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姜夔之科举不第的思考

保长

<p class="ql-block">  那是1176年的冬至日,他来到了扬州!…</p><p class="ql-block">眼前的扬州,取代了杜牧诗句中繁华的意象…</p><p class="ql-block">他内心涌起一股难言的悲怆。于是写了一首词,作为这座梦中之城的挽歌一一</p><p class="ql-block"> 扬州慢</p><p class="ql-block">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p><p class="ql-block">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p><p class="ql-block">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p><p class="ql-block">我不知是巧合,还是另有隐喻…</p><p class="ql-block">二十二岁的姜夔在冬至这天写下了这首自度曲《扬州慢》!…</p><p class="ql-block">他在此词中至少有四处化用了杜牧关于扬州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想到杜牧,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阿房宫赋》和《清明》…</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清明》非杜牧之作,而是许浑的作品 。不管是谁所作 !我觉得这首七绝不止有诗意 ,更有词情一一若为词,《清明》可以这样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我更愿意将此二十八个字想象为一篇关于诗人杜牧的小说…</p><p class="ql-block">杜牧背负祖父盛名 ,一身才学 ,满腹文章 …空有报国之情 ,却难展鸿鹄之志… </p><p class="ql-block">他曾留恋于青楼楚馆之间 ,在莺莺燕燕中消耗着自己的精力… 世人不懂他的痛 ,送了他一个“青楼薄幸名”…</p><p class="ql-block">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明, 祭祖后的杜牧归来, 尽管路途之上行人纷纷, 但知己何处寻? 那种难以压抑的痛楚再次袭上心头, 如何让我忘记痛, 还是寻一酒家 一醉方休吧…</p><p class="ql-block">举目四望 ,天辽地远 ,杏花烟雨, 哪里有解忧买醉之所 ?</p><p class="ql-block">还好有一牧童吹笛而来! 且去询问于他吧 ,不曾想牧童竟说:“酒家距此地甚远,不过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一一 叫‘杏花村’”。</p><p class="ql-block">不知杜牧是否会去杏花村… 诗有留白 ,留下无尽的回味…</p><p class="ql-block">我不忍心杜牧买醉,因为知道他五十岁时心灰意冷 ,焚诗毁稿, 含恨而逝!</p><p class="ql-block">此刻我确是希望他能保重身体! 可又不忍心他有生之年皆清醒的痛苦 ,痛苦的清醒!</p><p class="ql-block">他还是去那个遥远的杏花村吧! 希望在那个酒家 ,他能够幸运的遇到一个可以倾吐衷肠的人! 至少能让他暂时忘记痛苦 ,得到些许安慰…</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节日 一一 春暖花开, 人心喜悦 ! 扫墓祭拜,满怀悲戚 ! 这种悲喜两重天的节日也许只有清明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时间静止在此刻,当我读到《杨州慢》此词时,知道他熟读杜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却不知道二十二岁的姜夔会布衣一生…</p><p class="ql-block">我想姜夔自己也许更不会想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杜牧还可以借酒浇愁…而他自己,却为一日三餐发愁…</p> <p class="ql-block">  作为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也许是每个读书人的追求…</p><p class="ql-block">杜牧二十六岁进士及第!从而步入仕途…</p><p class="ql-block">姜夔呢!…四次科举皆名落孙山!(1174年至1183年,姜夔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二十岁至二十九岁的这十年时间,此乃宋孝宗在位期间。)</p><p class="ql-block">按说,姜夔满腹才学,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又受到当时众多名家的欣赏与认可…连朱熹都称“既爱其文,又爱其深于礼乐”…</p><p class="ql-block">四次都名落孙山确实不应该呀?!</p><p class="ql-block">历史也许并没有留下记载姜夔科举的考卷…</p> <p class="ql-block">  《宋史》中记载:“熙宁、元丰以来,经义诗赋,废兴离合,随时更革,初无定制。”</p><p class="ql-block">经义与诗赋的分合,因时而异,重经义还是重诗赋,因势消长。</p> <p class="ql-block">南宋初期,又设立了经义进士和诗赋进士两科,但不久之后,一度又合并两科为一科。</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科举制总体而言:前期重文学,后期重经术。</p> <p class="ql-block">关于科考的目的!考什么!如何监考!何时考!何地考!如何评审考卷!如何录取!都做了比较积极的探索和制定了相应的方案…</p><p class="ql-block">对以后的科举考试,具有示以范例、框其趋向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姜夔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1154年!欣赏姜夔才华的范成大(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作者)就是这一年的考生!</p><p class="ql-block">这一年的考生中最著名的应是陆游!秦桧为了让自己的孙子秦埙拿状元,把各级考官都换成了自己人,连最有威胁的陆游也淘汰了。可是,当宋高宗听说主考官选出的状元人选是秦桧的孙子时…大笔一挥,把他移到了第三名,而把原来第二名的卷子提到了状元的位置。这位新科状元就是张孝祥,南宋初期著名的词人…</p><p class="ql-block">张孝祥写的词跟辛弃疾风格颇相似,在胆略上也有一拼。</p><p class="ql-block">想当年辛弃疾单枪匹马闯入数万人的敌营,将叛徒张安国生擒出来,被世人惊为天人!</p><p class="ql-block">而张孝祥同样有此壮举。1160年,江西临川的士兵发生暴动,时任知府的张孝祥闻讯,单刀赴会前往大营,将暴动头子斩首示众,全营士兵如睹天神,无人敢动。…</p><p class="ql-block">考生中还有一位军事家,名叫虞允文。曾在采石矶率两万残兵,大破号称六十万的金兵,一战灭了金国此次挥师南下的雄心。连毛主席都盛赞:“伟哉虞公,千古一人。”</p><p class="ql-block">一位大将军,一位词人,三位诗人,这年的科举可以当作传奇…</p> <p class="ql-block">才华横溢的陆游与进士失之交臂…后来,陆游还是由宋孝宗特批,给予了“赐进士出身”的待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后世普遍认为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当时宋高宗为太上皇…可以想见因时局需要而有政治上的考量…),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宋史》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p> <p class="ql-block">回头再看这首词一一</p><p class="ql-block">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 ——“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经化用与组合,就凸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为下文对比作了铺垫。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用大笔勾勒…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一个寒字在此处用得妙极…),然后用“空”字轻轻一点,一幅城市破败,琴瑟不闻,人烟稀少的图景便宛若在目。 </p><p class="ql-block">这首词里也没有一个字正面抒情——“犹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惊叹扬州的是“杜郎(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凄冷无声的是“月”(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花开无主的是“红药”——用一问,以花的无知称人的有情。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姜夔的词写景抒情,都不执着于具象的细致描绘,总是写得空灵、疏淡,如《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却又能激起读者的想象甚或是进行再创造,很有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我相信姜夔应试经义与诗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p> <p class="ql-block">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专论诗的理念与技巧。开篇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他的诗说相当精妙,若以他的词为例也是很适宜的…</p><p class="ql-block">那问题出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忘年交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是否有对姜夔之屡试不第的暗示!还是一语成谶!(与皮日休齐名的陆龟蒙举进士而不第,自号江湖散人…)</p><p class="ql-block">《扬州慢》的小序中“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值得细品!《诗经》中《黍离》一诗表现了作者对周朝式微的哀悼…</p><p class="ql-block">“千岩老人”是萧德藻的自号!他们相识时姜夔约三十一岁!可见这句是后来加上去的!为什么加这一句呢?除了萧德藻对姜夔的赏识之情…还有没有什么其它特别的意义呢?…</p><p class="ql-block">还有词中“初程”是否还有什么暗示呢?…</p> <p class="ql-block">值得细细品味的是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指出朝廷所用的礼乐不合古制,提出改良方案,未被采纳。</p><p class="ql-block">两年后他作《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献给朝廷,用古乐配词歌颂宋朝“盛德”。显然奏效!</p><p class="ql-block">当朝颁布诏书,允许他不必经过乡试或地方推荐直接到京师礼部应试,结果依然落第!</p><p class="ql-block">(传说曾有张鉴欲出资买官赠与尧章!愧而不允!…此次科考之后,姜夔却再没去寄希望于科举考取功名了…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拨开历史的云雾去探寻真相…这一过程应允许猜测…而借用5M1E的思路也是我猜测的一种方法…)</p> <p class="ql-block">据传姜夔上书议礼乐时,因将“鼓瑟”说成“弹瑟”而被人讪笑。他路过苏州见到陆游,谈及此事,陆游告之,唐朝钱起《归雁》诗中就有“弹月夜”的诗句,“弹瑟”之说亦可。姜夔听说后,懊悔自己当时未能想起此诗。(陆友《砚北杂志》卷下:“姜尧章从奉常议乐,以弹瑟之说不合,归鄱阳,见陆务观谈其事,务观曰:‘何不忆“二十四桥弹月夜”乎?’尧章闻之,不觉自失。”)</p> <p class="ql-block">明初张羽的《白石道人传》说姜夔:“性孤僻,尝于溪山精绝处,纵情深诣,人莫知其所入;或夜深星月满垂,朗吟独步,每寒涛朔吹凛凛迫人,夷犹自若也。”性格决定风格…孤冷清虚的文风与其生性“孤僻”是分不开的…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有说:“僻事实用,熟事虚用。”</p><p class="ql-block">也许是这种风格用在科举应试上才致屡试不第!…</p><p class="ql-block">尤其是策论!…</p><p class="ql-block">也许姜夔确没如杜牧般熟研兵法(“犹厌言兵”之拓展而猜测…还有词之基调和此句从某种意义上也许是得罪了不少人的一一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时有不少官员是望风而逃的吧!…而有些主战派也许会认为只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小序中加上的那一句是否有这方面的考量!更进一步表明心迹和立场…而“初程”是否满怀杜牧之抱负呢…>、</p><p class="ql-block">虽然他后来有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下他一生中最豪放的《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但我依然有些固执的认为姜夔是个艺术天才,但于军事却无甚兴趣…),</p><p class="ql-block">也没如lS0质量管理体系般秉持“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怎么写的就怎么做”,</p><p class="ql-block">也没做swot分析,导入8D报告(虽然此时己有了八股文的雏形)…</p><p class="ql-block">再加上当时议和派与主战派互相掣肘…而姜夔之文风遐想空间太大(姜夔言:“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让主考官不敢轻易定夺…</p><p class="ql-block">(也许象冰融化了的标准答案出题者曰水,而一个考生的答案却是春天…)</p> <p class="ql-block"> 俗人保长于东莞</p><p class="ql-block"> 初稿成于2022年1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第二稿成于2022年1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特别说明</p><p class="ql-block">书法为网络截图姜夔《保母帖》</p><p class="ql-block"> 诚谢</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美篇网名返璞归真摄影家</p><p class="ql-block">《夏之女神》《荷塘.秋夕》</p><p class="ql-block">《雪中拾零》 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 是此篇我有想象中要找的意韵…</p><p class="ql-block">(😊😊😊如若姜夔有知,看到返璞归真先生的作品!我想他定会写出不输《暗香》、《疏影》般的名篇!只是我们都不能如范成大般送他如小红般的美女…让姜夔美滋滋的道出:“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也许是姜夔难得的高光时刻…可见美女于男人的杀伤力…虽然他苦于无钱谈情说爰,念念不忘于庐州认识的二姐妹…</p><p class="ql-block">没钱也不无赖,也不耍流氓!<偷笑>想想前辈司马相如…相如不流氓,哪来《凤求凰》!文后不花痴,哪来《怨郎诗》!…姜夔还自号什么拈花惹草白石道人呀…</p><p class="ql-block">贫会嘴!吹吹牛!</p><p class="ql-block">可叹姜夔后来有诗自言:“五谷空虚胃神哭,竟日悄悄无炊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弈路群美才女杨翊老师!</p><p class="ql-block">感谢她的指导与“清明”之随笔,保长觉得符合此篇想要的意境(姜夔有“谁识三生杜牧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我近期所读到的有关姜夔的相关文章与书籍!在此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相遇的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