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丰幼儿园——冬至节气主题活动

小丰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p> 节气三候 <p class="ql-block">一候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p><p class="ql-block">二候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p><p class="ql-block">三候水泉动。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p> 历史渊源 <p class="ql-block">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p><p class="ql-block">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p><p class="ql-block">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p> 传统习俗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p>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p> 创意手工 历史典故 <p class="ql-block"><b> 祛寒娇耳汤</b></p><p class="ql-block"> 今天你吃“娇耳”没?饺子文化来自 --东汉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在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准备辞官回乡的时候,正赶上冬至那天,他看见南阳的百姓饥寒交迫,病死的人很多,有的两只耳朵都已经冻伤了,张仲景看得心里难受,于是回到家后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名叫"祛寒娇耳汤"。然后他就在当地搭了一个棚子,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才,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施舍给百姓服用,渐渐地百姓的“冻耳”都被治好了。从此后人便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也就是现在饺子的雏形。</p> 冬至诗词 <p class="ql-block"><b> 《冬至》唐·杜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p>

冬至

饺子

祛寒

张仲景

水泉

九九

节气

阳气

蚯蚓

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