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徒骇河畔的一个小村子是我的家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孩子们要想吃到嘎嘣脆的糖块和香喷喷的花生等稀罕东西,也只有等到家里有亲戚来做客的时候。因此,对于面食的巧制作,就成了父母给我们改善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母亲在冬天夜晚做的烧饼成了一道永恒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我躺在被窝里,经常听到西北风像哨子一样尖利的声音划过屋顶,木头门窗有时被刮的哐啷哐啷地响。这时候,为了赶走漫长冬夜里的寒冷,父亲和母亲时不时会在晚饭后烙一些烧饼,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要想烙烧饼,首先得有个铁制的烧饼模子,我们村只有钉子嫂子家才有。只要晚上要烙烧饼,我父亲就去村西南的嫂子家早早把模子借来,母亲则早早地预备好面。吃罢午饭,一切收拾利索之后,我的母亲就开始在瓷盆里和面。我当时还小,在一边看着。只见母亲手脚麻利地往面粉里一边掺水,一边搅面,再用力揉面。不大一会儿,一盆面就揣好了。母亲把面盆放在炕头上,上面盖上被子捂着,这样等晚上打烧饼的时候,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面就发好了。</p> <p class="ql-block"> 在疼爱孩子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都是一样地细心。母亲总是喜喜欢欢地制作面食,父亲则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等着烙制烧饼。母亲揉面很有耐心,她的双手十分灵巧,上下翻飞把面团揉好后,再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母亲把一定比例的细盐和五香面撒在剂子上,抹上一点油,再重新合成小面团,然后拿起擀面杖飞快地擀起来。母亲擀上五六下,一个有模有样的烧饼就成形了。有时我们想吃甜烧饼,母亲就会在赶集的日子里,到南镇综合门市部里买一斤白糖,准备给孩子们打甜烧饼。到了制作烧饼的时候,把盐和五香面换成白糖,做成甜烧饼吃。</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是父亲的任务了。父亲平日有时脾气大,但这时候他总是很高兴。烧饼模子两面都有花纹,烙出的烧饼很精美。只见父亲把烧饼坯子轻轻放进模子里,稍微用手指按按,然后再合上模子,放在正拔红火苗的炉火上烙制。时间一点点过去了,烧饼熟了的香味开始在屋子里弥漫开来,父亲这时再把模子的另一面翻过来烙。等到父亲觉得两面都熟了时,先说一声“好了”,再小心翼翼地把模子里的烧饼扣在事先准备好的盘子里。母亲总是笑盈盈地把烧饼分给孩子们吃,这时的堂屋里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温暖。即使外面天气再冷,我们也感觉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的孩子多,所以每次烙烧饼,都要烙上二十多个才行。在尚不富裕的条件下,冬夜里吃着父母现烙的又酥又香的烧饼,成了最让人觉得快乐的事情。直到现在,每当我吃烧饼的时候,还常常想起小时候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父母在,家就在。有家,有爱,有亲情,是世间多么美好的事情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