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学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的方案和路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中落地转化。12月22日下午,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全区初中数学教师参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题培训。<br> 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实验研究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课程教材研究所考试评价研究中心、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实验研究数学学科秘书周丹凤老师、沈丹丹老师,区域项目负责人郑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杨升,小学数学教研员钱水征,初中数学教研员郭银鸽参加会议。会议由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吕娟娟主持,特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数学学科负责人,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曹一鸣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第一部分:立文化自信,研课程内容<br> 曹一鸣教授进行《中华优秀数学传统文化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专题讲座。 一、对中华数学传统文化正确定位与认识。<div> 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数学课程教材实施提出明确要求: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纳入我国传统数学内容,对于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辩证认识中国传统数学的历史地位及现代价值,站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认识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精髓,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br> 二、中华数学传统文化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的主要内容。</div><div>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能只局限、停留在讲一些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层面,要充分利用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以我国数学典籍、数学家的发现与发明创造、人物传记等具体内容为载体形式,通过数学史与知识的有机结合起,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融入我国传统数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数与代数领域,认识圆周率环节引入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理解负数意义时简介《九章算术》;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讲解勾股定理的发现与各种证明方法时,介绍我国数学家关于几何证明的“出入相补”思想方法;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认识人民币〞主题活动时,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国的人民币,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加深对加减运算的理解,初步形成量感,适当介绍中国货币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货币的意义。 </div><div> 三、中华数学传统文化在数学课标与教科书中的渗透。</div><div>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均强了要有机地渗透中华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美德,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国古代数学传统文化以数学教科书、数学读本、选修课程和专题研究等形式呈现在数学课程中。从内容分类看,有历史上的数学成就、著名数学家、著名的数学命题、数学名著中的典型题目、数学的应用、数学故事等诸方面。从分布情况看,有章节开头、正文、脚注或旁注、习题、阅读与思考栏目等。整体而言,在教科书中的数学史与数学传统文化内容中,中国数学史与数学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div><div> 四、中华数学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建议。</div><div>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进中小学数学课程,不是在原来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简单的增加额外的内容,特别是在当下有"双减"背景下,更是要结合现有的数学内容,通过介绍中国数学成就,引用古代数学经典题材,介绍数学家等,在数学新知识学习、例题选讲、习题作业、课后拓展阅读等环节显性呈现或有机渗透,起到加深数学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减负增效的效果,关注选取恰当数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选取恰当的形式。</div> 第二部分:明工作方向,思教学实践<br> 高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钱水征老师和初中数学教研员郭银鸽老师分别对明确中小学数学老师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开展校本研修,结合曹教授给出的整体把握策略、历史相似性策略、类比联想策略、模型化策略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项目负责人杨升校长提出各校要注重主题式研修,校本研修的主阵地在教研组,教研组织要成为赋能教师的首席“芝麻官,助推教师思维方式的渐变,让每位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进入课程教材、教学实施与评价,是落实学科课程育人目标,加强学生品格与价值观教育的体现。每位老师需要从文化、思想的高度整体把握,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数学元素的挖掘,结合信息时代开展有效教学实践,让数学课堂成为启发思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主阵地。<br> 撰稿: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白懿嘉<div>审核: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 郭银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