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漫步阅读路 沐浴百花香——曹务学区教师读书分享 程志祥:岁寒梅愈香

曹务学区

<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大约经历三万个日子。时光蹉跎,岁月易逝,如水般的人生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如风似花,如雪似月,不求名不逐利,用自己的思想升华自我,用个人的情怀感化他人——这才是人生。</p><p class="ql-block"> 十九岁登上讲台后,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转瞬三十三个春秋,回想自己的一生,回想自己的经历,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读书太少,写作太贫。夕阳中,孤灯下,我感慨自我——自己将那段时间荒废,自己还有哪些书没有读,自己要写的那些却了无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近时读了全国优秀教育家高万祥先生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后,心潮澎湃。他从一个代课教师成长为专家,名符其实的教育专家,其个人奋斗历程足以告诉我们:怎样奋斗才无愧于教育人生。</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九堂课,读书是之首,进取是读书的灵魂。怎样才是解开成功的密码——读、思、写、说、行、乐,归纳起来就是这几个字。首先,教师要读书。不论年龄、地位、环境。书籍会蒙尘,然而作者的思想之花永放!我们继承的是什么,就是前人的思想结晶;我们要创造的是什么,就是创造具有现实主义的心灵贝壳。没有那一个优秀教师、那一个都育专家不读书;是天然的成品佳作。在教育教学中,读自己职业的书,读他人职业的书,读中思、思中读,你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生命的图书角。岁月峥嵘,其香深远。</p> <p class="ql-block">  能将自己的思想之花采撷下来,能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并整理出来,便是写作。借鉴他人,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叫创作。一名教师,只会教书、只在课堂上会讲,而无自己的作品呈现于世人前,充其量只能处于“匠”的境界,而有的教育者有实践有个人心得,甚至形成著作,则进入了"家”的行列。可以这么想,假如落魄者曹雪芹先生未将自己的辛酸遭遇写下来,流传给我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见到璀璨的艺术光华?所以,我佩服的不是《红楼梦》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留给我们艺术精华的落魄文人——曹雪芹先生,其哲学、美学、文学、建筑学甚至包括佛学的境界均达到了无我。</p> <p class="ql-block">  所以,评价一个人,评价一名老师的成功关键是他做了什么而非说了什么,舌绽莲花,口吐芬芳莫过于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优秀课题是怎么出来的?需要积累素材,需要调查研究,需要反复修改,这也是"匠"与"家"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当然,教师应该大爱学生、淡泊名利,守望自己的一片星空。从某种程度上说,名与利是促使个人奋斗的另外一种驱动力。要出名,你自己要奋斗;要获利,你自己要奋斗。在不损害他人,不损害集体、国家、民族利益的前提下,教师通过个人努力成名成家才是最令人敬重和效仿的。</p> <p class="ql-block">  书要读,读要思,思要行,将你的思想让他人、让家庭接受。在教育中创造“教育双赢”“家校双赢”的局面,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艺术的手段,放弃自私与狭隘,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退一步,进两步”的人生棋谱,这便是一个教育智者。</p><p class="ql-block"> 教育改革就是除弊兴利。新教育理论就是大的人文教育。离开了做平凡的小事,离开了对教育这片沃土的挚爱,一切都是水中月,雾里花。教育是根植民族精神,教育是升华个人情怀。将教育中的挫折和阴霾用自己的阳光心态去淡化,个人心中有一轮明月,个人心中有一轮红日,如何启航,何时起航,取决于你的“三观”,取决于你自己,教育无坦途,努力吧,同行们!</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程志祥,男,汉族,1991年毕业于平凉师范,本科学历,现任教于曹务中心小学。校刊《关山春晓》主编,爱好文学创作,发表散文《泥泞之路》散文诗《自然的恩赐》等。</p> <p class="ql-block">来源:静宁县曹务镇学区</p><p class="ql-block">编辑:刘国龙</p><p class="ql-block">审核:杨文杰</p><p class="ql-block">监制:朱广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