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进川了,到前进厂工作。听接待人员介绍,最初,前进厂并没建在江津。前进厂是国营前进机械厂的简称,她的军工番号为国营第四O五厂,直属于中央第六机械工业部,是一个大型的军工企业。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江津的十里八乡都知道德感有个“前进厂”,于是前进厂也就成了当年德感人的一份千丝万缕的生活、一种地域性的快乐与骄傲。</p><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建设三线”的号召。从此大批的来自北京、上海、东北、中原大地的好人好马聚集于西南,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三线伟业建设。</p><p class="ql-block"> 前进厂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于1966年10月始建于武隆土坎镇的荞子溪。据我厂第一代三线建设的工程人员文字记载,由于当时形势逼人,任务紧迫,在匆忙只进行了三个月的上马建厂的筹备工作就发现荞子溪地势过于险要,整个生活环境几乎都被笼罩在云雾之中,空气潮湿,很不利于工厂的建设与生产。于是1967年1月搬迁至武隆的白笋沟,然而白笋沟地理位置虽有改善,但交通仍不方便,山高路险,到重庆要翻越1200米高的白马山。而且路况也很不好,碰上雨季还经常要遇到山坡塌方,最终只能挥汗弃离。经过两次折腾仅建厂选址就浪费了两年的时间,而且还造成了许多用于投入三通土建的材料和正常生产准备的有关经济开支的浪费。粗略估算,其损失已近达200多万元(当时币值),相当于今天这是一笔数字超亿的时值,这就是当时计划经济所带来的的弊端(记录下这段文字的是我们厂上海籍三线老员工,我们厂建厂创史者徐根宝师傅)好在人们对三线建设的“决心不移,军心不改”,好事必得多磨,最后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终究于 1968年5月迁址于江津德感坝的五里坡,从此终结了建厂初期所经历的那动荡岁月中所走过的六百六十多个艰难困苦颠簸流离的里程。今天留下这些字句,主要是怀念我们厂建厂初期的磨难,怀念我厂老一辈三线建设者的艰苦经历和顽强奋斗精神,其中抗美援朝老战士,三线老军工董合昌就是其中一例,当然还有许多许多我所熟悉的三线邻家大哥:李建中大爷,肖金海、徐希荣、卲立彦、刘 照、胡新云,黄克顺、金道德、阎自通、薛志凯、桑云泰、尹福胜、等等等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三线建设前辈们,今天,以此文以表达我们曾经的学生的敬意!天地之间好人一生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