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讲述洪湖故事 传承洪湖精神
再见古镇新堤明代残石碑
——发现“應”字古残石碑
程 康
2022年12月2日,洪湖市主城区新堤为了防疫形势的需要,实行静默管理已是第三天了。闲来无事,忽然想起要去看看离我住所不足千米的新堤明代古残石碑。初冬的新堤长江边,江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担心我的古残石碑是否完好的静卧在那里,等待着有关部门接她回家,来讲述她背后的故事。
再见古镇新堤明代古残石碑,我是又痛心又惊喜,痛的是我担心的事发生了,“章”字古残石碑已惨遭破坏(图一),不知是哪位无聊之徒,一把火焚烧掉了长年堆积在古残石碑前的枯树叶和杂草,可怜本已风化严重的古残石碑,又被大火熏烤掉了几个字,我站在古残石碑前发呆了好一阵子,心情说不出的沉痛。以前,这些多年积累在古残石碑前的杂草树木无意对古残石碑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夏天汛期古残石碑都淹没在水下,这样对古残石碑也起到了一种天然的保护作用。眼前的现状,我又多了一份担心,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古残石碑又怎样度过她的冬季呢?如果又有哪位无聊之徒轻碰撞一下,她又会受伤损坏。我的眼光和思想在古残石碑周围继续探寻,忽然,我眼前一亮,目光定格在距离“章”字碑往西一米处的地方。老天不负有心人,我的野外考古又有新的发现。
我又发现了一块带文字的古残石碑,她是被这把火烧去了遮盖在碑前积淀多年的杂物而重见天日的,怎不叫我高兴,此刻,我受伤的心得到了些许的安慰,整个人也兴奋起来了。经过测量发现,这块古残石碑是白石凿成,石质与我在2019年初冬发现的两块古残石碑是同一种石料,此古残石碑高45cm,宽34ccm。可惜的是这块古残石碑只有一竖行文字,竖写右读,刻写的是自上而下,与前两块古残石碑的碑文一样,字体是漂亮的楷书,雕刻采用阴刻,笔画肥厚,形钝利落,雄浑大方,给人刚健宽博的感觉。雕刻技艺高超,线条流畅,可以看出石刻匠人们娴熟的技艺和细腻的功法,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古镇新堤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文字刻在古残石碑的右边,左边是空的,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整个碑的最左边的一块。残存碑文从上至下可见:“應用器具外压餘隙地永远”繁体汉字书写,应是整个明代古残石碑碑文的最后一句,碑文不难理解,我把这块古残石碑命名为“應”字碑(图二)。三块古镇新堤明代残石碑的发现,虽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古残石碑的残字缺行已成定局,但历史后面还有故事。
(图一)被损坏的“章”字碑 (图二)新发现的“應”字碑
三年前初冬的某一天(2019年),我在原江峰阁遗址附近发现两块带有铭文的古残石碑,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我把带“奏”字的残石碑命名为“奏”字碑,把带“章”字的残石碑命名为“章”字碑。三年后的初冬发现,被损坏的是“章”字碑,“奏”字碑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是三块没有题头和落款的残石碑,根据碑上可识别的文字研究发现:三块残石碑应是一整块石碑断裂而成的(应该还有若干块残石碑),讲的是同一件事,是一块明朝时期树立的石碑。树碑机构是巡检司,碑文记述的是:为了管理好古镇新堤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新堤牐”而立的规定,告诉世人违背了本司管理规定将如何处理,并说明了立碑的原由。也可以认为是一块警示碑。
碑文中提到的新堤牐是明嘉靖四年茅江口闭塞后,古人在内荆河(长夏河)与长江的出口建设的水利设施。建牐的目的:一是巩固堤防;二是灌溉排渍的需要,新堤地区每逢汛期江水抬高,内垸受旱时即可开牐灌田,冬季江水下降即可开牐排民垸和内荆河渍水。当年,新堤的大商户一般在城郊都有农田,新堤的各式庙宇、学校、慈善机构等均有农田,有的为了一己私利,任意开关新堤牐,为此,每年都会发生械斗和治安案件。为了管理好新堤牐,明朝知府或县衙巡检司,在新堤牐(现老闸)附近立石碑告示民众,不准随意开关新堤牐。不知是在哪个时期,这三块古残石碑与古新堤遗存的建筑物上的石构件一道,被作为建筑材料修筑在新堤老闸两侧的护堤工程中。
据洪湖80多岁的老水利专家冯常灯工程师回忆,新堤老闸第一次护坡时间大概是1959年至1960年间,第二次护坡大概是1968年,先后几次护坡。根据冯常灯工程师的回忆,笔者做了现场勘查,发现三块古残石碑均在第二层驳岸与地面接触的最底层,断定她是在1968年第二次护坡工程中磊进去的。因为今年是长江罕见的枯水期,我站在干枯的江底发现老闸的护坡明显有三层结构,这与冯先生的回忆是相符。
关于新堤牐,我在2019年撰写的《新堤明代古残石碑考》一文中有过详细介绍。本文再简述一下:新堤牐是新堤老闸的前身,是明朝期间对闸的称呼,这个史书和县志上均无记载。古残石碑的发现佐证了新堤牐的存在,也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说填补了我市水利史的空白。清嘉庆十三年(1808),由于技术的进步,古人把新堤牐改建为石闸,闸为双心高拱式,单孔,净宽2.88米,高2.9米,底板高程20.2米,设木闸门2道,闸身及挡水道全部用条石砌成,工程历时一年完成,共耗银12万两。起初叫茅江闸,后改名为新堤闸,再后来为了区别于在新堤闸的上游建的新闸而习惯的把新堤闸叫老闸。洪湖县成立初期对石闸进行复修,1959年12月26日又拆除石闸,在原址上新建了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拱闸。至此,全无古闸的风貌了,这就是新堤老闸的前世今生。
通过对三块古残石碑的研究,我感悟到:新堤牐的建设和管理,是洪湖人民征服自然的力作,是精神战胜物质的典范。生生不息的世代洪湖人民,脉管里流动着先民的血液,承接着治水的遗产。在历年的抗洪斗争中,特别是96、98抗洪中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洪湖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张扬。 先人们治水的技术和精神是洪湖人民战胜洪水的底气。
关于洪湖精神,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1931年洪湖发大水时来洪湖救灾,他亲眼目睹洪湖人民与洪魔抗争的场面,有感而发,把这种抗洪精神总结为洪湖精神,这种精神是洪湖人民在与自然灾害的博斗中、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的,是抗洪和革命斗争相融合的结晶,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洪湖人民拥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新堤牐的发现证明洪湖精神具有传承和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把洪湖精神概括为“百折不挠、同舟同济、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这十六个字更贴切。
很快,由我撰写的研究文章《新堤明代古残石碑考》,在全国各大网站和纸质媒体上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20年12月10日《精彩洪湖》网站发表、2020年12月13日《醉美洪湖》网站发表、《湖北收藏》总第20期发表、2021年3月25日《今日头条》、《红色潮》网站上发表、2021年《洪湖文学》第1期上刊发、2021年12月31日《荆州日报》上刊发、入选由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出版发行的《2021优秀作品年鉴》、2022年《雅风》杂志第3期上发表。
希望再见古镇新堤明代残石碑时,她已入住博物馆或被某个机构保护起来了。
2022年12月15日</p> <p class="ql-block">应字碑</p> <p class="ql-block">被破坏的章字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