奈,加入了德语团(德语团远远多于英语团)。进入之前买了一本英文介绍,飞快扫了一遍后,就钻进了黑暗的地底。至于听不懂几乎所有德语,个中苦恼自知</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提示,用谷歌翻译从德译中:“仅当听到炸弹声时才关闭气锁和避难所的门。打开锁门之前务必戴上防毒面具”</p> <p class="ql-block">第20室,最多容纳13人。左侧的德文是“此门非出口”。</p><p class="ql-block">听着导游的声音在陋室里空空地回响,尽管基本上不懂德文,也能从沉重的语气里感受到他的压抑</p> <p class="ql-block">靠墙的是一排厕所</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地方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如今亲临,感慨不浅</p> <p class="ql-block">士兵的3层高低铺</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地道里生活,随时感受死神的窥视,士兵们恐怕没有机会反思谁和怎么把他们的生活带到这个地步!</p> <p class="ql-block">以前听说过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世界钟。它是当年东德在1969年所建,在那个圆桶上可以看出世界上148个主要城市的即刻时间。</p><p class="ql-block">站在下面看了一会儿这口钟,觉得还可以,不算太复杂,也非惊艳,走到城中心附近顺便看一下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市区的一个地标:胜利纪念柱(Victory Column),建于1873年,纪念德国(彼时尚名为普鲁士)在分别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当普鲁士战胜三国后,建立了联邦制,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共和国元首。统一后,在柱子上又加上了一个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青铜塑像,高8.3米,重35吨。</p> <p class="ql-block">德国国会大厦,建于19世纪晚期,几经变迁,最近的版本于1990年两德统一后改建而成。</p><p class="ql-block">德国国会大厦对德国,乃至全世界有过巨大影响:国会大厦纵火案。</p><p class="ql-block">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着手为随后一切行为作准备。一个月后,国会大厦着火,随后希特特便以此为契机,攻击政敌,大力搜捕所谓的“叛国者”并操纵法律机器,对异见者处以重刑,甚至直接送上断头台。其中最著名的是对荷兰共产党人范德·卢贝和保加利亚人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的“帝国法庭”上的起诉。在没有证据,只凭推演和可疑的“认罪”而定罪,并处以死刑,尽管后者在审判时以非凡的口才全面压倒了对方,使得戈培尔和戈林颜面尽失。在将大量异见者封口后,希特勒大权独揽,整个文明世界面临的浩劫即将到来。</p><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烈的争夺战。国会大厦的意义对纳粹和盟军均极其重大。据载尽管德军精锐几乎已经耗尽,剩下的据认为战斗力不强,但是当时巷战异常激烈,盟军尚未全面掌握柏林。战役的胜负早已一清二楚:9万德军面对一百万苏军,这场柏林保卫战尚未拉开就已有定数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面对9万德军,苏军竟战死了8万,并伤了27万官兵!而保卫国会大厦的德军却是最精锐的党卫军部队“诺德兰”和33掷弹兵师的一部分。德军寸土必争,夺取国会大厦的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军队。最后德军死战到只剩下地下室的一些伤兵后才投降。</p><p class="ql-block">离开大厦后不免多看了几眼这座大楼…</p><p class="ql-block">对了,参观免费,但是要提前几天在网上预约然后参观当天到侧门取票。</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圆顶。</p><p class="ql-block">这是大厦的主要视觉焦点。它的创作概念据介绍是维系8千万德国人在分开28年后的团聚。</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巨大的全玻璃建筑,房顶大开,自然采光, 晴天时阳光折射而入,雨天漏斗样结构将雨水导下。</p><p class="ql-block">从螺旋走道上往中心看下去,是议会厅。整个大厅给人未来世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找一个傍晚时分,回到博物馆岛,此时的光线异常柔和,柏林大教堂在不远处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有时间请记得在傍晚去兰德尓运河(Landwehr Canal) 边走一走, 那里的晚霞醉人,即使在早春略嫌清凉的风中,也会让人心生温暖</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行人寥寥,晚霞留恋着不愿离去,车灯闪烁着划过整洁的车道。一切井井有条。可是,这里是不是少了一点什么?</p> <p class="ql-block">柏林三周,几乎跑遍了每个角落,活像个无业游民,在各条地铁上、火车、公共汽车上来回穿梭,两人共拍了数千张照片,读了好几本书,思考了好多问题。</p><p class="ql-block">德国人在公共场合中彬彬有礼,日常生活中注意不打搅邻里,环保意识极强,交谈中情绪平稳,不乏机智,总的来说与我们无异,相异的只是语言、身高和皮肤颜色。</p><p class="ql-block">这个民族非常独特:严谨、守纪律、好学、极具创造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败国,与全世界为敌的结果葬送了无数年青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口6千8百万,逾2百万德国军人战死,另一方主要是奥匈保人口5千7百万,战死150万(美国中立但提供军火给同盟军,英、法、意等大国以及澳、新、加、印等结盟抗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口7千万,战死了5百50万,非军人死亡1百万到3百万。而盟军中仅苏联红军参战的4年中就战死9百万,苏联非军人死亡2 千4百万,共3千3百万人死亡,占二战期间该国近2亿人口的16.5%。从全球统计来看,军人死于战场1千5百万,军人受伤2千5百万,非军人因战争而死亡4千5百万,共6千万人死亡!</p><p class="ql-block">这个数字是惊人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么多生命,大多为年轻人的生命,会在呼啸的枪声炮弹下瞬间殒灭。</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在短短40年时间内德国2次几乎以己之力抗衡全世界,而导致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永远的失去?</p><p class="ql-block">我想,我知道答案,但是不愿讲出来。</p><p class="ql-block">二战已经过去了近80年。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我感觉如今这个徳国民族对自己过去的反思极深,民众的反战意识极强,至今未减。这样的德国是人类的幸运; 而反之,则是人类的灾难。</p><p class="ql-block">一战的亡灵是2千万,二战是6千万。如果真的不幸出现三战,那就是以数亿计,甚至我们的地球母亲也可能消亡。</p><p class="ql-block">如今在各处发生的争斗和战争使人担忧,愤怒,为什么人们不能像每天走在街上那样彬彬有礼!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分享资源?</p><p class="ql-block">也许,这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它太沉重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在美国是感恩节长周末,我们感恩世界上大多数人能生活在和平环境。感恩我还能坐在电脑前刷手机。感恩这几天不用去上班,而能把时间聚在一起完成这篇拖得太久的游记。</p><p class="ql-block">当然,感恩节的一个传统的重要话题是:吃!一想到吃,心情登时大好。人们不是常说,唯美食和那啥不可辜负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