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南上村铁箍门任氏家族历史探寻

王者归来

寻根问祖 <p class="ql-block">说到任姓家族的历史渊源,村中年长者总是说,老祖宗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而来,兄弟八个,老三老八留在了铁南上,老七在铁南东,其余兄弟五人走河南了。这语气相当肯定,因为这是一辈一辈的族人传下来的,不会有错。至于说到兄弟五人到河南什么地方了,没有肯定的答复,但河南沁阳市的紫林镇大多姓任,曾有村人遇到紫林人,说到是姓任的,紫林人便高兴万分视为一家,紫林人是否就是从铁南走出的兄弟五人的后代?传说有很多,有说早多年前有紫林人来村寻祖的,有说紫林的老人也告诉过后人,他们是从铁南而来的,种种传说归到一点,紫林任姓与铁南任姓是一脉。这问题似乎好解决,咱们到紫林寻访一下,不就都明白了吗?</p><p class="ql-block">2018年春夏之交,我来到了紫林,拜谒了任姓祠堂,查阅了族谱,问询了族中长老,一切都与铁南无关,只知道紫林任姓老祖宗兄弟五人是明洪武年间从洪洞大槐树下而来,老大定居于紫林,老二在济源县留养镇,老三在温县的西虢镇和卫辉颜村,老四在孟县县刑家院,老五在济源的薛庄镇,因老大在紫林,所以紫林就成了后辈人心中的圣地,每年清明或重大节日都要汇聚此地祭拜祖先。难道传说仅是个传说?满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p><p class="ql-block">2022年偶识铁南一网友“戏如人生”,他对祖宗的根也在苦苦寻觅,他把所知道的一些信息传递给我,紫林的记载与我前所述一致。孟津行驾院任氏家谱有一后序“余族相传自洪武初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一支,入孟津行驾院⋯⋯”,这是大清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三月第十五世邑庠生乐道记的。温县南张羌任氏家族清乾隆17年所修家谱载“明初洪武年间,始祖琨季五人由洪洞迁来”。济源留养村世传洪洞迁民兄弟五人同迁,各处一域,济源薛庄村所修族谱和乾隆32年所立祖碑载有“明初洪洞迁民兄弟五人同迁河南”。温县西虢清遗祖祠祖帐边幅上书“大明初年,洪洞迁民,有任氏迁至凤台铁南,乃同胞兄弟五人,次迁各有所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确有任氏五兄弟于明朝初年从洪洞迁到河南五处地方,温县西虢所记更坐实了河南五兄弟最少是有一支从洪洞至铁南再迁河南这一事实。至此心中疑惑大解,传说中的八兄弟确实存在,迁到河南五个,还留有三个,即老三老七老八。至于铁南上是老三老八,我们也基本弄清,铁南东的任姓族人还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br></p> 百年荣显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年间,任氏一族八兄弟接到通知,动身前往怀庆府,经翼城到沁水再到阳城,再沿清化大道走来,一路昼夜兼程来到铁南,这里有山有水风光秀美,他们也实在走不动了,便停身息步,打算歇几日再动身上路,这一歇就是一个多月,老大催促上路,八兄弟中的老三老七老八却不愿再动身,想在此定居下来,老大便领着其余四兄弟赶路了。三兄弟分住不同的地方,那时的铁南还只是一个村,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老七住在了现在的铁南东村,老三老八分住在铁南上两处不同的地方,拿着出门携带的银两买房置地,开始了他们艰难的生存之路。</p><p class="ql-block">老八任從选择在了比较平缓的一处地方,背靠一道山岭,前面虽是沟壑,经过开垦,这地方在村里还算是好的了,他对草棚房进行了翻修,又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治,一处简朴的小院落完成了,又经几年的打拼,娶了刘氏为妻,不久便生下了三个孩子任仲华、任仲弼、任仲名,这便是后来称为铁箍门任氏家族的二世祖。</p><p class="ql-block">铁南当时的主要产业除了种地,便是开矿冶铁,三兄弟渐渐长大,他们靠給炉头做伙计维持生活,但又不愿永远这样下去。在打工的同时,他们用心揣摩冶炼的技术,配料比例,风力多少,多少温度才能达到冶炼的最大值,最终他们掌握了全部的技术,用许多年积攒下的银两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炉子,当起了掌柜。任仲华膝下一子叫任经,任仲弼膝下两个孩子叫任坤和任节,任仲名膝下两个孩子任珏和任济,兄弟五人,个个人高马大,英气睿智,这便是铁南上铁箍门任氏家族三世祖。待兄弟五个成家后,继承了父辈的祖业,又各自当上了掌柜,事业红红火火,家族人丁兴旺,任氏家族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大旺族。</p><p class="ql-block">时间到了万历年间,任经的儿子任诏,任坤的儿子任弟,任节的儿子任冠,任珏的儿子任富,任济的儿子任用,他们组成了铁箍门任氏家族四世祖。揣着花不完的钱财,却为后代的青黄不接而犯愁。任富四十岁以后才生下一子,堂弟任诏快四十了还没儿子,受名人指点,兄弟俩忽然脑洞大开,守着金山银山,没人继承也是荒山,他们决定拿出百两银子,在自家祖宅的东南方修一阁门并建起一座三楹楼。阁为了吐故纳新聚敛财气,楼则是神灵的居所,保佑世代平安。</p><p class="ql-block">万历十年,工程破土动工了。修阁先治水,每逢雨季从岭上下来的洪水肆意奔流,严重威胁着村下百姓的安全。兄弟俩请名人精心勘察,科学规划,阁东截流走暗道,送到村下面汇入大河。这项工程也属一项彪柄史册的大工程,暗道全是青石筑起,上面用青石块子盖住,二米宽两米高五百米长的暗道,即使成年人也可直立而畅意地行走,再大的泥沙石子枝杈树叶都被冲刷的干干净净,片甲不留。水道完工便起阁起楼,阁甚为壮观,5米宽5米高的券门足以抵得上一般的城门了,券门东匾额镌刻“宾旸”,券门西匾额镌刻“迎曜”,每天迎接日出星月,每天都是新的,寄托了主人对人生的渴盼与希翼。楼是歇山顶,琉璃瓦脊四挑角,高大巍峨,令人叹为观止。券门南面的墙壁上镌刻“龙王宫”三字,告诉人们二楼是供奉龙王的地方。三楹楼上塑有一尊玄武大帝,将帅六尊,伏侍一尊。历时半年的工程峻工剪彩之日,引来周围许多人的围观喝彩,他们为任氏族人的慷慨大方而折服,更为他们有一颗敬畏天地神灵的诚心而感动。 </p><p class="ql-block">元帝阁的修建,才让村庄有了进一步拓展的条件,村庄引来更多人的居住,原来默默的小山村渐渐热闹起来,任氏族人成立了元帝会,会长有族中长老主持祭神朝拜的事务,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每年春祈秋报,以及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村人都要汇集这里,焚香叩拜,祈愿神灵保佑健康平安,这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三十年代。</p><p class="ql-block">命运给铁箍门任氏族人开了一个玩笑,任富因迟来得子而感恩神灵,因此拆巨资修阁楼,可惜孩子过早夭折,其余的几位兄弟也无后嗣。任诏晚来得子取名任德化,这便是铁箍门任氏家族五世祖。从始祖任從开基创业,到五世祖任德化单人挑起家族的重担,短短百余年,可谓跌岩起伏,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又会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p><p class="ql-block">五世祖任德化育有三个儿子任晋、任兴和任旺,这便是铁箍门任氏家族六世祖。时间已经到了明朝的崇祯年间,待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天下已经成为满族人的天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族的巨变让五世祖任德化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读书,才可让一个家族永远兴旺下去,“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这要作为家族的一条家训,让后世子孙永远牢记。他开办了书房,聘请了先生教他的三个孩子以及族中其它的孩子,让他们从小读书学文化,学“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考取功名而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进入康熙时期,任氏家族又渐渐兴旺起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原有的住房不够居住,又在老宅后面修起了新的住宅楼,六世祖三兄弟修起了代表着家族荣誉与地位的铁箍门,所谓铁箍门即门与门框全用铁皮包裹起来,再用大铁钉一排排密密钉上,堪比皇宫的大门,大门的高度宽度与厚度在乡下绝无仅有,门前一对抱鼓石,门上嵌有精美的石雕,整个看去给人一种森严威武的感觉。铁箍门给人的视觉感太强,时间久了人们便把铁箍门当作这个家族的代称了。</p> 耆宾任密 <p class="ql-block">乾隆初期,铁箍门生下一男孩,父母给他起名叫任密,名字没什么含义,只是希望后代子孙枝繁叶茂,红红火火。任密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先生的教导下,他比同龄孩子更要聪明些,《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等启蒙读物他都早早地熟背下来,并且常常要问先生许多问题,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方可罢休。他也常常跟着母亲到三楹楼上叩拜焚香,时间久了,母亲口中的经文他也能背诵下来,烟薰火燎中,他也慢慢明白了一些朴素的道理。任密渐渐长大,先生教的书已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父亲只好把他送到城里的学堂去学习。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成绩依然很优秀,看着他端庄静美的字体,先生对他的父亲说,这孩子生性聪明,好好培养,一定前途无量啊!他先后参加了县试、府试,成为一名秀才,后来又参加了几次三年一考的院试,终没有成功,他打道回到铁箍门,丝毫没有失意落魄的感觉,他明白,尽力了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他醉心于书法,从小就模仿书圣王羲之的楷书,待院试回来,他更是把自己封闭在祖宅的堂楼上,用筛过的炉灰摊在地上不停地临摹,去揣摸每一个字体的精妙之处,他又学习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写到忘情处,飘飘然如入云里雾里,这是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十八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好在有族人相帮,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左邻右舍都知他的字写的好,有什么开业店庆盖屋结婚,都要找他写上几个字,这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府里也知道了这事,派人请他去,名学大儒一屋人都想见识一下他的字,宣纸一铺,笔墨一研,轻轻一挥,众人皆屏着呼吸,“呀”一声满堂惊艳。元帝阁西面北侧的墙壁上挂着一块一米宽三米高的木匾,上面是任密亲书的“光前裕后”四个楷书大字,许多在清化大道茶马古道上往来做生意的人都要到此一睹,更有江南名士慕名而来,驻足欣赏,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任密字写的好,殊不知他的人品也是人中之龙,这与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待人要宽厚,办事要公正,做人要清白是他毕生践行的准则。村里人选他为社首,大小事务由他说了算,但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都要找他解决。</p><p class="ql-block">任密六十岁那年,州府举荐他为乡饮耆宾上报给省府,省府又将其姓氏、籍贯、事迹上报给朝廷,朝廷再经过审查后报送礼部备案,任密得到了朝廷发给的顶戴官服。所谓“耆宾”即六十岁以上德高望众的老人,其社会地位高于读书出身的举人,“耆宾”是花钱买不到的,它的产生经过层层把关逐级推荐,容不得丝毫的行为过错。每年仲秋节前后,任密都要去参加省里举办的乡饮酒会,宴会当天,各路耆宾在儒学讲堂依次坐好,主持官吏依次饮酒,互相礼拜,通过这种尊老敬老的仪式达到官方教化民众“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的目的。</p><p class="ql-block">身为耆宾,老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州上县上里上有什么大事小情都要找他商量,有什么奠基典礼的活动也要请他参加,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着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嘉庆年间,年近七十的任密老先生溘然离世,他的尸骨葬在了池坡,坟头竖有一块石碑,上刻“乡饮耆宾任密”。</p><p class="ql-block"><br></p> 宗亲赓续 <p class="ql-block">目前,铁箍门任氏家族是从六世祖任晋、任兴、任旺兄弟仨三支血脉展开,繁衍生息至今,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五个辈字“永习文培正”,也让我们能够基本捋清家族长幼的关系,现列表如下。 </p><p class="ql-block">老大任晋一脉:</p><p class="ql-block">培字辈</p><p class="ql-block">任二堂 任小三 任小七 任小林 任锁林</p><p class="ql-block">正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宽礼 任堆堆 任转身 任会青 任岗会</p><p class="ql-block">任志会 任来虎 任刚虎 任伟虎 任小虎</p><p class="ql-block">任建军 任会芳 任会岗 任古首 任贵堂</p><p class="ql-block">任小占 任立会 任小揣</p><p class="ql-block">无字辈</p><p class="ql-block">任永旺 任希希 任小号 任大兵 任卫兵</p><p class="ql-block">任小军</p><p class="ql-block">老二任兴一脉:</p><p class="ql-block">文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天来 任启堆 任小反 任狗廷 任大虎</p><p class="ql-block">任三虎 任林虎 任小二 </p><p class="ql-block">培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小双 任锁保 任全保 任保国 任保池</p><p class="ql-block">任双堆 任三堆 任池堂 任宽池 任宽芳</p><p class="ql-block">任锁富 任小前 任小林 任小亮 任茂屯 </p><p class="ql-block">任锁旦 任中林 任许社 任水社 任社会 </p><p class="ql-block">任岗会 任晋芳 任晋兵</p><p class="ql-block">正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建华 任卫东 任卫华 任志中 任和堂 </p><p class="ql-block">任满堂 任小廷 任廷会 任卫明 任泽明</p><p class="ql-block">无字辈 </p><p class="ql-block">任渊博 </p><p class="ql-block">老三任旺一脉:</p><p class="ql-block">习字辈</p><p class="ql-block">任二红</p><p class="ql-block">文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同川 任小茂 任茂屯 任锁堂 任锁林</p><p class="ql-block">任小堆 任前屯 任堆旺 任前旺 任建军</p><p class="ql-block">任建会 任小屯</p><p class="ql-block">任二屯</p><p class="ql-block">培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前德 任小兵 任抗兵 任毛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箍门外八兄弟之老三一脉</p><p class="ql-block">培字辈</p><p class="ql-block">任满堂 任荣堂 任肯堂 任虎堂 任小林</p><p class="ql-block">任米堆</p><p class="ql-block">正字辈</p><p class="ql-block">任光会 任会芳 任广瑞 任和平 任小卫</p><p class="ql-block">建堂子 任茂廷 任建忠 任忠会 任建平</p><p class="ql-block">任江平 任江会 任海军 任建占 任二堂</p><p class="ql-block">任肯堂 任廷旺 任满屯 任海宽 任海林 </p><p class="ql-block">无字辈</p><p class="ql-block">任青岗 任生德 任狗廷 任建廷 任圪塔</p><p class="ql-block">任小凯 任军锋 任东东 </p><p class="ql-block">无字辈</p><p class="ql-block">任路路</p> 后       记 <p class="ql-block">有关铁箍门任氏家族的历史资料实在太少,故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实在是遗憾。五百多年的历史,该是一幅多么瑰丽多姿的画卷,想想都让人心动,可惜水平实在有限,还寄希望于后人能更全面更翔实地还原历史。</p><p class="ql-block">有些传闻与想法并未在文中写出来,但又不愿轻易放弃,想了很久,还是放到最后吧。</p><p class="ql-block">一、关于铁南上与铁南东任姓一家亲的想法。如果传说属实,即铁上是老三老八,铁东是老七,那为何排的辈字不一样,各排各的?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p><p class="ql-block">二、关于天下第七杆笔的传说。乾隆皇帝过寿,任密曾经给皇帝写过字,皇帝很欣赏,还奖赏了任密,任密也因此更让人们所崇拜,称他为天下七杆笔吧。</p><p class="ql-block">三、关于王泰来挖龙脉一事。在去圪套路上的山腰上,确有一处地方是明显的人为挖掘形成的沟沟,这里是铁南上的龙脉之地,当年王泰来怕铁箍门势力日盛而威胁到他的利益,便派人趁夜色弥漫而挖。</p><p class="ql-block">四、关于任密的死因,一直有传说是被人所害,这样一位受尊敬的老人如果真是被奸臣所害,那又会因为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