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 里 古 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被誉为“茶马古道、水墨上里、小桥流水、桃源逸居的上里古镇”。历年来、先后获“四川十大古镇”,“四川最美古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人文社科普基地”等殊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雅 安 雨 城 区上 里 古 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一个景色美丽交通发达的4A景区、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建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 游 家 乡 上 里 古 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庆大假期间十月三号、我邀请同学老黄一同前往古镇。老黄平时喜欢看书学习、在文、理方面颇有了解。一路上讲解家乡古镇前世今生,有问必答,我感到受益匪浅,对家乡古镇有更深的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韩 家 大 院 石 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家村韩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于道光四年(1824年)完工、是钦点进士及弟、署云南省禄劝县知事、代署亭州官韓廷藩、武举韩腾蛟、韩廷锐、痒生韓廷儒阁之“化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摩 岩 石 刻 造 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过古镇牌坊、来到二十多年前接侍停车的地方,杂草丛生有点荒凉,上里古镇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摩崖石刻保存非常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双 表 摩 岩 造 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双表摩岩造像、表现了上里古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双表由基座、表柱、剩露盘、蹲兽构成,高浮雕为前景,荣马互市安居乐业等为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双 表 摩 岩 造 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浅浮雕的背景、民风、民俗为主线、水碾节气、农事相连。凉亭中手绘景导览图案风格古朴、画风別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双 表 摩 岩 造 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双表摩岩造像全长约80米左右,造像前头有四个大字,“勤劳致富”。它告戒人们要脚踏实地、勤奋不辍、只有不懒隋、才能取得辉煌成果,努力吧!加油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记 住 乡 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里古镇沒有城市的繁华,没有车水乌龙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有无限的宁静与温情。那是一种朴实、素简、永不凋零、充满生命力的美,重拾家乡的模样,重温家乡的旧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双 节 孝 牌 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双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淸廷为褒扬韓家姑媳二人守节,敕建旌表节牌坊。采用当地石英红砂岩石建造。通高11.25米,进深3米,基座宽7.8米,岀檐1.1米。坊上图文饰花纹、历史故事、戏曲坊面、匾额对联等、自然古朴、镌工精细、造型灵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飞禽走兽扬威于坊上、一组组戏剧场景展现在画壁之间。石坊建成后施石青、石绿、石红、金箔等彩绘。镂空石雕彩绘双节孝牌坊在牌坊公园的中心,周边有铁栅封闭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 里 古 镇 “ 双 节 孝”石 牌 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位于古镇南四家村昔日古道上(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坊上横镌刻“双节孝”三字,脊顶下正中精雕“圣旨”二字。坊前30米处左右竖立12米高六棱四方双斗石桅杆一对,更显的气势雄伟。六棱四方双斗石桅杆上刻着红军抗日标语。1935年,中共红四方面军曾经驻扎在这里,在石牌坊及桅杆上深深刻下了多条标语,这就是牌坊能幸存下来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文 峰 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镇文峰塔为石质中六边形建筑,高8.5米、由下而上、共五层、逐层渐小、顶端为宝瓶型古刹尖。塔下有字纸炉、为上里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其塔彰显了本地儒雅文风。由古镇五大家之一的、世代为官的杨家祖先杨攀华于同治五年(1867年)主持修建。经历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上面的雕案刻字依然清晰、表达了上里先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精袖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平 水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车进入古镇的主要入口之一 ,始建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由整石撘建,因有水碾的蓄水坝,水面长与此桥齐平,称平水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古 戏 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里古镇为川剧的发源地之一。古戏由石木构建、雕龙画凤、栩栩如生。上里的川剧戏班庆科社、群玉科社在戏台演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文 峰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位于雅安到上里古镇入口处,这是一座石拱桥,据说文峰塔建好后,方便游人参观建此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石 墩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文峰桥上游百米处,一截截长方形石墩孤独地蜿蜒至对岸,人们在其上跳踏即行使桥之功能,尽望过去倒也错落有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里古镇景色优美、商业气息相比其它古镇没有那么浓厚 、显得比较自然、小桥、流水、人家、一条小河贯穿整个小镇、可谓避暑宝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河边小道缓缓行走,看见陇西河、茅溪河交流景观,河水看不出流动,静的象一面镜子,古树房屋倒映水中,十分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 里 古 镇 踏 墩 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里古镇是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镇。依山傍水、处处是桥、拱桥紧邻平桥、平桥傍着踏墩桥、高低错落、方便使用、又自存景关、堪称川西石桥之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红 军 石 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夹金山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因受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红军在上里境内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是穷人的政、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红 军 石 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石刻标语復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復盖物去掉,使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又恢复原貌,成为对广大革命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雅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雅安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7月将红军石刻批准公布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雅安市被命名为革命老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红 军 石 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是红军紫光政治部留下的碑文石刻,“中国快要亡国了,不願当亡国奴的同红军联合实行抗日反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红 军 石 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走过“红色长廊”、有红军石刻标语数十幅、绝大部份集中在古镇土、形成一条“红军长廊”,是后人重走红军路、体味红军文化理想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高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建于新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高桥为三卷拱桥。桥下东西各有一人行通道、桥上、桥下各有一人行通道、桥上桥下皆可通行。也是古镇最大的一座桥,当地人称它为清立交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高 桥 龙 头 雕 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 古时候人们对龙有图腾的崇拜。认为龙具有神秘力量,可以有镇压水患,坚固桥樑的力量,不会因为洪水、涨水而被冲毁,人车不会有危险。在桥下塑一龙头,龙尾塑立在古镇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建 筑 格 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曾今米市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古镇沿河上溯1公里,有十余座古桥。石拱桥、石板桥、石墩桥、单孔、七孔、11孔、形状各异、造型无一相同。这些桥樑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玌了古镇历史和匠师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长 寿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里古镇风格多样,应该于几次主要移民活动有关:西汉时期、朝廷迁入楚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涌入上里,这样不仅丰富了上里人口,也带来了丰富的桥樑文化。</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地人说在长寿桥上走一走,就会长命百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街 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进古镇、“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玌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古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街 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里古镇的民居保存的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精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走在石板路大街上、街道两旁的房屋为两层阁楼、上为局室、下为铺面、青瓦飞檐、这就是川西民居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街 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里古镇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坊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韩 家 大 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韩家大院于清代乾隆年间建于阳阿古城。商家韩守义宅地。上下有三百余间。内有书房院花园。院下有砖石切通道、门前有鼓乐台、上马石。院内最大的特色还是住着韩氏人家,没有修缮过的古民居四合院,保留着古时原汁原味的风韵。韩家大院还能保存自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二 仙 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乾隆41年(距今200多年 )的二仙桥是一座单孔大跨距石拱桥。它宽5米、高12笨、跨度19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桥头的碑石有基屋、佛像、神龛、刹顶构成、就好像一座塔。是雅安市二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二 仙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相传、上里二仙桥起初设计为平桥,但之后被大水冲毁过两次,后来在第三次重新修建该桥时,仍彩用平桥设计方案,这是突遇两个乞丐阻拦,当人们正在困惑时,两个乞丐跳下桥去化作两块巨石,这是方知是两位神仙,后改为拱桥设计,一直保存至今,这就是为什么桥下面不通船却仍用拱桥设计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二 仙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位于古镇茅溪河上二仙桥景色非常美。桥下是缓缓流淌的綠水,桥的两岸是绝色田园景象,这真的有点像江南水乡的那般美,有着原始古镇的乡村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磐 安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茅溪河与白马河二水环绕的交汇处、有一座大跨度单拱石桥,沒有桥栏,桥堍上还有两个小拱供石板路通过。桥头有一幢上书:磐安桥。这座桥很精美,每一拱顶上都有龙头,应该是四川流行的“龙桥”的那一种。它足是通往往茶马栈道必经之路,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由此进入上里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磐 盘 安 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会儿走到古镇中心广场,来到磐安桥上,桥头对面是韩家大院。过桥是停车场,前方百米是茶马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 镇 茅 溪 河 上 水 墨 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 仙 桥 上 俯 视(图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 镇 茅 溪 河 上 水 墨 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 仙 桥 上 俯 视(图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 镇 白马河上 水 墨图(图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镇 白马河上水 墨 图(图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镇 白马河上水 墨 图(图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水 磨 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水磨、水碾是古人利用水的冲击力来带动石磨、石碾对玉米、谷子等进行加工的工具,它反咉了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有明谣曰“家有团团转(水磨、水碾)、胜过做知县”它说明水磨、水碾的收入颇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水 风 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水风车一般都是建在水流的地方,利用上游水推水车运动,灌溉效率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上里古镇风车就是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十 八 罗 汉 拜 观 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八罗汉拜观音是上里古镇自然景观,位于上里中心小学对面,因十八个连续突兀的小山峰,面对“观音峰”而得名,是上里古镇最庄严神圣的奇拔秀逸的自然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 里 古 镇 茶 马 古 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古老的民间商贸通道,这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川藏荼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樑和纽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塑像中 凸凹的石板小路、栓柱、上马石、饮马槽及背夫们留下的深深拐子窝是茶马古道的历史痕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