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整个世界都不安静,全国上下都在抗疫。走走停停,岁月有伤,也有光芒;磕磕绊绊,生活有无奈,也有温暖。可能人生就如大海行舟,哪能都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总会遇有起伏。在受疫情反复冲击的情况下,很多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烦恼和困顿,焦虑和沮丧。但是,总有一些瞬间,他们属于热泪,属于热血,属于美好,属于炙热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1月4号,三个闺蜜,二十多年,在漫过风起云烟的岁月里,那些曾经的欢笑还是昨天,多年后再次相聚,我们抱在一起,高兴的前言不搭后语,没完没了的傻笑,相聚的喜悦,在这个深冬的夜晚充满了暖意,连吹过的夜风都变的不再那么凌冽,互相对视,眼角微垂的笑意,嘴角上扬的那条浅浅的法令纹,才知道岁月赋予我们沧桑的同时但也让我们变的成熟,真正的友情,只有久别重逢的欣喜,有回味无穷的记忆,有几翻风雨的滋味,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年年岁岁堆积出来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1月23号,和朋友一家相约沿路避开疫情自驾去北海过春节,结伴而行,无处不快乐。刚到北海时常常去银滩玩耍、拍照。慢慢熟悉地形了,清晨逛菜市见见世面接触些新鲜东西,午后骑着小电动车绕岛吹风,白天去逛逛北海的老街,傍晚在宽阔的向海大道上散步,空闲时游览高德古镇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元宵去欣赏银滩潮雕绚丽多彩的音乐喷泉……</p> <p class="ql-block"> 1月26日,来到北海,让我们最流连的就是北海的果蔬和刚刚上岸的生猛海鲜,品种多样,五花八门,这都是来自大海的馈赠。威武的梭子蟹挥舞着两只又大又厉害的钳子;营养丰富的海参在透明的水缸里蠕动着;活蹦乱跳的对虾摆弄着它那对扎人的虾须;生有坚硬外壳的扇贝一开一合,就像一把小扇子;穿紫黑色外衣,头特别大好像戴着一顶大铁帽金光闪闪的大龙虾;肥硕的黄花鱼游来游去,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 1月31号,来到北海可以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舌尖之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海人对海鲜的追求直接体现在原汁原味,要求食材新鲜。海鲜这种来自大海的珍味,只有大胆通吃过一遍才知道充满不可思议的魅力。今夜除夕,年夜饭我们商定不再出去吃,而是在北海的家里,各显身手用最新鲜的食材学做了一桌子海鲜大餐,这在北方是很难实现的。人生最好的旅行,或许就是这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一种久违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2月6号,相约去红树林赶海,等待大海涨潮的时候会把一些小动物冲到岸上来,然后潮退之后,它们来不及逃跑留在浅水里,我们就会趁着这个机会去挖贝壳,捡海螺,抓螃蟹,捞小鱼。沙滩细软且退潮时向海中行走一两公里还都到不了海边,海水只没过脚面。一阵海风吹过,空气中流动着咸咸的味道,让人陶醉。本来来之前就想着散散步,踩踩水,拍拍照,欣赏一下风景,没想到赶海这么好玩,体验感丰富,深深地迷上了这项活动……</p> <p class="ql-block"> 2月16号, 看,这是今天的收获,我们见到了好几个有大又漂浪的贝壳,好看极了!捡到的贝壳颜色各异,有紫的,黄色的,黑色的,红色的……海边的日照非常充足,火辣辣的太阳照的我满天大汗,没做防晒措施的我们,几乎被晒成了褐红色的腊肉,满脸通红发烧,感觉皮肤都被灼伤了,顷刻间的放纵,多少天保护的皮肤算是彻底没救了。</p> <p class="ql-block"> 2月28号,从西藏回来半年有余,停停写写,共分八篇来记录每天的行走和见闻,到今天终于完成《我要去西藏》这本游记。确实,此次藏行归来,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旅行,心里沉淀了很多东西,总是想一点一点把他们摆出来,分享给大家,但是回忆终究是个不靠谱的东西,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细节与感受,有的记忆犹新,也有的已经慢慢模糊了,但那山,那水,那丰碑都永远留在了我的感动中,而每一次颠簸还在心头,每一眼风景仍在梦里,每一缕温情犹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4月3号,离开几个月,回到家中看到窗纱拉起的阳台上我养的盆栽居然都在静悄悄的绽放,这些花儿没人欣赏,可它们依然开的那么鲜艳芬芳,顷刻间让我充满惊喜,非常感激朋友用心的照看。养花种草,花草之美,美在这份葱茏,美在这份蓬勃的生机。养花之乐,乐在这份情趣,乐在这份付出,看着自己培育的小苗绽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快乐就是等待这份生命绽放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5月23号, 春暖花开,野菜发芽,蹭着阳光正好出门踏青,一把铲子,一个袋子,一边走一边找,挖荠菜,摘苜蓿,吃不吃不重要,重要的是挖的很开心,越挖越上瘾,越挖越想挖,挖的是野菜,收获的可全是快乐。品尝春日第一道“鲜”,既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舌尖上的幸福。美味佳肴,远不及春日里一盘野菜,一缕荠菜香……</p> <p class="ql-block"> 6月9号,途经一座舍弃的建筑物,不,这只能说曾经是建筑物而已——残砖败瓦,黑炭似的门窗,断塌的横梁,东倒西歪的围栏,野草任意的滋生,带着荆棘的藤蔓随意攀爬,这房子,这废墟,现在没有一个人了,变成了被舍弃家园的遗址,可是,凄凉和萧索却掩盖不了往日的繁华,可能是人类那份好奇的本性心支配,我无法解释自己的情绪,在这儿,曾经住过怎样的人,发生过怎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6月26号,喜欢下雨的夜晚,静听室外雨声,滴滴哒哒轻敲窗棂,溅起丝丝缕缕的感怀。泡杯茶悠闲的坐在窗口静静的看着窗外,安静的夜色会把雨声放大,却让这个小县城变的更加恬静和安稳,雨丝儿斜打在玻璃上,滴滴答答的自由地往下滑着,玻璃上就全是水晶似的花纹,让人欣赏不已,宛如迷雾般的银色珠帘,笼罩着这迷雾般的世界。这个下雨的夜晚,屋内温暖如馨,屋外细雨无边,聆听窗外那滴答的雨声,心安静的若一座小小的城,独拥一份情怀静静去品味。</p> <p class="ql-block"> 7月9号,微风吹过,即将成熟的青稞象潮水般随风起伏,翻起一层层碧波,它们挺着沉甸甸的腰杆,互相磨擦着,发出嗦嗦的响声,密密匝匝的穗头儿扬起高昂的头颅,放射状的麦芒只是为了大把大把摄取阳光,并捕获随风而逝的氧气分子,尽可能多地把氧分供给嗷嗷待哺的籽粒。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蓝天的碧空,白云的飘逸,蝴蝶的阿娜,蜜蜂的辛勤。感受丰收的喜悦,棵棵麦穗颗粒饱满,都像要爆裂开来,散发诱人的麦香,静静沉入了心灵的深处,阵阵清香轻轻的轻轻的一丝一缕在微风中吹过……</p> <p class="ql-block"> 7月23号,清晨,漫步于河对面林间小路,遇见几朵被清露打湿的小花,清丽的野百合在微风里摇曳着,它植株挺立,叶似翠竹,花色洁白,映衬着青山溪水,姿态异常优美。花儿似有灵性,就像一个个崭新的生命在颤动,恰逢一朵花开,如遇见一个久违的故人,心便在一瞬间被淡淡的花香沁润。多日来疫情裹挟下低沉心绪突然变的不再阴霾……</p> <p class="ql-block"> 8月7号, 随着甘肃新冠疫情的再次爆发,截止今天省城和就近邻县的疫情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变的严峻复杂,迭部支援队义无反顾,纷纷驰援兰州、夏河、玛曲防疫一线,白衣天使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抗疫中去,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肩负着担当,匆匆而坚定地步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p> <p class="ql-block"> 8月16号,都说时光不语,岁月无声,带走了我们的灿烂年华,可实际上美篇却保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继《简单的幸福》《迭部情》之后,我的第三本《我要去西藏》今天终于成书形册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生活平添了无限快乐和色彩!感恩平台,感恩老师,感恩相遇!一年的岁月无声流逝,但是,我的生活却是有声有色,开心和快乐,烦恼和难过,都在美篇中“有迹可循”。</p> <p class="ql-block"> 8月19号,披满天朝霞,赏万千气象,迎着初升的朝阳,我独自走在晨练的路上,空气中全都是泥土的味道和雨水的清凉,风轻轻地吹过树梢,地上筛下阳光斑驳的影子,惬意无比,公园里的草地就像翻滚着的绿色波浪,行走间一股淡淡芳香袭来,随香望去,绿草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媚,争奇斗艳,楚楚动人。途遇一朵含苞初绽鹅黄色像喇叭的花儿,散发着清香使人心情舒畅,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放慢脚步,就愿意这样静待每个清晨与黄昏的美妙,静赏朵朵花儿的绽放!与蝴蝶共舞,与健康为伴,与快乐同行!!</p> <p class="ql-block"> 8月27号,我所在的县城很小,城区常驻人口也就两万多,还比不上省城一个小区的人口多。随意上街头走走都能碰到好几个熟人,那招呼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步行到那里都可以去,三块钱的出租车可以从东头坐到西头。在我小时候总是嫌它小,羡慕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羡慕大城市的璀璨灯火,梦幻般的繁华。长大后才明白,县城很小,街道很窄,生活很慢,闲话很多,但天很蓝,生活很安逸,三五好友偶有小聚,谈生活,聊八卦,笑闹生趣,平淡无奇的小城里,有着最宜人的风景和最温暖的人情,蕴藏着最惬意的生活,也藏着最踏实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9月2号,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提到了覆盆子,最近才知道这个周身长满的小刺,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还要好吃的覆盆子,就是我们迭部众所周知的一种叫作橗子的植物。覆盆子,是多少农村孩子儿时的回忆,那是童年的味道。记得小时候,我们上山坡上玩耍,采摘好多橗子来解馋,放到嘴里轻轻一咬,味道酸甜可口,满嘴香甜。现在,每年夏天见到覆盆子,我总是能够想到小时候。想起和伙伴们一起上山挖野菜,在麦草垛上翻跟斗,在小溪里挖蝌蚪,还有摘最爱吃的覆盆子的场景。那时候不像现在了,记忆里的果子又大又红又香甜,红彤彤的覆盆子,捧的一手都是,别提多开心。光阴荏苒,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更思昔日。现在,只有我一人了,寻的是童年的味道,童年的记忆,曾经的伙伴已经失了联系,果子还是那个果子,但是味道已经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9月18号,耗时三年的防疫,任然此起彼伏肆虐蔓延。身在其中,感触良多,回首往昔,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在武汉解除封城,抗疫取得初步胜利的那天,全国人民兴高采烈,集体欢呼,庆祝这一天的到来。原以为,这病毒会随着我们的胜利而从此不再出现,祸乱人间,谁成想这狡猾的病毒反反复复,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它的身影和关于它的消息。迭部这个仅一万多人口的小县城,在坚守了两年零九个月之后的这个早晨,竟也无能幸免,突然爆发了……</p> <p class="ql-block"> 9月22号, 炎炎夏日汗水浸湿了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脸上满是口罩的勒痕一圈一圈,忙碌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检测点,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医者仁德,放弃与亲人的团聚,毅然返回岗位,义无反顾选择逆行,当我们为日益增长的数据忧心时,他们却迎难而上与病魔抗争,给我们以信心。一袭白衣,敬佑生命,默默担当,舍己为人,她们有一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高原山谷最美的“百合花”。</p> <p class="ql-block"> 10月6号, 达隆沟是县城南面,距离城镇最近的林区,它有一汪清泉,吐纳着天真地秀,流动着生命的意蕴,穿越山间嶙峋怪石,抚摸盘绕的古木从石缝中淅出,涓涓滴滴汇成细小的清流,带着雪水融化的甘冽和泉眼的清凉,还有属于这块土地特有的微甜,不知引来了多少市民前来取水,清晨成群结队的打水人,或背着篮子,或提着瓶子,排着队在泉眼处等着取水。迭部的夏天,淡雅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转山走累了的行人,只需掬一捧,入口清凉,怡人心脾,神清气爽,既解渴又解乏。</p> <p class="ql-block"> 11月6号,一山枫叶,涂红了秋的脸颊;一江秋水,流尽了秋的落寞;一轮秋阳,潋滟了秋的云霞;一场秋雨,滴凉了秋的韵味。轻展素笺,拾捡秋色, 片片落叶,窥尽迭部全秋。</p> <p class="ql-block"> 12月1号,疫情再次爆发,上次疫情我们所住的小区也有人被感染,但我们住的单元安全,虽居家但不太操心。如今,我们单元变成了全县的重症区,楼上楼下都被感染,蔓延速度始料不及,自己也被封控管理,每天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邻居们当天确诊当天被带走隔离,单元内所剩无几的几户人家接受上门核酸检测,这已经是封控中的第四天了,看着单元群里不断减少的人数和楼下来来去去的救护车,我也变得有些忐忑和不安,更加小心做好家庭消毒和防护。其实身在其中也就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慌,事到如今感觉大人怎么都成,最让人焦心和担忧的还是哪些被感染的老人和孩子们。这一刻,暂时足不出户,失去自由都不算什么,跟全县严峻的疫情防控,跟那些千千万万,为了疫情而选择坚强的人比起来。今天这种情况也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同心合力,相信这种局面很快会得到控制。</p> <p class="ql-block"> 12月7号,新10条的发布代表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正式转向。三年来严防死守的抗疫之路终于要结束,跨地区流动不再查核酸、健康码,无症状、轻症可居家。各县市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设置的交通检疫卡点也全部撤除,公路恢复正常运行。过去的三年,我们和病毒抗争了三年,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还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已习惯了和人群保持距离,不再肆无忌惮的聚集,我们也慢慢习惯了出门戴口罩,出入各种场所出示自己的行程码,习惯了出行时的核酸检测……一晃三年,反复的疫情让人身心疲惫,我不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人,你的城市也不是我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如今,被隔离的邻居还没回来,楼上楼下还正在封控消杀,突发状况带来的心有余悸还未消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却要宣布结束,三年的疫情最终成为流行感冒,这几天各种防疫政策纷至沓来,有点像龙卷风,突如其来的自由空气让人有点不知所措!</p> <p class="ql-block"> 12月12号,早晨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想约他去一起晨练,结果她说感冒了,正在发烧,让我一个人去。晨练路上,看到小区门口三家药店,许多人都排着队伍在买感冒药,什么莲花清瘟胶囊,抗病毒胶囊,甚至止咳糖浆都成了紧俏货。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有很多人感冒了。大冬天的,气温多变,感冒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么多人突然感冒,就不太正常了。这不得不让人又和新冠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12月18号, 猎猎的朔风漫卷着沙尘,铺天盖地的压在城市的上空,铅灰色的阴云也越积越厚,兰州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虽是晌午刚过,天色却暗沉的如傍晚的暮色一样,大街小巷门店冷清,门口的落叶都积了一层,一片萧条,冬日的凄凉让人触目生情,心情不受控制的底落。短短放开十来天,感冒的,发烧的前赴后继,儿子也被感染,连续发烧38度快三天了,我内心充满了焦虑,身边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是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致使人们毫无抵抗能力,不管你如何防护,总是会被感染,这个年末,整个兰州笼罩在一片发烧感冒的魔症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