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诗评副教授•裴洪印</b></p> <p class="ql-block">读郑燮的《竹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郑燮的《竹石》是一首题画诗,诗曰:</p><p class="ql-block">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p><p class="ql-block">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七言绝句。这首绝句赞美了生长在石缝中的竹。“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竹的生存环境的艰难。石缝无土 或有土也极少,又无水,这对于竹来说,是极难的生存环境,但竹就在这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了,而且还生长得坚劲挺拔。郑燮的这首绝句就是取这样的竹作为描写对象的。</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取象应该是大有深意的。郑燮,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做过山东维坊的县令,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为民做主;一生以作画为主,靠卖画为生;善书法,墨迹有“乱石铺街”之称,在民间口碑甚好。这样的郑燮画了这样的竹,且又题了这样的诗,当然不是无病呻吟,这竹、这诗,是在写他心中的至爱,实际应该就是他自己。郑燮长期生活在民众之中,正像他说的“立根原在破岩中”,他的坚韧执着也正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因此,这幅画和这首诗中的竹,就是郑燮自己的写照。</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中赞扬了坚韧和执着的精神。郑燮所写之竹具有坚忍不拔的品格。郑燮所写之竹本来就是出身艰难的,又加上“千磨万击”的打击磨练,使之坚韧挺拔,意气风发,具有不畏一切的气概,任你东西南北风的吹打,我自岿然不动,无所畏惧,敢于迎战一切。这表现了坚忍不拔的品格与顽强的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郑燮所写之竹还具有执着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一种执着的品格,立足青山的“破岩”之中,不怕土壤的贫瘠,毫不懈怠,努力吸收营养,使自己迅速生长,不惧东西南北风,坚定地奔向自己既定的目标,这就形成自己的品格,这就是竹的执着精神。</p><p class="ql-block">郑燮的竹坚韧和执着就是他自己的人格与精神的体现。这种人格与精神是伟大的,是正确做人应该具有的品格与精神。这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p><p class="ql-block">郑燮的这幅画和这首诗,蕴涵着一个真理。这就是不论你的根基有多不好,只要你坚忍不拔,执着不懈,都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这两点,那肯定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要坚韧执着,应该贯彻于人的一生之中。贯彻到人的一生的处事、工作和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就。</p><p class="ql-block">所以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篇人生教材。</p><p class="ql-block">二00八年一月十日十时十分打完 900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诗评副教授•裴洪印</b></p> <p class="ql-block">村景中的哲理</p><p class="ql-block">——读陆游的《游山西村》</p><p class="ql-block">陆游(1125——1210)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山阴(现在浙江省绍兴)人。南宋秦桧当朝,陆游科举受挫。1163年参与南宋名将张浚策划北伐。1170年到四川参加王炎的部队在国防前线活动一段时间。1178年回到家乡做了几任地方官,替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因为坚持抗敌主张,遭当权派忌恨,失去官职,在家闲居,直到去世。一生写了九千三百多首诗。内容丰富,爱国情深,雄浑清新,自成一家。《游山西村》这首诗也是陆游的名篇。</p><p class="ql-block">原诗:</p><p class="ql-block">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p><p class="ql-block">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 class="ql-block">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p><p class="ql-block">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诗人1167年在家乡闲居时写的。</p><p class="ql-block">第一, 诗中描写了农村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农村接近年关自家酿酒,没有那么高档,酒液有些浑浊,一般说来“丰年”日子较好过,杀猪过年,亲朋往来,肉菜也就丰盛些。有酒有肉,以尽主人待客之道。</p><p class="ql-block">第二,写出农村的自然景象</p><p class="ql-block">诗中写出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农村田园广阔,有山有水,矮山连绵,细水环绕。自然可以说是山重水复,再有林木遮挡,也很容易觉得前面无路了。继续前行,常常是出现另一片天地。这一联,写出了农村的自然景象,增加了农村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第三,写出了淳朴的农村民情风貌</p><p class="ql-block">诗中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社,是古代立春后祭拜土地和五谷神的日子,这联是说在春社临近的日子,村民们衣冠简朴,保持古代传统的风俗习惯,组成队伍,吹奏各种乐器,歌舞行进,以祭祀神灵。这活动记录了当时的民情风俗、社会风貌。</p><p class="ql-block">第四,自然村景中的哲理</p><p class="ql-block">诗中的第二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农村的自然风景,这自然风景带有普遍性。此外,更重要的是这一联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行路是这样,山重水复,荒草茂盛,林木浓密,前行困难,心疑无路可行。但只要继续前行,就发现有路可行。做任何事情都如此。做事遇到困难,以为无法继续了,可是只要再坚持一下就找到了新的出路,把事情做成了。科学研究更是如此。遇到困难,前行无路,再坚持一下即有可能豁然开朗,前途一片光明。战争也是这样,双方战斗胶着时,只要坚持最后几分钟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 class="ql-block">因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句带有哲理的诗句。一首诗中有一句或一联带有哲理的句子,这首诗就即时生辉增色不少。</p><p class="ql-block">第五,结构的特殊性</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没有律诗起承转合一般结构,而是有其特殊性。这首诗前三联分别写了农村的习俗、景象、祭祀活动,末联写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与友人的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八时三十分打完 1074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