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冬至。在中国人的心中,冬至的地位是唯一可以与“年”相提并论的节气,人们在这个寒冷的日子享受家人相聚的温暖,憧憬春天将至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冬至这一天,在国人传统的饮食中,总缺不了饺子或汤圆。北方人的水饺,南方人的汤圆,形态不同,味道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美好寓意。豪爽的北方人,还会倒一杯酒,“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既得浑身温暖,又含美好期待。是啊,“冬至大如年”,旧年即逝,新年将至,再多的辛酸与劳累都可以像饺子馅一样严严实实地包起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也就成了唇齿留香的美味,哪一滴辛酸都有意义,哪一点劳累都值得;而酒呢,在这样的时刻,无疑催化和发酵了这种特殊的感受,毛孔舒张,气血旺盛,满心蓬勃而起的是继往开来、纵横捭阖的自信与豪迈。</p><p class="ql-block"> 南方人细腻灵活,圆润精致的汤圆天生就是南方人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当晶莹剔透的糯米邂逅醇香鲜软的芝麻,细细打磨,层层包裹,彼此界限分明又难分难舍,其实有没有那点糖的加持,都足以让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芝麻养颜益智、生津活血,糯米健脾暖胃、益气补虚,二者搭配,刚好让忙碌疲惫的身体内外皆修,气血同补,在这看似简单的食材选择和制作方法上,南方人对生活的讲究可见一斑。南方人属于天生的乐天派,即使脚步匆匆,脸上也始终带着微笑,心里也始终揣着甜蜜,他们爱生活,就要把生活过成一首精致的诗,汤圆般珠圆玉润,香甜绵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是典型的南北方组合家庭,多年的磨合,彼此间的饮食习惯早已相融相谐。每年冬至,水饺和汤圆一样都不会少,水饺现包,汤圆提前买。包水饺时,我和面擀皮,老婆调馅捏包,孩子在一旁打打下手,说说笑笑。水饺包好,大锅煮水,先下水饺,后下汤圆,等水饺滚过三滚,就可以出锅。一碗之中,鼓囔囔的是水饺,圆溜溜的是汤圆,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多或少,随意搭配。每年这个时候,老婆都会说“好吃不过饺子”,也会说“冬至汤圆团团圆圆”,说得多了,我们就记住了她的话,后来,等她说完“好吃不过饺子”,我和孩子就会接上下一句“冬至汤圆团团圆圆”,赶紧低着头哧溜哧溜地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真正把冬至和水饺联系起来,还是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从南方到北方上学,同学中极少有南方人,但我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饮食习惯,吃大米,很少吃面食。那年冬至,下了我到北方后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雪花让土地一片清肃,刚下课的同学们并不忙着往宿舍或食堂走,而是站在楼道里搓着手赏雪。我听到身后有人问:“今天去哪吃水饺?”我转身,是硕军。我说:“为啥要吃水饺呢?”“今天冬至啊,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吗?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你的耳朵的!”硕军故作惊讶地左右看了看我的耳朵,说,“还好,耳朵还在,走,一会儿去外面饭店,我请你!”硕军是我上大学后认识最早的朋友,也是最亲近的朋友,他的邀请让我没有一点拒绝的空间。下楼的时候,他叫了一个女同学,快到宿舍楼的时候,碰到正找我一起去食堂吃饭的老乡张明,于是,我们四人一起去了学步桥头的大红门饭店。我们临窗而坐,外面是人来人往的沁河公园,雪花飞舞,还没落到地上,就被人携了而去,只有落在树顶和草尖的雪花,才能留下明显的一层白。我们要了四瓶啤酒,四个小炒,还有两大盆水饺,在袅袅的热气和喧闹的说笑声中,一边赏雪谈人生,一边喝酒吃水饺。在那个物资相对贫乏的年代,这一顿水饺,是硕军能请我们的最丰盛的美食。这以后,我虽然还是习惯吃米饭,但每每见到水饺,都会自然地想到冬至,想到那个飘着雪花的冬至日的别样温暖。后来,张明回了老家,一年后考了武大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浙江一所大学当老师;硕军和那个女同学结了婚,如今双双在市重点高中当老师,他们唯一的女儿留学回国后,也在市里找了工作,守着他们身边。</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留在了北方工作,面食成了我必须接受的主食。几年的北方生活已经让我懂得了水饺之于北方冬至的意义,这是深在骨子里的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感。冬至大如年,这大如年的冬至可以没有山珍海味,玉盘珍馐,但绝对不能没有饺子。初到单位,同上高中课程的同龄人只有振江、大强和迷革,他们比我年长两岁,而且都已结婚,对于我这个孤身在外的人,三位兄长总是方方面面给予关心和照顾。虽然所教学科不同,但所教班级相同,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分析学情,也发发年轻人的牢骚,星期天了,还凑到一起喝点小酒。工作后的第一个冬至,学生休息半天,我们都不用上晚自习,校园里一下子异常安静。中午放学的时候,他们仨都来对我说,晚上去振江兄在棉纺厂小区的家中聚聚。迷革兄还说5点半来叫我一起去。等我们来到振江兄家的时候,酒菜已经摆好,才知道是他们特地为我准备的这次小聚。振江兄说我一个人出门在外,冬至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就想着兄弟们凑一块高兴高兴。他还说水饺也准备好了,是嫂子从她娘家拿过来的,等喝完酒就煮上。那天晚上,我们开怀畅饮,振江兄还一展歌喉,唱了他最拿手的京剧片段。当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我们又在振江兄的歌声中大快朵颐。那顿饺子的味道,像振江兄的京剧唱腔般回味隽永。</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逢冬至,天气晴好,但小城的最高气温也仅有零度。一大早,我起床给家人煮水饺和汤圆,水饺是“思念”水饺,汤圆是“思念”汤圆,都是我昨天下午从信天超市买的袋装速冻食品。因为新冠疫情,更因为各自的工作,我们已经不能再像往年一样围桌而坐,说说笑笑地包一次水饺了。但再大的困难也不能渐少这冬至的仪式感,水饺和汤圆以前有,今年一样都不能少。吃饭的时候,老婆没说她常说的那两句话,我和儿子也没提任何与新冠相关的字眼,在这样的时刻,“阳”和“不阳”似乎都成了陈烂之调。我们给父母打了电话,又说了说远方的女儿是不是正在上班的路上,南京那边会不会也这么冷,女儿知不知道穿厚点。但最后,老婆还是说了句:“不管有没有胃口,都得吃完,只有多吃点,才有力量对抗病毒的侵袭。”</p><p class="ql-block"> 老婆上班走后,我站在后窗前看马路上的行人,一边抽查班里学生听课的状况。寒风吹着树枝拍打着封闭窗的栅栏,人们在瑟瑟寒风中奔走,也在凛凛疫情中躲闪。那枚雪白的N95口罩已成每一个人出行的标配,却真能挡住他们身上的寒冷和内心的恐惧吗?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这每一个步履匆匆的人背后,都有着几双怎样期待的眼睛,都有着一个怎样沉甸甸的养家糊口的责任。我相信,正是因为这份责任在身,他们奔走的前方才会光明温暖,他们归来的尽头,也一定会有家人的温柔以待和欣慰由心。</p><p class="ql-block"> 冬至风,冷半冬。这个冬至,寒冷已经起步,数九消寒,总有寒去春回的一天。我想,冬至虽冷,有爱就温馨,有希望就温暖。人生何幸,我所遇之人皆为爱我之人!人生何幸,我所为之事便是希望之事!因为有亲人朋友的牵挂,我们每一个正经历寒冬的人便不再畏惧;因为有自己牵挂的亲人和朋友,这个冬天的寒冷便生出许多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无惧无畏,直面寒冬,迎接春天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