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刘文华先生

红叶

按:惊闻刘文华老师仙逝,心里不仅咯噔一震。我与刘老师相识与2004年中国书协培训班。那时,他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我在学习期间的一个晚上,冒昧敲开他的房门,我们一见如故,话题广杂,从泰山文化到泰山的人和事,从书法学习到书法与国学的关系,从书法创作到书法培训。因此时我正供职于泰安市老年大学,对老年书法教学探讨犹深,不知不觉间4个多小时过去了,直到夜里零点多方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他的房间。此次学习,我还分别拜访了李松老师、周俊杰老师,受益很深。也正是这次赴京学习,我与刘文华老师结下了深厚情谊,促成了自当年12月开始至今,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或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著名书法家在泰安长达近20年开设书法培训班。而今,斯人已去,此情绵绵。我谨转发我10多年前刊发的一篇采访记,悼念我的良师益友刘文华先生。<br><br> <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用科学的方法学习书法</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文华先生访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维进</div><br> 刘文华先生长期在中国书协工作,参与了大量全国展览的评审以及教学、研讨等工作,对书法的发展与现状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担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以后,作为一个书法实践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他集书家与学者于一身,对书法创作与教学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刘先生在泰安举办专项培训班之际,与同行道友畅谈了他对书法的理解。<br> 关于老年人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习书法,他说,学好书法不是中青年人的专利,老年人完全可以很快地学好。山东菏泽一个姓彭的老先生,74岁了,从来没参加过展览。有一次我去菏泽讲课,帮他看了部分作品,给他讲了小楷的规律,小楷与大楷的区别,手法上、观念上、审美上各有什么不同。我跟他说,写字是个科学的事,不是技术的事,小楷有小楷的规矩,小楷有小楷的标准,这不是能用唐楷取代的。就一晚上的时间,他就明白了,开始在手上体会。这次全国展,他没告诉我他投稿,只一个不大的圆光,写小楷,作品真的入选了。<br><br> 对于用笔和临帖,他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一写字就用长锋,但用长锋写隶书写不成,写也好不了;用长锋笔,写王羲之也写不了,写颜真卿、柳公权也写不成。为什么?王羲之用的是鼠须,颜真卿时代没有羊毫。写王必须用狼毫,不用狼毫不会那么干净利落,弹的感觉根本出不来。关于用笔,有人说必须中锋,对此我求教过欧阳先生,问他用什么方法才能中锋。他说,只要是笔肚子在前,笔尖在后,就叫中锋。关于执笔,悬肘吧,枕腕吧,怎么才能更好?他说,什么好不好的,大头朝下就好。他不看现象,他讲的是实质,讲的是原理。你叫他看字,他说不太像啊,还是写的自己啊,重写吧,这就叫看字了。后来再找他看,他说,看什么看,你已经知道字帖了,看像就对,不像就不对。所以我提倡,别用手写字,要用脑子写字,别去抄帖,要用研究的方法去临帖,别想着怎么去创作,一定要从古人那里通过临摹,获得创作的手段和方法。<br><br> 关于怎样看待传统,刘先生认为,坚持传统,不是必须写王羲之,写《兰亭序》,不是必须从楷书入手。其实王羲之也没写过唐楷,写汉碑的人也没写过王羲之,李斯也没写过隶书。刘先生主张,传统不是在形式上的摹仿,而是把我们老祖宗在书法上的文化理念、理法接过来,把原理搞通,把手法技术学会,然后去灵活地用,综合地用,发展地用,创造地用,那叫传统。例如我们吃饺子,是需要饺子里边的营养,身体需要的跟饺子、面条这种形式没关系。学习传统,写古人不是表面的东西。写《多宝塔》,写得再像,照样落选,不是写得不传统,是对传统理解有问题。我们看一件作品,是看他对书法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懂书法多少,掌握书法多少。如理解很好,技术上还不是很到位,照样好;如技术上方方面面都到位,写得像黄自元似的,馆阁体,依然不行。为啥呢?“有功无性,神采不生”。你光是功夫的显现,没有精神的显现,光有技术手法的显现,没有审美的理解,只是表面的动作,没有学养。写字最终不是技法,技法不过是表达学书人的才情、修养、学识、理解、审美,只不过是工具,技法是为了传达情感。中国书法发展到现在,和过去理解的书法已经不一样了。<br><br> 对于怎样写好楷书,他说,很多朋友写楷书的功夫真好,结构、字形都不错,就是一抹黑,恨不得像报纸上印出来的美术字。艺术首先是提倡神采好,不是外形好就好,如一个人气质好的话,对这个人的素养程度和认知程度,绝对要远远高于他表面的东西。写楷书也一样,如果他写的楷书是功夫,没有精神的东西,不叫艺术,叫写字。为什么总是讲写字要学活呀,写出神采来,写出节奏来,写出韵律来?为什么有人写楷书,写出飞白呀,使点涨墨啊?因为书法艺术来源于东方的基础文化,篆、隶、楷、行、草,无一例外都是阴阳关系。笔画要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用笔要有方有圆,起笔要有顺有逆,肩膀要有折有转,速度要有快有慢,运动要有提有按,结构要有疏有密,气韵要有开有合,气息要有疏有敛,墨要有浓有淡,字要有巧有拙,气质要有优雅有雄强,它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我们东方人崇尚中庸美,中和是我们的理想。艺术家是创造矛盾的人,同时也要去解决矛盾。写楷书都这一个墨色对吗?笔画一样粗对吗?写的速度一样对吗?有一次评审,一位70多岁老先生写的8尺整张小楷,指盖这么大,所有的评委都认为,这功夫,用多少心血!有人说,能不能破例入选?可我们是以艺术标准为主呢,还是考虑其他因素?这个作品最终没被评上。没办法,实在是没有法度,既然是艺术展,还是以质来取。<br><br> 关于流行书风和“丑书”问题,他说,流行书风和书协没关系,像流行音乐一样,人家就愿把头发染绿了,把肚脐儿露着,在台上闭着眼睛晃着脑袋去折腾,你不喜欢不听就是了。这也可能就是一个沙龙,西泠印社哪来的,不也是从沙龙开始的吗?百花园里有几棵狗尾巴花不好吗,那不是花吗?<br> 总之,他认为,书法学习是一件科学的事,要把写字当学问去做,要用研究的方法去写字,一天到晚地临帖没有用,不能抄书。做事要执著,做人要实在,但做学问不能太老实,还是变数多一点为好。在创作上可以不择手段,只要弄到最优秀就行。<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原载《书画艺术》2006年第3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