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4节气中,我最喜欢的节气,就是冬至。所谓冬至,就是冬已渐深,春之将近。至此之后,白天逐渐变长,阳气初生,我们可在呼啸寒风中,依稀能够听见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p> <p class="ql-block">图文:看世界</p> <p class="ql-block"> 因为怕冷,所以不喜欢过冬天。小的时候,天寒地冻,衣服单薄,保暖不好,所以,每于隆冬季节,我的手脚都会冻,肿得像小包子,一遇热,就又痒又疼,老妈说,像猫咬似的疼,真是很形象。后来,条件好了,手脚不再冻的肿起来,但外出一趟,仍然迅速的变凉,用先生的话说,像冰块一样,很是贴切。没办法,就这样怕冷,所以,每年的冬至,都是我希望的燃起点,跟立春的节气一样,让我心生欢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冬至这天,我们东北人有吃饺子的习俗。昨天回老家,因为我爱吃白菜馅饺子,老妈特意做了一盆饺子馅,让我拿回来自己现吃现包,看着做好饺子馅,我瞬间泪目,老妈腰不好,站一会儿就会直不起腰来,而且双手一干活就抖的厉害,可是她就因为以前我说的一句“为啥我做的饺子馅总做不出妈妈的味道呢”,自那以后,她就隔三差五的做好了饺子馅让我拿回来包,她说冻饺子不好吃,现包的味道才好。每次都让我又感动又于心不忍,年近半百的我,在老母亲面前,永远都是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上午朋友打电话来,问我阳了没有,问我吃饺子了没,还嘱咐我,疫情泛滥,今天一定要包顿饺子,能去瘟除灾。很感谢远方的朋友的惦记,她的话一下子让我想起了那两次在外地过冬至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2016年的冬至,那时我在医大进修。在沈阳工作的妹妹傍晚特意从苏家屯跑到和平区来请我吃饺子,可惜,我们出去的时候,附近的饺子店都排满了人,尤其是喜家德饺子店,外面都排起了长队,我们不想排队,最终选择了一家火锅店,主食要了饺子。严冬时节,热气腾腾的火锅,吃着自己煮的热乎乎的饺子,我觉得那是我吃的最温馨的一顿饭,有什么比身在异乡,节日的时候有亲人的陪伴更让人感动的呢。</p><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冬季,我在长海学习,同组的小姑娘知道我是东北人,爱吃饺子,所以在冬至这天特意请我在海军军医大学的食堂吃饺子,用她的话说,是“应时应景”,虽然南方的饺子和北方的味道不同,但暖心的情谊却让我永生难忘。每当想起她,那句“你来时冬至,但眉上风止,我来得稍稍迟,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便会涌上脑海,如今,分别已久,不知远方的你好不好,疫情当前,我们都要常愉常乐,各自安好。</p> <p class="ql-block"> 而今,又是一年冬至,心底的喜欢依旧。只不过,总觉得今年的冬至,与众不同。抗疫三年,我的同事们都早已身心疲惫,而现在,因为疫情放开,国家的防控工作重心已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冲在最前线的,仍然是我们医务人员。面对日益增长的阳性病例,医务人员想不感染都不可能。很多科室,一半以上的人都入了羊群,可是因为人员紧张,他们/她们中的很多人又不得不带病坚持工作。一边是发烧难受的身体,一边是需要治疗安抚的患者,而另一边则是需要照顾的家人,没有谁,比他们更难。想起了那句“终究是医务人员扛起了所有”,不知是谁最先说的,但最是贴切,三年前的武汉如此,三年后的今天更是如此。为了病人,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怕病情加重,不怕二次感染,在与阳抗战的行医路上,书写者一篇又一篇华章。</p> <p class="ql-block"> 冬至大如年!愿今天的我们,都能吃上带有“妈妈的味道”的饺子,愿至暗时刻早日过去,我会在最长的冬夜里,等待阳光普照、等待春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