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尚自然村全景) (秋季稻田) 自从接手编写《加尚村志》后,多次往返加尚,对加尚村人文历史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前面我先后写了桂厝桥、麻墩、寺前、炉下、大炉际等5个自然村的情况,文章在美篇APP平台登出,很受加尚村民欢迎,总阅读量已达几万人次。前面我写过一篇《初识加尚》,文章是第一次来到加尚的粗浅认识,因加尚自然村作为村委会驻地,全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全村最多,人文历史最为丰富,要写好加尚真不是那么容易。今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将这段时间对加尚村所了解的情况呈现出来,写不好或不全面,请熟悉加尚历史的有识之士提出批评指正。 (加尚村) (生态文明之村) (丰收的季节) (丰收的季节)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尚自然村基本情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加尚自然村,从地理位置上说,位于整个加尚村的西部,东与池下村交界,南与官埂自然村接壤,西与朱坊村为邻,北与麻墩自然村、朱坊村排下自然村相连。村委会、学校、卫生所均设加尚自然村。从地形上看,南、西、北三面均为朱加盆地,为广阔平坦田野,东部为低丘山地,村庄处于盆地与山丘结合中心位置,拿口至池下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说起加尚自然村地名的由来,我访问过几位加尚老人,多数都不知道为什么叫加尚,后我又查阅加尚傅氏族谱,想从中寻找答案,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得出加尚地名的由来。加尚,原名嘉尚,又名双井(因村中有两口古井得名)、鬲上(清咸丰邵武县志,以本地口音得名)。加尚,字意为称赞、崇尚之意。据传说,加尚傅氏祖先是讨饭来到这个地方,后被人收留才在这里定居下来,后通过勤劳苦干和打拼,傅氏才有很大发展,成为当地一个大家族,为感谢上天的恩赐,将地名改为嘉尚。嘉尚一词,在中国历代名典中也能找到,《三国志·魏志·满宠传》中“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唐白居易《前幽州押衙瀛州刺史刘令璆除工部尚书致仕制》“人所难能,理宜嘉尚。:唐代诗人武元衡《酬崔使君寄麈尾》”贤人嘉尚同,今制古遗风。”《明史.卷三一八.广西土司传二.太平传》“尔等不烦师旅,奉印来归,向慕之诚,良足嘉尚。”《宋史·理宗纪》“将士用命,深可嘉尚。”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重看校稿,校正不少,殊可嘉尚。”可见加尚傅氏祖先将地名改为“嘉尚”是很有学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书写方便,才将“嘉”改为“加”,加尚地名就是这样来的。</div> (无人机拍摄的加尚村远景) (加尚村貌) <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加尚自然村人口与姓氏。加尚自然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即加尚一组、加尚二组、加尚三组、加尚四组,2022年4个村民小组户数人口分别为53户226人、55户221人、48户206人、49户204人,全村总人口为205户、857人。全村人口原来基本为傅姓,解放后随着人口的迁移,现在也是一个人口姓氏较多的村庄,但仍以傅姓为多,4个村民小组共有傅氏57户。其他姓氏主要有陈、吴、黄、雷、兰、钟、唐、洪、柯、徐、余、游、刘、曾、朱、邱、王、张、李、官、毛、谭、陶、丁、阙、廖、芋、范、姚、陆、熊、邓、韦、湛等35个姓氏。从姓氏源流上看,傅氏是在元朝时期从江西南昌迁加尚村,至今已有25代600年时间;陈氏是从江西黎川迁加尚,与麻墩陈氏支脉相同,迁入时间无考(无族谱);黄氏为邵武禾坪峭山公后裔,从江西迁入上山坊坳头,清末从坳头迁桂厝桥,解放后再迁加尚;吴氏明朝江西兴国县迁建阳县,明代再迁大炉际,解放后迁加尚村;唐姓明末从江西宜黄县迁上山坊村,清末再从上山坊迁加尚村,至今是第7代100余年;朱氏是民国时期从拿口镇固竹村金口自然村迁加尚村。雷、兰、钟3姓为畲族,均为民国年间从闽东福安县迁加尚村。</p> 拿朱公路加尚段 (拿朱公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公共建筑变迁</p><p class="ql-block"> 加尚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再说说村治、学校、卫生所等公共建筑的变迁。明清时期,加尚属十都、十一都各一部分,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朱坊乡;新中国成立后,加尚村行政区划经历过乡、大队、村委会。民国时期,乡公所设朱坊村太平庙,保办公地点多数设保长家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加池乡(属邵武县第三区),乡公所办公地点设在加尚村惠安庙。加池乡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加尚村、池下村境域范围,还包括现属朱坊村的排下、蛟溪2个自然村。1958年10月,成立加尚大队,属红溪(拿口)公社,大队办公地点仍设惠安庙。1969年8月,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加尚大队接收福州、邵武铁中(铁路中学)等地的插队知青年100余人,为安置知青,加尚大队分别在麻墩、加尚2个地方新建2栋知青楼,2栋房子均为二层砖木结构(前面为砖墙,后面为土墙),每栋房子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0平方米。1972年大部分福州知青因招工或转为民办教师返城,麻墩知青楼闲置。是年加尚大队决定把麻墩知青楼作为大队干部办公楼。1973年大队傅为文房前新建加尚小学教学楼,学校建好后,当时大队书记认为学校不需要这么好的楼房,就把原本作为教学楼的房子改为大队办公楼,1973年冬加尚大队部从麻墩迁至加尚。</p> (惠安庙) <p class="ql-block">(1980年建设的加尚大队部,现仅存一半)</p> (原加尚村电影院,后转让给私人,现仅存前面部分,礼堂已拆除) 后因学生人数增多,惠安庙已容不下学生上课,1975年加尚大队才决定将大队部归还给学校,大队部和学校对调,惠安庙改为大队部,原大队部作为学校。1979年6月吴炳荣当任大队书记,他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担任支部书记后,1980年他就筹资建设新的大队部。新的大队部建在惠安庙前面,同时拆除惠安庙前殿。新大队部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二层楼,总投资约10万元。1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资金,大队部办公楼是当时整个朱坊公社最好的办公场所,1981年初大队迁入新办公楼。同年,吴炳荣又筹资15万元,建设加尚电影院,影院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前面建筑为二层,建筑面积220余平方米,后面礼堂设观众座位1200余个,与城市电影院构造基本相同,是当时邵武农村最大、最豪华的电影院,电影院于1982年9月投入使用,11月放映第一场。电影院开始放电影后,加尚村十分的热闹,附近村庄人都来到加尚看电影,当时放映《少林寺》这部电影时,一天要放映十余场。1983年初,吴炳荣又决定新建大队办公楼,地址选在原办公楼南部的加尚傅氏宗祠边,因修建大队部需要,拆除了一栋傅氏老宅。新大队部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为3层半砖混结构楼房,总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大楼后面还建设假山作为装饰,总投资20余万元,整座建筑豪华气派,在当时可以说是全邵武县最好的大队办公楼。新大队部建设还未完工,吴炳荣书记因贪污嫌疑等问题遭群众举报,被邵武县检察院逮捕关押一个多月,最后审查贪污无实据被释放,后吴炳荣被开除党籍。吴炳荣虽然只担任支部书记3年左右时间,但他为加尚村办了很多实事,功绩不应抹去。1984年初,加尚大队迁入新楼办公。 (原加尚大队部,后为小学教学楼) 2004年,加尚村委会投资18万元,对原村部大楼进行装修。2015年,村委会又投资40余万元,再次对原村部大楼进行改建装修,改建时拆除大楼后面假山,将其改建为老年活动中心,同时对村部大楼外墙进行粉刷装饰,窗户改建为铝合金窗户,大楼地面铺设磁砖,墙体重新粉刷,并购置新办公桌椅,房间安装空调,村委会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进。装修改建后大楼变得美观大方,成为全市较好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大楼一直使用至今。 (2015年改建装修后的加尚村委会办公楼) 清代末期,加尚傅氏设立私塾,地点设在傅氏老宅;民国时期,成立朱坊国民小学,加尚适龄儿童到朱坊读书。同时,傅氏也设私塾,第一任老师为傅肇基,地点仍为傅氏老宅;第二任老师为周云和,教室设在惠安庙隔壁一栋名为“洋楼”的宅院内。新手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加尚小学,校址设加尚傅礼贤老宅;1965年,加尚小学迁至加尚王力根私宅。1969年,学校迁至加尚惠安庙;1975年秋,学校迁至加尚原大队部,教学楼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997年加尚小学投资23万元,建设新的教学楼。新教学楼是在原大队礼堂旧址上新建的,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为3层砖混结构楼房,总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1998年秋,学校迁入新教学楼上课,旧教学停止使用。2007年秋,因生源减少,学校高年级撤并至朱坊小学,由完全小学降为初级小学。至2017年,小学一、二年级也并入朱坊小学,小学仅保留幼儿园。20世纪70年代初期,桂厝桥、寺前、大炉际3个自然村均设立过教学点,方便学生上学,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撤并至加尚小学。 (惠安庙内部,早期加尚小学校址) (1998年新建的加尚小学教学楼) (原加尚小学教学楼,现已闲置多年) (1998年新建教学楼) 解放前,加尚没有卫生所和药铺,固竹有一名草医,竹前有2兄弟看中医,朱坊开设2家药铺,人们看病只能前往上述地方看病或抓药。1955年,成立朱坊卫生保健院,只有3名医生、2名护士,卫生院设在朱坊一栋民房内,条件简陋。1970年成立加尚大队合作医疗室,地点设在麻墩陈桥武老宅。1973年大队部迁加尚后,原大队部(知青楼)作为大队合作医疗室。1980年8月,大队医疗室迁至加尚知青楼(邵武铁中知青楼)。1986年加尚村委会把原知青楼转让给2户私人(村医和书记各一半),1987年拆除知青楼,由村医自己新建村卫生所。2002年,村医黄义亮在拿书公路与拿朱公路交叉路口,新建一栋占地面积99平方米的3层楼房,一楼作为村卫生所业务用房,二、三层作为自己住房,房屋一直使用至今。 (加尚村卫生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庄建设</div> 在解放前,加尚自然村主要由傅姓人居住,房屋主要为傅氏家族修建的高大宅院,由十几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每幢房屋为二进厅或三进厅,由大门、天井、厅堂、后厅、厢房、偏房等组成,每幢房屋之间为高大隔墙,房屋大门高大气派,大门两边镶嵌长条石,大门上方有砖雕和门铛,砖雕各种图案。内部梁柱雕龙画栋,窗花雕刻缠枝莲纹等图案,建筑精美。每幢建筑之间,有巷道联通,整个建筑群自成体系,相当于一座坚固的城堡,能够抵御外敌入侵,起到防范匪患作用。加尚傅氏建筑群具有典型闽北民居建筑风格,建筑多为清早期建筑,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还保留完好。 (航拍加尚村貌) (村中古建筑) (村中难得一见的石板路,由洪旭辉提供) (少数土木结构房屋) (土木结构房屋) (村民新建的楼房) <p class="ql-block"> 加尚自然村除傅氏家族老宅外,其他姓氏村民建筑多数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新建,建筑为土木结构平房或二层楼房,房屋结构比较简单,中间为厅堂,两边为房间,多数为4间,少数为2间,房子占地面积80平方米上下。房屋后面或两边为厨房,厨房一般为平房,离厨房10米左右还建有猪栏。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建房越来越多。20世纪80—90年代,建筑以二屋砖木结构楼房为主,少数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仍保留传统,即中间厅堂,两边房间。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0年以后,新建房屋以砖混结构为主(少数框架结构),楼层2至4层,房屋结构打破传统风格,按各家所需灵活设计,除保留卧室、餐厅、厨房外,还设客厅和卫生间,隔墙采用砖块,楼层用钢筋混泥土浇筑,屋顶贴盖琉璃瓦,全水泥沙浆砌墙和打底粉刷,墙面水泥打底再上涂料或贴瓷砖,地面铺瓷砖、石板材、地板木等,房屋装修按城市风格。从1980—2022年,加尚所有住户均建设新房,其中一半的住户二次建房,仅少数农户住世纪80年代建设的房屋,其中土木结构房屋仅保留几幢,有几幢还无人居住。特别是2010年以后,加尚村民新建的房屋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豪华,出现很多城市别墅式建筑。除新建房屋,加尚自然村还有很多人在外购买商品房,据初步统计(不包括早期迁移外地的加尚自然村人),加尚自然村近10年有一半在外地购买商品房,其中在邵武市购买商品房有69户,厦门市9户,福州市7户,还有村民在上海、重庆、兰州、西安、绵阳、泉州、无锡、龙岩、武夷山等城市购买商品房。</p> (村民新建的洋楼) (村民建设的新居) (村民新建的洋楼) (村民新居) (村民新居) (村民新居)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文历史</div> 加尚自然村是全加尚村人文历史最为丰富的村,在拿口镇也是名列前茅。现存加尚自然村的古建筑不多,仅秉艺公享祠、惠安庙保留较为完好,还有几幢残缺的傅氏古宅。根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修《闽樵嘉尚傅氏族谱》载,元至正年间(1320—1370),加尚傅氏一世万春公,字太安,早年高中进士,任提刑巡按都察院都御史,官封金紫光禄大夫(文官,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为散官,唐代为正三品,宋代为正二品,元代为从一品),因时局动乱,奸良并立,辞官隐居无踪迹。万春公生子9个,一至八子随父旧居(即南昌)。万春公第9子名为傅君正,为加尚傅氏二世祖,字用中,行九(排行第九)按公,考取秀才,承父手下推荐,告别家人,携书童游学至闽樵(福建邵武)嘉尚,入赘当地杨氏,娶杨氏为妻。君正公生下3个儿子,长子名伯高、次子伯成、三子伯章。伯成公位下第十五世克衿公,字望卿,又名秉艺,国学生(国子监学生,等于秀才),生于乾隆丁巳二年(1737),卒于嘉庆壬戌七年(1802),享年66岁。克衿公性格纯朴,秉性耿直,家道丰厚,广置田产,建祠堂、庙宇。他好善东施,将租粮捐给困难乡民,资助堂兄堂弟均事业有成,才学名扬,教育儿孙,垅章通志有传记载。克衿(秉艺)公生3子,分别为傅必琨、傅必瑚、傅必玮。克衿(秉艺)公孙弼州道光六年(1826)任同知(副知府,从六品),封儒林郎),孙弼贵封六品安人。道光十年(1830)嘉尚傅氏为激励后人,修建了一座享祠,即“秉艺公享祠”,门院前竖旗杆石。清咸丰7年(1857)太平天国军队攻入拿口,到处烧杀掳掠,傅氏秉艺公享祠也遭到焚毁。傅秉艺的元孙(19代)傅学濬(1844-1902),为光绪丁酉年(1897)第一名岁贡(秀才)。傅学濬(浚)经营木材致富,置田产3000余石,于光绪九年(1884)重新修建秉艺公享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秉艺公享祠遭到破坏,至2016年仅存半截门楼,内部已全部倒塌。加尚村党支部多次主动与傅氏宗亲协商要求给予恢复保护利用,傅氏宗亲积极支持支部倡议,热心公益事业,共同商议修复宗祠,修复后的宗祠成为村文化活动中心。2018年加尚村民自发捐款,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筹集建设资金150余万元,修复傅氏祠堂,成为加尚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加尚村标志性建筑,秉艺公享祠) (现保存最好的一栋古建筑) (残存的古建筑) (残存的古建筑) 惠安庙为加尚傅氏家庙,庙始建于何时无记载,清道光年间傅氏第十五代傅秉艺出资重修。解放后,惠安庙作为公共建筑,作过乡公所、大队的办公场所和学校,1981年因建设大队部,将惠安庙前殿拆除。现保留的惠安庙仅为原庙建筑的一半,并经过多次修缮,已看不到原建筑风貌。惠安庙仍作为当地一处民间信仰场所,成为当地一处重要宗教活动场。 (惠安庙) (傅氏族谱新修惠安庙记) 加尚自然村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最出名的要数加尚的傅氏人家,从清末、民国至新中国,均出过响当当的人物。清朝时期,傅秉艺任州同知,刺封儒林郎;傅必玮,字超群,号焕若,国学生,刺授修职佐郎候选布政使司照磨厅(府衙下属办事机构,正八品);傅朝聘,授国学生、儒林郎,节补直隶州同知,恩封二代子孙钦命提都学政,分发江苏省海疆试用后改湖南省武冈州分州署,任永顺府操守兼缉捕,咸丰七年(1857),奉命在晒口抵御太平天国,与贼激战阵亡,钦奉旨赏世袭云骑慰,告封奉政大夫,叠赠昭武都慰;傅大田公,国学生授湖南省按照厅任职,候补同知,历任辰州府经厅、沅陵县知县等职,被策封承德郎、奉政大夫,叠赠邵武都尉;傅学海,咸丰七年(1857)随祖父在哂口与贼(太平天国)激战阵亡,为国捐躯,奉旨赏给云骑尉(七品武官职);傅学浚,治家有方,创下丰厚家业,好结交朋友,关心爱护兄弟,名冠乡里。清科考试考取正案第二名,同治二年(1863)任邵武县樵川书院教师,书院科试取得一等5名,补任钦差船政大臣福建按察司按察使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同治十三年(1874)兼任云骑尉;傅肇正,袭云骑尉,任拿口汛把总兼理朱坊汛把总;傅肇荣,为人谨慎,治家有方,创置田产无数,富甲一方,授登仕郎,任十一都联首。民国时期,加尚傅氏更是大放异彩,傅为翘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交际科科长,司职蒋介石、何应钦交际事宜,后蒋介石特派陆军大学联勤总部少将、福州卫戍司令,去台后任台湾海军上将;傅为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校科长、南京宪兵学校教官;傅为干,曾任国民党光泽县县长,解放后任邵武县政协委员;傅为章,民国邵武县参议员;傅为兴:国民党邵武党务筹备处筹备委员;傅为贤:民国樵川小学校长,格致中学、省立中学教员;傅为旺:民国福建协和大学毕业,邵武县立初级中学教员,解放后曾任邵一中副校长、市人大副主任。<div><br></div> (村民新居) 新中国成立后,加尚傅氏人才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代表人物傅贤智,1957年7月生,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先后担任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催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研制出一系列新型光催化剂,开发出多种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置。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解决了光催化技术产业化实施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环保、军工、建材、电力等领域;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申请和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傅贤光,1955年4月生,傅贤智胞兄,曾任宁德地区行署副专员,福安市委书记,宁德市副市长,福建省国资委副主任,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会长。傅东昇,曾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省委巡视组副组长、副厅级巡视员;傅兆云,曾任光泽县农业局局长;傅丹红,邵武市农业局原副局长;傅贤忠,邵武市发改科技局原副局长;傅志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傅为安,1972年生,合肥铁路工程学院毕业,参与京九铁路、横南铁路、合福高铁、福平高铁(福州至平潭)等国家重要铁路工程建设,他的2个儿子也很有出息,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傅纬,2009年7月毕业于南昌交通学院,任四川百世兴食品产业有限公司电商营运部经理;傅雪、傅云姐妹俩均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在上海从事教育文化工作。近些年加尚傅氏还考取许多大学生,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修于民国三十八年的傅氏族谱)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贤智)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加尚自然村除傅氏出了很多人才外,其他姓氏也不甘落后,人才辈出。王云龙,曾任建阳地区检察院检察长。罗应发,1939年生,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邵武县检察院通讯员、检察员、团市委书记、肖家坊乡党委书记、市监察局局长;罗应发的5个女儿个个貌美才华出众,长女罗华群,曾任邵武市建筑设计院院长,二女儿罗华萍任福州市工商银行行长;还有3位据说在上海,暂时未了解到具体工作单位。刘春楠,原邵武市水利局局长。徐加胜,1967年12生,1993年到厦门务工,吃苦耐劳,经过多年打拼,他创立厦门立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金达莱市政园林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他女儿移居新西兰定居。邱红英,女,汉族,1978年12月生,福建邵武加尚村人,中国农工党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现为漳州市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邓福荣,1962年生,当兵后入军校,某部连级干部,退伍后安置莆田市地税局工作。邓福强,1964年生,福州大学毕业后,在福州市建委工作。钟雄辉,1982年生,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邱宏明,1982年3月生,军校本科毕业,某部正营职干部,置业后就职于泉州洛江区罗溪镇党委,任纪委副书记、监察组副组长。吴赟,1982年出生,2004年福建高等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在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后考入南平高速交警大队,历任科员、四大队副大队长、六大队教导员、七大队大队队长等职,曾荣获省公安厅交警总三等功二次。唐佳娜,1988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在三明市尤溪县创办音乐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学。杨金春,在江苏省苏州市钢铁公司工作。此外还有研究生钟志敏、大学生兰碧虹、钟奋韬、唐建友、刘芳、李榕佳、李榕羽、雷隆昀、雷振林、柯慧银、柯慧君等等。</p> (笔者采访加尚傅氏老人) (采访村民组长) (笔者与傅氏老人合影) (加尚村原通讯员余有生,今年83岁) (93岁的加尚村老干部钟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