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团结(原什达岱)学校

落雪无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常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前排左起:常铎、李瑞、董慎、张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后排左起:常秀莲(常铎姐姐)、赵淑梅、陈立刚(两口子)、刘振云、赵美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前排左起:邬引德、常铎、张昇、孟钰、杜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排左起:马瑞英(常铎爱人)、茹拴小、张雄、续二威、韩美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后排左起:吕金柱、菅二娃、韩少雄、菅义、李文贵、郭有贞</span></p> <p class="ql-block">什达岱小学成立于1951年9月,从初小一年级开始,还召了在外村上学的二、三、四年级学生,成立了初级小学。</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校址就设在天主教堂“书房”院内。之前,什达岱村没有公立学校,只有私塾,解放后临近几个大村子,如乃只盖、祝乐沁、五申才有小学,什达岱的孩子们上学都得去这些地方,这年本村有了初小(简称,以后同),上初小的孩子们都回到本村上学了。没有校长,学校由教导主任赵济民老师负责管理。当时只有一至四年级四个班,五位老师,赵济民老师负责行政兼教学工作,还兼代课程。先后有邬广耀,茹信、吕德民、何志道、李四毛、张凤英等老师任教。由于当时教师短缺,还用了三位代课教师:赵登山、张析、靳有华。当时,正值全国刚解放,处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向高级农业合作社迈进阶段。人民群众士气高涨,学校办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老师们教的负责,学生们学的认真,除了主科,音乐、美术、体育课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没有印刷的歌谱,老师们自己用毛笔把歌谱抄在麻纸上,挂起来教。没有风琴老师就亲口教。没有实心球,老师们就用烂篮球自己制作。没有作文格纸老师们就用木板刻印版印。课堂生动活泼,课外更是活跃。下课后老师和学生一起传小皮球、跳绳、踢毛毽、跳方方、唱歌、跳舞,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歌曲唱得最多最响的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等等。</p> <p class="ql-block">我是1955年9月1日上学的,班主任老师是张风英,张老师身材不高,但胖乎乎的和蔼可亲,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一直跟我们到三年级。四年级先后由白满良、张欢恩老师任班主任,他们都把我们当做他们的孩子一样看待。1957年成立高小,1958年毕业了第一届高小毕业生。我班五年级是张恒老师当班主任。六年级由本村的李耀(李四毛)任班主任,我班是第四届,1961年毕业。当时托县“托克托第一中学”,设两个城镇班只招托县城关镇的学生;两个农村班,招收全县四个大公社(后分为十个小公社)的学生,每班40人,共80人,每个公社平均20人,我们学校就考上10人,放了个大“卫星”,全县出了名。</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什达岱小学已成为六年制的高级小学校,校长先后由李义,班丰盛担任,教导主任成振华,老师有耿耀成、赵炎林、孙兆武、张儒茂、张恒、李耀、张欢恩、陈胜裕、郑英、郝起胜、索河、冯尚高、成竹林,代课老师赵翠英、闫圣英。</p><p class="ql-block">1957年什达村西修了一条泄洪渠,1959年和1960年什达村北洪水淹没,设在天主教堂的学校被洪水淹倒了。于是1961年秋天向上级申请把学校盖在村东头的空地上,马脊梁房,由于资金不足,没有檀子也没溜瓦,几年便被雨水冲坏了,1965年又重盖了平房。当时的负责人是董慎(没任命校长),学区主任班丰盛。当时还有教师:耿耀成、张金、崔耀庭…</p> <p class="ql-block">1966年什达岱村改名为团结村,学校也改名团结学校,张秀莲和我临时负责。后来校长先后由崔锦明、赵茂、郭盛、张国样担任。当时还有教师:杜敬、缠效侃、刘振荣、田肖枝、韩淑言、苗占、刘子瑜……当时学校成立了民办中学(初中),一至七年级,民办中学由常秀莲和茹志功任教。响应上级号召,学工,学农、学军,开展小靳庄活动,学唱样板戏,音乐老师赵美仁调托县二完小,我学教音乐,虽不是专业教师但学会了风琴,和几位老师带领学生们学音乐,排节目演出,经过几年的培养有好多学生学会了唱歌、吹笛子、拉二胡和表演节目。七十年代托县成立乌兰牧骑招收演员,我校的闫治安考上了声乐演员,闫存英考上了乐队(笛子演奏)。我亲自用自行车送史丽英去乌兰牧骑报考,考上了演员。现在任托县乌兰牧骑副团长,还有云秀芳也考上了乌兰牧骑。</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后期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由于学校教学质量很高,学生们考上中专的很多,声誉很好。</p> <p class="ql-block">1977年村东学校校舍破损,生产大队和学校、学区申请重建,于是学校建在村西边。当时的校长是张国样,教师有张昇、常铎、邬引德、韩少雄、马瑞英、李文贵、崔满成、菅吉威、续二威、韩美俊、菅义、续崇礼(二娃、)高辰等。1978年后营义,邬引德和韩少雄先后任校长,我调崞县营小学,1977年考上师范,因超龄未上,1978年年底县文教局统考老师转为中学教师,1985年上半年调五申小学任副校长,9月1日调民族中学。</p><p class="ql-block">1975年至1985年之间,团结学校是1-7年制学校,当时叫“戴帽子中学”,由于师资力量雄厚,当时有教师:王俊义、王耀中、常铎、靳国胜、菅义、韩少雄、闫圣英、刘聪、马瑞英、董志阳、韩少鹰、杨凤舞、焦雨、张银良、孟钰、郭俊俊,任杏梅、李厅……等。考上中专、中师和托中、民族中学的学生很多。受到了上级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团结学校的学生,后来考上名牌大学的,当专家教授的,很多…有的还当了省部级干部、厅级干部,如:张恩惠已是省部级干部、殷耀是厅级干部等。他们都是我们团结村和团结学校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常铎简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常铎,笔名默趣,书法艺名墨趣。男,汉族,出生于1947年12月20日。中文本科学历。托县民族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任托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秘书长兼会计10年 。托县书法协会、黄河书画院会员。 2007年在《托县民间故事集》发表故事7篇。先后在托县《云中文苑》、《政协文史资料》发表文章18篇。作品获优秀奖。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3次,银奖1次。 在呼市《昭君文化节》书画大赛中,11届获“银奖”、14届获“金奖”。作品均收入《精品集》。2019年在巜墨香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第一名,特等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