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当今中国文学的现状<div><br></div><div> 文/春华<br><br> 当今中国文学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非常好的状态,还是比较好的状态,还是不太好的状态?现在只能说比较好,不是很好,也不是非常好,有的地方还是不太好。当今的文学状态能够令人们满意吗?一句话,还不是那么令人们满意。不满意有不满意的道理,因为什么?还是好作品不够多,没有多少能够让人们感到震撼的作品,这是不争的事实。说文学形势一片大好,说文学繁荣那是不真实的。我们的经济上去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但文学并文学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这样,还不能满足十三亿人民的需要,好作品还不多。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经济社会造成人们心态的浮躁,特别是作家心态的浮躁;心态的不平和势必要影响文学的创作,影响作家的创作情绪,这是毫无疑问的。经济发展不见得文学就发展,不见得文化就繁荣,经济与文化,与文学总有那么多的矛盾,特别是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br><br> 我们不能否认三十年改革的辉煌成就,但我们的文学状态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的。虽然文学创作远比十年文革期间要丰富繁荣得多,但真正的文学精品还是太少。拿小说创作来说,陈忠实的《白鹿塬》、余华的《兄弟》、《活着》、苏童的短篇小说算是当代中国小说的佼佼者,散文和诗歌则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作品。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让我们说中国文学的繁荣呢?<br><br> 每年都有上千部长篇小说出版,又有几部像《子夜》、《家》那样的作品呢?大概一部也找不出来,就连达到余华、苏童作品水平的作家都难寻见,这样的状态我们又怎样高兴得起来呢?难道中国文学真的是后继乏人吗?难道中国的文学就一直这样下去了吗?实际每年出版那么多小说都是资源的浪费,都是对文学的不尊重,与其出这么多糟糕的小说,还不如不出。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很多的创作者都想出书,自己花了钱出书也无可厚非,反正是花自己的钱。如果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那就太不应该了。<br><br> 出版繁荣了,不是文学就繁荣了;出了那么多书对出版社有好处,不见得就对文学有什么帮助,不见得就能够改变中国文学的现状。如果说我们的文学贴近时代,充满激情,现在的诗人又有几个像贺敬之、郭小川那样的呢?像他们的作品那样充满激情呢?充满对伟大时代的热爱呢?作家的责任感哪里去了?热情哪里去了?<br> 当然问题也并不完全在我们的作家,社会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家的关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今是商品经济社会,人们的目光都转移到物质方面,看重的是也是这些,对于精神的渴望和追求已经大不如前了。我们毕竟处在现实的社会,必须面对现实的生活,作家也是人;社会的浮躁会影响好每个人,当然也会影响到作家,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心态浮躁怎么能够创作好好作品呢?这不是做梦吗?这不是难为作家吗?作家也要生活,也要吃饭,塌塌实实地创作并不能改变生活的状况。<br><br> 作家自己要注意培养对时代的热情,对生活的激情,尽管有种种因素的影响,也要努力追求,勤奋思考,深知作家责任的重大,对生活对时代的责任,对十三亿人民的责任,这是创作的动力和精神支撑。这些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为了金钱而去写作,永远也创作不出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好作品。这不是真理,却是一句实话,一句肺腑之言。我相信:中国文学是有希望的,中国文学的状态不能永远是这样,中国文学的状态一定要改变,不改变是没有出路的。<br><br></div><div> 2009.1.5 晚<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