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太阳山 图/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2.12.22)</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是个偏僻、美丽、富饶的小山村。那里不仅是我幼年的乐园,而且她还连结着一个闻名华夏的古老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古都洛阳城北、滚滚黄河之南,横卧着一条并不巍峨的山脉——邙山。邙山东西绵延190公里,南北最宽处也不足30公里,海拔仅有250余米,然而它却如同一条卧龙,北瞰黄河、南守古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她的道道山梁就像一根根龙骨,強劲而稳固,山梁间的条条溪流又如一支支血脉,贯穿着左右,滋润着大地:向南的汇进了悠悠洛水,向北的注入了滔滔黄河。我的故乡瓦店村就座落在这邙山深处一条溪流的岸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你一定听说过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事吧?据古籍记载,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中晚期。神话传说他长得人首蛇身,在与女娲成婚后生儿育女,繁衍了人类,因而被称为人文始祖。</p><p class="ql-block"> 伏羲身怀圣德超智:是他教会华夏先民从摘食野果走向了农耕,还教会了他们结网捕鱼打猎;是他仰观星象于天,俯察山水于地,用阴阳八卦解释了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是他造书契、正婚姻、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那上古时期,伏羲沿着黄河来到邙山脚下的孟津,看见湍急的河水出现一个漩涡,接着冒出了一个龙头马身的怪兽。那怪兽身有龙鳞,赤绿花纹,涉水如行平地。伏羲见后起身追赶。不想那龙马怪兽逆着邙山山谷流出的一条黄河支流,直上西南。约莫追过二十里外,那龙马对伏羲显得异常温顺。于是伏羲就用草绳系住其脖颈,拴于河水岸边的树桩。这时伏羲眼前突然一亮,发现那龙马的背上有一幅图案,那图案的条纹居然与自己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十分暗合,于是就在岸上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一幅卦象—-这就是后人称为的“八卦图”。图上的卦形符号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万物变化、天道地理的认识,也为后来文字的产生起到了先导作用。后人赞颂伏羲这是“一画开天”,并把那幅卦图奉为后世文化研究、哲理发展的根本。从那个时候开始,这条小河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图河”,那龙马身上的图案就被称为“河图”,图河所在的这条山谷被叫做“卦沟”。那龙马上岸处的村庄,便被叫作“负图村”;伏羲画卦处的村庄就被称为“卦沟村”。</p><p class="ql-block"> 那么,你知道这条图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吗?她就在我的故乡:瓦店村!“龙马出,八卦现,图河发源在瓦店”。这一带自古就流传有这样的一条民谣。如今如果你来到这一帶考查或者查阅一下地图就会发现,负图村和卦沟村与我们瓦店村依次排列,距离分别不到两公里和三公里。</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这一连串与传说相关的村庄却依然依偎在图河的岸边,依然沿用着她们古老而闪光的名字。之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帶发现的众多远古先民遗迹,还有历代纪念祭祀伏羲的种种的建筑,那就是另外的一些后话了。</p> <p class="ql-block">千年百载,岁月悠悠,这条环绕着我们小山村的图河不停地汩汩东去,同时也流过了世世代代村民与无数先贤圣人的心头。我们村的村民历来对文化人都十分敬重,也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这里曾有碑文记载,有多位“秀才”和“大学士”诞生于此。仅解放后的前十年,村里就走出过五名大学生。到了我们这一代,全村无论男女,适龄儿童似乎没有一个不去学校上学读书的。</p><p class="ql-block">对于伏羲的传说,幼年的我虽然不止一次听老人们说过,但对于他的来笼去脉其实并没有完整的概念。那时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经常到河边去转悠转悠,说不定哪一天还能看到那龙马怪兽会再从水里钻出来呢!当然,我和小伙伴们的这个愿望谁也没有得逞过,但是这条小河给我们童年带来的乐趣却是无穷无尽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河所在的卦沟,主沟全长约15公里。它象通常的山沟一样,曲曲弯弯,有着许多分叉的支沟毛沟。当年我们瓦店村的二百多户人家,除了有十几户住在一个四面环沟、筑有几十间雄伟高大青砖瓦舍的寨子里以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这条主沟旁和4条毛沟的两侧,住的都是面向图河、背靠沟壁、挖土掏洞修建而成的“靠山窑”里。那时我家十一口人,院子里不但有四孔窑洞,前面还有六间瓦房,看来算是一个殷实的人家了。</p><p class="ql-block"> 站在我的家门口居高临下一望,透过沟下那层层绿树,你就能看到一百米开外图河那清灵灵的流水,夜里更能听到那淙淙的水声。“清溪一曲绕村流,土窑瓦房绿杨柳”,这就是故乡那时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再依沟坡而下,钻过密密麻麻的荆棘酸枣树丛和柿子树林,走进绿草遍地、鸟啼莺啭的沟下仰面四望,随处就可看到一处处房舍下的沟壁上绿枝倒挂,乱树葱茏,野果串串,野花丛丛。那软软的清风仿佛会让浑身的毛孔都要舒展开来。</p><p class="ql-block"> 其实那时的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天和夏天。每当岭上的树枝才刚刚返青,沟下河边的柳树就吐出了绿芽。这时我和小伙伴们就悄悄地折来光滑的柳树枝条,做成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咪咪”,用它能吹出类似笛子的声音。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有的吹着发出尖厉声音的小咪咪,有的吹着粗长一点、发出粗旷声音的大咪咪,伴着鸡鸣狗吠,故意走遍村子的角角落落。刚刚吹败了一棵棵浅色的杏花,就会又吹开一树树粉红的桃花,还有几家那艳丽的玫瑰和木槿花……</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星期天里,我和小伙伴们会借着放羊、放牛、打草或拔野莱的机会,从早到晚都活跃在图河的清流和一个个水潭身边。那时候,我们会在竹篮的底部压上小砖瓦片,在提把处系上绳子,然后放入清可见底的河道或者水草葱葱的水潭,然后在岸上牵着绳子,快速地跑上十来米远再立马提出水面。这时,篮子里总会捞出一二十只小河虾,偶尔还会有一两条小鱼。我们把这些鱼虾倒入小布袋里,放在旁边的小水坑里后再接着去捕捞。如果天气再热一点,我们就跳进小水潭或者河道里,忘情的游水潜水、对打水仗。直玩到肚子饿了,或者是听到了谁的爸爸哥哥来寻人的吆喝声,这才胡乱地捡起衣服,边走边穿,向各自的家里窜逃而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邙山其实是座土山。站在二十多米深的悬崖沟下也很少看到岩层,只有微黄细腻的立茬粘土上倒挂着丛丛野草乱枝,所以邙岭上的土地都比较肥沃。只要没有遭遇旱灾,辛勤的村民年年都会迎来丰收。春天这里处处可见麦田的碧浪,麦收时节就是遍地金黃。在这时节前后,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会借着打野草的机会,冒着回家被发现打骂的风险,悄悄躺进没膝高的豌豆田里,把甜丝丝的嫩豆荚和粉色的豆花吃他个心满意足。快到秋天时,我们又会钻进玉米或者高粱地里,用镰刀偷偷砍下几棵,流着口水当作一节节甘蔗吃他个痛快。好心的长辈们发现了,总会骂我们:“真是一邦小土匪!”</p><p class="ql-block">图河也有发怒的时候,夏末秋初常常是她爆发洪水的季节。一场暴雨过后,沟上田里的庄稼会被冲得东倒西歪,沟内顿时就会黄汤涛天。远远近近聚来的洪水横冲直撞,惊心动魄,甚至会裹着西瓜、棍棒、盆盆罐罐滚滚而下。可气的是,这种悲惨的境况旧时居然以《图河夏涨》之名被列为“孟津八景”之一,不知那些文人安的是何等心肝。</p> <p class="ql-block"> 瓦店村一带细腻的土壤也是烧制陶器、砖瓦的好材料。这里发现有古代陶器作坊遗址,至今村里烧制的砖瓦仍然远近闻名。也许这就是瓦店村村名的来历吧。</p><p class="ql-block"> 如今家乡所在的孟津县己经变更为孟津区,想必近年来各种现代化的建设早已淹没了旧日的景况,但儿时的故乡还深深地烙印在我这游子的脑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