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幸读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于老先生一生总结的为师之道,正如他提倡的“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个个案例充满着对教育的执着和大爱,充满着对生命的尊重,更充满着一个大教育家对教育者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把自己喻为“甘草”,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二、课堂需要智慧</p><p class="ql-block">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老师也放松。这样的老师,学生喜欢,在不知不觉地相处中成长并收获了。于老师说,虽然我们强调自主学习,重感悟。但课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还是很难感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一味地“放”和一味地“讲”,同样地不可取。</p> <p class="ql-block"> 三、教师要成为“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对于文化,陶继新先生有个解释:“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的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于老师倡导教师要广泛的阅读,无论是教育理论方面的还是中华传统经典方面以及自然科学等。于老师给自己规定,每学期精心钻研两篇课文,教好两篇课文,然后写出两篇文章。“我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写的习惯。”于永正老师这样说。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往往是琐事缠身,而不能致力于重要的但不紧迫的事——读书与写作中来,这也是我们成长的瓶颈所在。</p> <p class="ql-block"> 四、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p><p class="ql-block"> 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于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p> <p class="ql-block"> 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忧伤着大师的忧伤。他——于永正,是我、我们,所有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践行着大师前行的道路,渐渐地在教育教学中走向成熟。我能读到这么真诚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孩子们的幸运。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爱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在启迪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人生。在仰望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