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冬

光阴的故事

<p class="ql-block">转眼间已入2022年年末,今日是冬至,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北方的冬天已是草木萧索,天寒地冻之时,这天昼最短夜最长,一切都捂着过冬了,也孕育着“冬至一阳生”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北方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着耳朵没人管。 我在前几天就拌好了饺子馅,准备到了冬至日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吃,人世间的事总是有好多次的不期而至,也有许多如约不至的失落。因为三年的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又是隔离,又是小洋人,小城变得异常安静了,只看见灯光在远远的地方闪烁,静悄悄的没有一点生息,搞得浑浑噩噩,我们一家人也没能聚在一起吃饺子,看到朋友圈大家都包饺子,又不想少了生活的仪式感,于是一个人包了羊肉萝卜馅的饺子,不想丢了那点红红火火,热热腾腾的平常日子。</p><p class="ql-block"> 吃着饺子突然就回忆起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念过的一篇范文——熬冬,清楚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冬至的前一晚要熬冬,爸爸妈妈总要给我们一家人熬一铁锅羊肉骨头吃,兄弟姊妹几个迫不及待的围在锅台跟前瞅着那热气腾腾的香味升腾着,等待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是啊,那时候,每年的冬至前几日,不管是日子过得紧巴的或者宽裕一些的人家,都要早早准备好熬冬的食材,从古至今陕北人冬天是以食羊肉为主的,祛寒补气,中医讲多吃羊肉滋养气血、补元阳、益气,老祖先的习俗看来也是阴阳适宜,按现代的说法是科学养生。有煮羊头,羊蹄,羊骨头,羊下水的,也有人家用羊肉汤配上豆腐丁、羊血丁、土豆丁熬一锅美味的头脑汤的,也有吃饺子的。我们家每逢冬至也要煮一大锅父亲从内蒙提前带回来的羊头熬冬。冬至的前一晚,小小的四合院里,昏黄的灯光亮起,大人们放下一天的劳作也早早回来了,点起炉火,滚上热水开始煮肉,一屋子的热气笼罩,人影绰绰,不一会儿家家户户木质的花楞窗中间玻璃上都会蒙上一层白白的薄雾,热气大的还挂着一溜溜的水珠婆罗着流下来,孩子们围在炕桌周围,早就摆好了醋碟,葱碟,割肉的小刀,准备等着美餐一顿,煮好的羊头、骨头捞出锅,不再做任何加工,就直接割上一片蘸着醋葱吃,真是香香油油的美味。小时候过节的记忆全是热闹的温暖的,满眼都是那些平时稀缺的好吃的,关于人的记忆反倒不是很多。而如今,一到过节,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反而是视而不见,却都是些人和事的繁琐印象回忆。</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日本民间故事《一碗阳春面》,讲的是母子三人在大年夜共吃一碗阳春面的故事,很是感人,14年前的大年夜生活窘迫,母子三人在“北海亭面馆”共吃一碗阳春面,善良的老板偷偷给他们加了量,就是这一碗阳春面的鼓励,使他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十四年后母子三人计划了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行动,同一家店同一位置母子三人又共吃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认出了他们,感动的落泪,其实这十年的每一个大年夜,老板都为等待他们的到来而准备着,留着预约席。</p><p class="ql-block"> 故事很简单也很平常,困难日子里的过节才是真真的仪式感,每到节日家家户户都很隆重对待,而不需要任何摆弄做作,现在也能让人想起往日的一幕幕美好画面,那时候很像穷的只剩下快乐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冬至,简单的吃了饺子,昨天也没记得熬冬,想要点仪式感还得摆拍一阵,还是觉得无趣,又加了文字才觉得聊以欣慰的过了个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