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母亲朱锦如百岁诞辰

常绿小草

<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隆重纪念母亲朱锦如百岁诞辰。母亲离开我们十年零八个月了,这些年来,我们无时不在思念母亲,她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们无时不在缅怀母亲,她为大家庭创建幸福的源泉立下不朽功勋。我们无时不在感恩母亲,她含辛茹苦抚养儿女恩重如山。我们无时不在瞻仰母亲,她的人格品质高尚圣洁。母亲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朱锦如1924年1月11日(农历十二月初六)出生在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虹西村一个贫苦的家庭,一生艰辛坎坷。于2012年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九)晚上八点零八分逝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朴实无华,任劳任怨。四十年代初,她嫁到离娘家不足百米的布市街渡船巷的一个贫困的陈家。在解放前夕及建国初期那动荡不安的年代,用她的勤奋的双手担当着繁重的家务,哺育着三个子女。她跟随父亲从南通市唐闸到金沙渡船巷,又从金沙镇布市街迁到骑岸华茹乡偏僻的乡村,历经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各行各业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父亲工作的私营木行裁员。父亲下岗了,一家五口生活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为了不影响祖父母、叔叔婶婶、两个表兄等一起吃饭的大家庭的生活。父母面对现实,顺从了亲朋好友善良建议,决定将退职金去乡村买地,种田谋生。但父亲一无种地技术,二无强壮体魄。母亲为了让父亲扬长避短,发挥有点文化的特长,让他打零工贴补家庭,她毅然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到偏僻乡村,开创新的生活之路。</p> <p class="ql-block">两张留影跨越时空近半个世纪(50年代初至2000年初)排序前后有变,左右一致</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胆量过人。从繁华的集镇到穷乡僻壤,年仅32岁的弱女子,孤独一个人带着最大十岁、最小四岁的三个孩子,到偏僻的乡村种地谋生,用她柔弱的双肩撑起一片蕴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曲折坎坷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广阔天地去何处买地建房?心中无数,只能靠亲朋好友推荐。</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选址是通州区北陲五总一个村组,买地、搬迁等都谈妥。但母亲突然耳闻,不久前那里刚刚发生过谋杀亲夫的命案。母亲即刻感到这环境不宜居住。宁愿损失买地定金,果断放弃第一个选址。</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经亲朋好友介绍,在骑岸镇华茹乡建设村二组买了地,搭建草房的材料肩扛手提,徒步数十里从金沙运往新建房地。万事齐备,准备开工建房的前一天夜里,两根作主梁的粗毛竹突然被人盗窃。母亲获悉,真是晴天霹雳,精神上遭受沉重打击。在外婆家失声痛哭,发泄内心的悲与痛。</p><p class="ql-block"> 残酷的现实,无情的打击,并没有动摇母亲为了三个孩子的生存、担当起家庭重任的决心和意志。由于母亲与人为善,她的困境得到亲朋好友的理解与同情。家住骑岸华茹乡建设村五组她的远房姑妈关切地说,别难过了,房子就建在我家西隔壁吧!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借她家西土墙,距西河边一米处,搭建了两小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简易草房,三面芦苇编制的墙壁,两个黄泥锅相作灶台。这就是我们三兄妹童年时代温馨的家。母亲艰辛操劳下,从这里开始了种地谋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勤劳朴实,任劳任怨。在农村,她历经了购地个体务农、农村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等农村社会变革。</p><p class="ql-block"> 在大跃进时期,还参加了深耕挖土、开河挖沟等艰苦繁重的劳动,如推独轮车运土等,历经了人间的累与苦。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母亲的病未能得到及时医治。在亲朋好友的关心下,她用推荐的土秘方,自已亲手煎熬制作,然后闭着眼睛强忍喝下令人恶心的药汤,同病魔抗争四年多,身体终于逐步康复。</p> <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家庭的重担她一个人挑起。白天,既要争工分,农活样样干,在家又要喂鸡、养猪、种自留田,还要煮饭、洗衣、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晚上还要缝衣补鞋做针线活。为了这个家,她真是起早摸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劳累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培育子女是以身垂范,言传身教。她因贫穷虽然没上过学,但从小受到传统家风的熏陶,知书达理,与人为善。她教育子女做人要诚实!家里虽然贫困,但要争气!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虽讲不出大道理,但她一言一行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p> <p class="ql-block">  她一辈子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为我们留下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当年家里因劳力缺乏,生产队分粮分草年年透支,三个孩子读书及一切家庭支出,仅靠父亲每月32元工资收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祖父、母先后离世,处理后事,负债累累。以至造成我们即将辍学的威胁。母亲看到眼泪汪汪的我们,果断地说,再苦,我就是借钱、讨饭也要让你们读下去。母亲的远大目光,使我们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p><p class="ql-block"> 她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她用瘦弱的双臂整日操劳,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温馨、祥和与欢乐。任凭风雨吹打,任凭困窘不堪,在她的呵护下,全家感到温暖,甚至忘记了人世间的炎凉。每当回忆起在破旧草屋里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历历在目:一碗汤、一碟菜、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都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和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有一颗慈爱的心。她不仅爱自己的孩子,也爱亲友中的每一个晚辈。那时候,尽管家里贫困,亲友的孩子来,她总要想方设法热情招待他们。在生产队及近邻中,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别人有什么困难,她都尽已所能,予以帮助。她成为大家心目中受尊敬的人。因此,家里在最困难的时期,也得到亲戚、朋友、近邻的帮助与支持,在母亲潜心地努力下,我们家逐步渡过了难关,走出了困境。</p> <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生前曾资助我家走出困境的母系亲属中已故亲人(部分遗像无法征集)</p> <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生前曾资助我家走出困境的父系亲属中已故亲人(部分遗像无法征集)</p> <p class="ql-block">  晚年,她苦尽甘来,享受天伦之乐,生活幸福。八十年代初,父亲退休回家团聚,朝夕相处,相互关爱。三个子女都成家立业,儿孙满堂,孙子、孙女、外孙女都大学毕业,工作都很努力。她很自豪地说,子孙都很争气,以前没有白苦。住房从矮小的草屋搬迁到环境舒适的楼房,保健医生在身旁(根源是乡村医生)。过去金沙到农村来回都是徒步,现在是孙子、孙女、孙女婿、外孙女婿用小轿车接送。她常说;真是太享福了。还去上海、南京、无锡、海安等亲戚、女婿、孙子那里住段时间,曾到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地风景区旅游观光。晚辈都非常敬重她,关心体贴她,衣食无愁。平时在家上午看电视或听mp3(喜欢的越剧),下午打长牌或看打牌或看DVD(西游记等)。晚年生活有情趣,心情舒畅。她非常知足,也感到满足。她常说,先苦后甜,赛如过年。</p> <p class="ql-block">二老与孙子、孙女、外甥女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为人正直,生活简朴,为了儿女和整个家庭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操劳一生。她有一颗孝心,对长辈敬爱有加;她有一颗爱心,对家庭忠贞不渝;她有一颗慈母之心,尽心呵护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母爱成为我们永恒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太阳、是月亮,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蓝天、是大海,永远为我们敞开爱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大树、是雨伞,永远为我们儿女遮风挡雨;</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棉袄、是被窝,永远给予我们温馨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游轮、是火车,永远承载着我们驶向远方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母亲百岁诞辰之际,我们要以母亲为榜样,学习和继承她热爱党,热爱祖国,创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家庭尽心尽责、呕心沥血,对他人乐于好施,对生活无限热爱的精神风范。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祖国强大、民族复兴、家族兴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恩重如山的母亲,您的子孙后代一定永记您的养育之恩,弘扬您的美好品德。</p><p class="ql-block"> 敬爱慈祥的母亲,您永远活在亲友及子孙后代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孙辈的三口之家</p> <p class="ql-block">根源、淑琴、兴华(右起)兄妹三人</p> <p class="ql-block">愿母亲在天堂安好!百岁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根源 陈兴华 陈淑琴携全家敬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