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附属建筑——孝经鼎

风南南

孝经鼎位于中山陵广场南端正中,是戴季陶和当时中山大学师生捐建,张镛森设计,金陵兵工厂(南京晨光集团)于1932年铸造,造价1,3万元,鼎内有六角铜牌,上刻戴季陶母亲黄氏所书《孝经》全文,所以称孝经鼎。<br><br> 鼎高4, 25米,腹径1,21米,重一万斤,外观圆形,三足两耳,由三节组成,可以拆卸。鼎壁一面铸有“智,仁,勇”(孙中山对革命军人要求),另一面铸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中国人传统“八德”,)这八个字解放初被磨去。<br><br> 为安置孝经鼎在广场南端建鼎台,鼎台由刚从中央大学毕业的陵园工务助理员夏行时设计,鼎台设计新颖,台下3米深处埋有一石匣子,内装一古铜色箱,箱内存有在南京的中山大学师生恭录的孙中山全部遗教。箱面刻有总理遗嘱,为戴季陶所书。<br><br> “文化大革命”期间,南京新街口孙中山铜像曾迁于此台上,孝经鼎移到陵门前广场,1985年孙中山铜像迁至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前,孝经鼎回原地。<br><div><br></div><div>一,孝经鼎和介绍牌。</div> <div>二,鼎台基座,八角形,三米高,分三层,底层直径16米,中层12,6米,上层4米,钢筋混凝土镶以苏州花岗岩。<br></div> 三,鼎的铜底座。 四,铜底座上面刻有监制人名单。<br> 五,铜底座三足,足细部。 六,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字。<br> <div>七,鼎另一面所铸八个字解放初被磨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div> <ol></ol><p></p> 八,这一洞孔不知何时造成?<br> 九,鼎内铜牌上刻戴季陶母亲所书“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