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暖人心,饺香满冬至——田王文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包饺子》

一诺千金

<p class="ql-block">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12月22日恰逢今年冬至,由于疫情,师生们的居家学习生活仍在进行。为了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观念,进-步了解节气常识,体验冬至习俗,促进亲子关系,田王文小学开展了以“烟火暖人心,饺香满冬至”为主题的居家劳动教育课《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  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1800百多年的历史。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p> <p class="ql-block">  生活即课堂,处处是教育。生活处处需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瞧!温馨的包饺子课堂开始啦!</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用稚嫩的小手和家人一起揉面,压皮儿,调馅儿,和家长在一起忙前忙后、其乐融融。有的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也有的初次学习,但也有模有样。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中,成了一个个美味的饺子。虽然过程中,他们的动作略显生疏,但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练习,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和自立的满足感。生活的哲学、劳动的技能、传统的文化,全融在实践里了。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又提高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四方之食,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吃出的不只是食材本身的美味,还有“饺子”这一家常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孩子们把喜滋滋的心情包进了饺子里,也把对粮食的珍惜包进了饺子里。看,饺子来了... 孩子们拿起筷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愉悦感与成就感就在每一个小小的参与者心中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知习俗、爱劳动、懂珍惜,这个冬至,我们充实而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一包一煮一世界,一汤一饺扬中华。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饺香飘满了爱的味道 。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劳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感受了传承千年的节气风俗,更增进了学生与家人的感情。疫情无情人有情,情暖冬至人间美好。愿我校每一个家庭都能温馨有爱,健康向上,平安幸福。孩子们,在不久的明天,我们一定会在校园相聚,让欢乐的笑语再次传遍校园!</p>

饺子

冬至

劳动

学生

孩子

居家

饺香满

田王文

包进

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