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回忆】我与摄影的机缘

夫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一年前的秋季,我在长春六二六医疗队住院。当时医疗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医者,在我入院几天后,又来了一位新朋友。他年龄大我十来岁,戴一顶六五式军帽,上穿四个兜的军装,下穿蓝色制服裤子,脚穿黑色皮鞋,他的这身穿戴,在当年可以称得上是顶级的时尚了,再加上他英俊的相貌,回头率超高。只可惜腿有残疾,要借助一支拐杖行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俩住一个病房,他常常像大哥哥一样关照我。言谈中,我知道,他是上海人,所有亲人都在上海,但是,他在黑龙江的虎林县一家服装厂工作,他在厂里面搞服装设计和剪裁,他设计剪裁的服装都是按照上海风格打造的(当时北方人都以能穿上上海服装为骄傲和自豪),因此特别受当地人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他问我喜不喜欢玩照相,我说,喜欢,但是我不会。他说,你若喜欢我可以教你,我说,照相的工具啥都没有,怎么学?他笑着说,你只要愿意学,一切由我来解决。他说着从箱包里拿出了一台照相机,这是一台海鸥牌120相机,他从快门、光圈、速度讲起,我像鸭子听雷,他安慰我,不用急,慢慢就好了。在他耐心的讲解下,没用多长时间我便学会了个大概,于是我们在南湖公园,在站前广场,在医疗队大院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影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不仅会照相,还会暗房技术。我们在病房,根本不具备暗房的条件,他就土法上马:在商店买了显影药和定影药,买了大光、布纹、绒面等各种材质的相纸,买了印象用的遮光黑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晚上,我们先做准备工作,找到两小块玻璃,把遮光框粘在一块玻璃上,再用胶布把两块玻璃的一头粘好,做成一个夹子状。室内的照明灯做为曝光主灯,一个台灯包上红纸,做为暗室的工作灯。用两个洗脸盆装清水,用两个饭碗,标上1、2号,1号放显影药,2号放定影药,用两双筷子代替镊子。再用被褥把门窗遮挡严实。一切准备就绪,拿出他服装裁剪的大长剪子,剪开包相纸的口袋,按照120相机照片的尺寸剪裁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是土法操作,曝光时间就要摸索一下,在他的指挥下,我负责按照他的指令开灯和关灯,掌握曝光时间的长短,经过十几次的试验,达到黑白反差良好的效果,进入正式的印相操作。首先把胶片和相纸夹在用玻璃制成的像夹中间,拉开照明灯曝光,将爆完光的相纸放入显影的碗中,用筷子夹住,均匀的摇晃,照片就清晰的显现出来了,再在一个清水盆里涮一下捞出放入定影的碗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定影之后捞到另一个清水盆里,待照片都洗完后,把一盆照片,端到水房冲洗干净,把需要上光的大光纸的照片贴到门窗的玻璃上,当它干后自然脱落,光面就形成了。绒面和布纹的照片就省略了这一程序,自然干后就可以了。当我们摘下遮挡门窗的被褥时,窗外已露出鱼肚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比较照相馆的照片相差无几,我们开心的相视而笑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从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到年近七旬老人,这段平凡的经历记忆犹新。只可惜,这位老兄的名字记不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