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崂山通宋老师、望崂头爬山,游华严寺

崂草

游华严寺<br>09年3月17日,农历已丑年二月二十一日。<br> 小妹给我们约好了几位崂山通的驴友,同游华严寺景区。乘唯一一班106车,直达华严祠。<br> 顺侧道上山。小道用青石铺就,两旁长满了崂山竹,青竹轻轻地摇曳着长叶,发出了刷刷的声响。走到半道,路旁突起一块巨石,上写一个大大的“禅”字。字浑厚有力,端庄大方。<br>眼前来到一座院前,青砖青瓦,庄严肃穆,里面露出三两座塔尖和几棵古树。门楼上写有“塔林”二字,同行的宋师傅解释说:此处就是华严寺几代主持的墓地。他确实晓通崂山史迹,给我们一一讲了各个主持的生平故事。<br>院前有一块从地下凸起的大山石,上面横刻“观澜”两个大字,旁边还竖刻一行字“南无阿弥托佛”,据说是前清遗老游此地的大作。<br>拾级而上,来到了华严寺门前。寺门高大华丽,门匾写着“华严寺”三个金色大字,门两旁的对联我没记住。宋介绍此匾是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所赠,该寺,抗日时期就是国民党青岛临时市政府。<br>爬望海楼去。”我们一行起身向偏东南方向的山走去。<br>向上就无路可走了,只能从林间石峰攀越而行。气喘吁吁爬了一些时辰,终于爬到一个大石台下面。<br>眼前一块大石壁,高不可攀。石壁上刻“大观”二字,与山下“观澜”相似同笔,旁边还有一篇小字,字数不少。因风雨侵蚀,与山石同色,看不太清。<br>转过身来,往远出眺望,只见仰口大海近在眼前,波光粼粼,浩淼无边。瞬间觉的心胸宽旷,杂念全无。回头再思“大观”之意,真乃神笔也!<br>山风太大,站立不稳,只有惜别。<br>这里峭沟陡壁,灌木丛生,我们得一步一步的探索着走,树枝把我的裤子都挂破了。<br>小道是用崂山青石铺成的台阶路。弯弯延延,象一条白色的布带,沿着崎岖的山谷,向空中漂去。路好了,步子也快了。我们象神仙一样,踩着这条玉带,飘然而上。<br>也不知上了多少级台阶,只觉的脚板生痛,腿肚子发硬。“累死了,休息一下吧?”队中一位女士恳切地喊到。大伙就地坐在路旁洁净光滑的大石头上。放下行装,拿出水壶,大饮起来。<br>稍微一个小休,精神来了。我们倚隈在青石上,抬头望去:眼前一条铺满大小青石蛋的溪谷,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响,却看不见潺潺水流。石蛋蛋顺溪而上,象一大串硕大的佛珠项链。项链尽头就挂在两座玲珑秀美的石峰项下。宋师傅马上介绍说:“看见那座山了吗?崂山矿泉水瓶子上的商标就是它的缩影。”仔细一端详,可不是吗。崂山矿泉水要是取自此处,那可真是神来之水啊。<br>我们继续向上。在去罗延窟的路上,碰着一块巨石,石中处有一个碗口大的洞,眼睛贴近向里看一下,黑洞洞的,不知多深,耳朵贴上一听,里面发出嗡嗡的响声。洞旁石面上篆刻着“云穴”两个大字,边上还有一篇小字的石刻。<br>宋师傅说,传说用掌击洞三下,可保全家平安。神府之地,不信也信。大伙赶紧依次虔诚地击石三下,石洞传出轰鸣的回响,我们欣慰的带着神仙保佑,高兴地向上爬去。<br> 转了一弯又一弯,突然眼前竖起一面大石壁,顺扶梯而上,是一几十平方的一平台。<br>站在平台向前看,在坚硬垂直的石壁上方,离地三五米之高,有一高大的石窟,石窟成圆窿形,高高的顶部有一通天大洞,阳光从天洞直射而下。<br>这时洞前来了两位云游的僧人。宋师傅前去打问,知是来自远道哈尔滨寺院地游僧,专程慕名而来,拜揭佛教天下第二名窟“那罗岩窟”的。<br>真是佛家遇明人,宋师傅马上与两位僧人侃谈起来,我趁机凑上听着。传说此洞是那罗延佛带领弟子讲经修行的地方,洞顶原本是封闭的,一日,佛僧修成神功,大喝一声,腾空而起,带领弟子冲破洞顶而去,方才留下今日之天洞。不信现在洞壁上方还留有佛祖出洞时扶墙的五指手印呢。<br>宋老师讲:华严寺是明末御使黄氏父子创始修建。经朝历代,或毁或修,历尽沧桑才建成现在的样子,……”宋师傅一边解释了华严寺的修建过程。<br>时辰已是下午一点多,宋师傅和另一山友望崂头,要到更远的山中探秘什么洞。我们实在累了。就此分手,各自东西了。<br>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走在硬硬的石阶上,是越走越创腿痛,瘸瘸拐拐的向山下走去。<br>半路扶杖休息的时候,再次环视四周,只见远处青山披绿,奇石峨嵯,近处古树参天,露出点点庙舍,不禁想起一句名言:“世上好话书,天下名山僧占多”。果不其然也。<br>跌跌撞撞下得山来。风光名胜也无心观赏了。苦啊!这里没有公交车啊。还要徒步走到仰口。离这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啊。<br>仰口倒车,在车上累的呼呼大睡,回家已是日落西山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