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冬生暖意,教研暖人心。继十一月初我校数学组开展的小学数学学科融合课初探活动,和十二月初开展的2022版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学课融合的头脑风暴活动之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深入探究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新课标,探寻新教法,赋能新课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至三年级,三个级段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将智慧与新理念完美结合,展现出一节节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学科融合课。</p> 空间观念落地生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级的三位老师将融合课探究视角投向了《认识图形》一课。从空间观念的培养为切入点,让一年级的课堂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琪老师从分图形开始,以小组合作探究图形特点为主线,最后用形式多样的习题内化图形的区别,是一节朴实而又实用的图形探索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龚明明老师的这节课可以用耳目一新、独具匠心来形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用小组围坐开展合作探究式的组内共学模式,以活动为主体深化知识内涵。一个个有趣而又新颖的活动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用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敏老师注重引导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整节课以生活中的图形为背景展开学习,在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拼搭物体。</p> 凸显数学本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的龙建华老师和胡柳兰老师带来《搭配》中的《简单组合》课例。以数字搭配为主线,让学生在经历丰富的操作过程中,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有序”思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环节构思上二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了“任务驱动——多元表征——沟通辨析——提升练习”四个主要环节,实现了对搭配本质的理解与掌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建华老师将魔术融入课堂各个环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互动力和探究兴趣。而胡柳兰老师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对排列与组合问题展开深度的辨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序”思考的意义。</p> 学为中心 为创而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广角——集合》是三年级张华老师和邓继鹏老师带来的课例。两位老师都擅长捕捉学生生活和学习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重叠问题,为解决重叠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数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华老师从学生做核酸排队问题入手,运用一年级的方法引入新授内容。在解决并集、重叠问题上通过集体试错——沟通辨析——达成共识,经历解决过程,处处渗透集合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继鹏老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教材为跳板。尊重学生实际,又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将体育学科、特色课课程与数学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融合,展现了一节丰富多彩的学科融合课堂。</p> 教促成长 研以致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2022版)的颁布和实施,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得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是我校主要深入研究的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在综合与实践课程领域的研究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以生为本,不断学习新课标、创新新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