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21日下午,人民路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们齐聚网络平台,聆听了“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第十四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们在线学习,收获成长。</p> <p class="ql-block"> 盛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1.游戏中唤醒</p><p class="ql-block"> 以数月饼为例,把学生对数的认知有整数拓展到分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该怎么表示呢?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得出,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其本质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p><p class="ql-block">2.创作中理解分数</p><p class="ql-block"> 学生明确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p><p class="ql-block"> 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并说分数的含义,边说边做,加上老师的讲解,直观而透彻。给予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新知。</p><p class="ql-block">3.计数中体会</p><p class="ql-block"> 由几分之一在活动中很自然的引出几分之几,自主创作明确其含义,理解其本质。</p><p class="ql-block">4.回顾中勾连</p><p class="ql-block"> 在最后谈收获阶段,教师进行总结不管是整数还是分数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体现了数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许老师《有多重》这节课,以3个环节进行展开。</p><p class="ql-block"> 环节1:谁更重</p><p class="ql-block"> 环节2:1千克到底有多重</p><p class="ql-block"> 环节3:1克有多重</p><p class="ql-block"> 以问题导入,棉花和砝码哪个比较重?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进行具体的感受,亲身体验,发现不够准确,接着引出称一称。从猜、掂、称三种方法,再到具体实践从食盐、苹果到鸡蛋慢慢感悟1千克的重量。在称量、问答、掂量中建立1千克的概念,在感知1千克的基础上感知书包的重量,最后在称重中丰富量感。</p><p class="ql-block"> 每个环节学生积极性都很高,通过动手操作,历经知识产生过程,把抽象知识变成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强化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也为后面学习其他更大的质量单位打下夯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范老师《吨的认识》这节课,以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良好的师生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1.巧引妙导,初步发展学生的量感。</p><p class="ql-block"> 通过复习填空导入,1车货物约1( )。让学生感受到填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已经不可以了,很自然的引入今天的新的质量单位“吨”,体现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发展了学生的量感。</p><p class="ql-block">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悟吨和千克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如果通过抽象的东西来描述1吨的质量,学生无法体验和感悟的。范老师特别准备了学生们熟悉的桶装水,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形象直观,让抽象的质量认识生活化,也体现出了我们《课标》中强调的真实情境,很自然的建立起1吨与1千克之间的等量关系。</p><p class="ql-block">3.提供丰富素材,让学生真进行深度体验。</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老师精心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如:5千克的桶装油、10千克的袋装米、20千克的打包书,让每个学生都通过拎一拎、抱一抱搬离地面,真实感受物品的质量。</p><p class="ql-block">4.紧密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p><p class="ql-block"> 老师在学生对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知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用吨做单位的实物,不仅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的疫情物资捐赠体现了中国力量,还渗透了数学中的思政教育。</p> <p class="ql-block"> 人民路小学的数学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记录,生怕错过某一个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高效率地真交流、真探究,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学习。每一节课都很真实,很实在。每节课都由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p>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的优质课观摩,给了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后的教学中,相信人民路小学的全体数学老师们会汲取营养,为自己能有些许进步而加倍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