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终总结[2022年摄影荟萃(花果篇)】

天山丑牛(王振忠)看世界

<br>我们过的每一天,<br>每一月,<br>每一年,<br>都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节点。<br> 每天每月每年发生的事,<br>都述说着我们生命阅历的传奇,<br>都印刻着我们生命之树成长的年轮。 上班时,<br>我经常写月度、年度总结,<br>但那都不是自己的。<br>退休后,<br>我才有闲暇写写自己的年终结语,<br>并且形成固执,<br>不写便不得安心过年。 世事纷杂,<br>很多年的年终总结写时总犯着踌躇,<br>不知写啥。 今年的似乎好写,<br>因为连续第三年的疫情更为严重,<br>防疫成为主要,<br>把一切推开,<br>把一切遮盖。 外出戴口罩,<br>排队做核酸,<br>成为我们的日常。 进门量体温扫手机码,<br>成为我们的通行“密语暗号”。 “阳人”频出,<br>拉走隔离,<br>成为我们的常见。 封村封镇封公路,<br>封门封楼封市区,<br>成为我们的习惯。 经济生产阻滞,<br>社会活动停摆,<br>生活物资供应不畅,<br>民众自由受限,<br>次生灾害不断,<br>……<br>沉重的代价,<br>只为了一个目标<br>——保护人民的生命! 疫情下,<br>我熟悉了一个热词叫“线上、线下”。<br>在这个“上下”线之间,<br>是颠覆了以往,<br>不一样的俗世“风景”: 线下的影院都关了,<br>线上的家庭影院兴起了; 线下的学校大多都停课了,<br>线上的家庭课堂红火了; 写字楼里的人影少了,<br>居家办公的人多起来了; 超市里顾客没了,<br>微信群里响起他们的吆喝; 街上集堆闲聊的邻居不见了,<br>微信群里的“话唠”多了;<br>……<br>互联网如此“声名显赫”“宏图大展”,<br>应当感谢疫情的襄助。 疫情防控下,<br>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居家隔离,<br>有人静心如水举刀向木,<br>成了雕刻家; 有人心无旁骛擎笔用墨,<br>书画习得日长月进; 有人伏案书写思如泉涌,<br>写出名篇佳作连连; 有人网上搜菜单厨房勤实践,<br>成了会做南北大菜的美食家; <p class="ql-block">有人利用疫难谋私利赚大钱,</p><p class="ql-block">有人奋不顾身默默奉献在"一线";</p><p class="ql-block">有固定收入的安心居家避疫,</p><p class="ql-block">需要每天出去找"食"的遇封控就心急火燎;</p> <p class="ql-block">有人把封闭在家当成度假悠哉悠哉,</p><p class="ql-block">有人终日忧愁焦躁愤怒抑郁,</p><p class="ql-block">把自己活成一个判了刑的“囚徒”。</p><p class="ql-block">……</p> 疫情防控,<br>疫情的变化,<br>教我掌握了辩证法。 如何辨识疫情封控的得与失,<br>我学会了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我国的领土幅员辽阔,<br>我国的人口人数众多,<br>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br>地域发展是不平衡的,<br>各地干部的执政水平是参差不齐的,<br>人们的利益诉求是多样的。 辩证法告诉我们,<br>面对两种以上矛盾时,<br>要抓主要矛盾。<br>疫情冲击下,<br>是抓防控保护生命,<br>还是“躺平”身体,<br>让经济发展不受影响?<br>在两个矛盾中,<br>中央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 疫情肆虐三年多来,<br>这封控之路走的何其艰难,<br>我们都有目共睹。<br>在世界各国几乎都“躺平”一片的时候,<br>但中国始终没有放弃! 为何?<br>因为党和政府知道,<br>人命最为重要!<br>这不仅是道义的要求,<br>这也是保经济的最优策略。 毛主席论抗日持久战时说过,<br>与强敌斗争,<br>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br>只要人在,<br>失去的土地还会夺回来。<br>“异曲”同工也! 应当承认,<br>我国的防疫是成功的。<br>三年来,<br>我们既避免了民众大量的伤亡,<br>也保障了国民经济的一定增长,<br>虽然这个增长不如预期,<br>但在普遍负数增长的国际视野里,<br>我们仍属“一花独秀”。 执行防控政策中,<br>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矛盾,<br>最突出的是:<br>如何实现在防疫病的同时兼顾“保民生”?<br>如何在限制病毒“自由”的同时保障民众的自由?<br>如果不带任何偏见,<br>历经三年抗疫的我们都明白,<br>要把这两组矛盾都解决好,<br>只有三个字——“不可能”! 这其中的困难,<br>不仅有逻辑的悖逆,<br>还有政策的导向,<br>和防控中一些干部在政策法律作风上存在的疏失。 当防疫走到今天,<br>病毒的毒性已经变异变弱,<br>长期的封控给民生带来许多“次生灾害”,<br>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阻碍,<br>两个矛盾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时,<br>党和政府及时地改变主抓方向,<br>很快调整防控疫情力度,<br>这既是呼应民众呼声,<br>关心民众疾苦的德行,<br>也是把握局势变化,<br>与时俱进的辩证智慧。 防控疫情“新十条”的公布,<br>是我国防疫三年来最重要的转折点。 有人据此嘲讽,<br>“这是我国防疫政策的彻底失败!”<br>然而,<br>话还未落音,<br>半个多月来疫情海啸式的传播,<br>无以统计的社会感染量,<br>就狠狠地打了他们的嘴。 如果这个情势发生在前年去年,<br>该是一个什么情景?<br>凡是“躺平”了的国家都上演过的悲剧还历历在目,<br>死人无数啊! 两年多的严苛防疫,<div>让我们避过了病毒最凶狠的阶段。</div> 我发现,<br>那些总喜欢对中国的发展指指戳戳的人,<br>犯的都是一个错误,<br>就是“盲人摸象”,<br>不会(也不排除有人不想)全面地看问题。 评价疫情防控成绩,<br>他们看到的只是一时一地一点一面的问题,<br>看不到三年来,<br>我们的严格防控保护了几千万的生命,<br>免于被病毒吞噬。 他们只注意并乐意宣扬个别地区个别人员的防疫过失,<br>看不到除此之外,<br>还有更为广大的地区为防疫做出的非凡成绩,<br>还有众多基层医护和广大执行防控政策人员默默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看不到严苛的防疫保护了14亿国民绝大多数的健康,<br>影响损害的只是极少数人的利益。 俗话说,<br>“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br>网上广泛传播的那些因防疫过失而造成的“灾害”,<br>是很让人愤怒。 <p class="ql-block">如果据此要求全国38774个乡镇街区都能严格执行中央的政令,</p><p class="ql-block">那是落不到实际的理想主义。</p><p class="ql-block">“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p><p class="ql-block">一个好的政策在执行中被走样,</p><p class="ql-block">又何曾不是如此呢?</p><p class="ql-block">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既有大量的兼顾民生抗疫的优等生,</p><p class="ql-block">也有几个"一刀切"只会"封"的惰政者。</p> 在三年了还没战胜的病毒面前,<br>地球上最有共识的应该是:<br>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狡猾,<br>我们从没遇到过的敌人。<br>这场抗疫,<br>是地球人从没打过的战争。 囿于此,<br>一直积极抗疫的我国政府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br>坚定信心,<br>相信在不远的将来,<br>我国将取得抗疫的全面胜利! 也希望,<br>我们每个人在这场巨大的灾害中,<br>擦亮智慧的灯塔,<br>学到辩证观察问题的方法。 最后,<br>我必须要报告的是:<br>就在几天前,<br>我“羊”了! 病症不重,<br>我很高兴,<br>因为喊了三年“要来了,要来了”,<br>今天“狼”真来了。 但它真没有那么可怕,<br>没想到的是,<br>它来的这么快!<div>(文完)</div> 编后语:<div>本篇(也包括以前的作品)排版采用诗行的形式,是我独创的手机阅读模式。她不是诗!</div> 文章:王振忠<div>摄影:王振忠</div><div>编辑:王振忠</div><div>音乐:龚一《流水》</div><div>谢谢观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