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个人来说,旅行并不是为了去某地,而是为了享受其中的过程,也是为了旅行而旅行。😄我不仅向往远方那美丽如画的风景,还喜欢清晨充满希望的整装待发,以及夜间宁静而满足的休憩。</p><p class="ql-block"> 这不,户外圈小有名气的“唐侠客”说是要自驾轻装出门溜达溜达,线路有1、2、3…^_^我都没管具体是什么情况就先报了个名。🤭🤭因为跟侠客领队走过两次 ,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经验丰富的人。如果像我这种菜鸟飞不过去的地方,肯定是不会让报上名滴,况且不是还有“定海神针”山路大哥🤭么?还有范姐么?</p><p class="ql-block"> 这么着一拍即合就准备着要出发。嗬!让准备的装备有点多蛮!除了爬山基本的装备,还让把冰爪哟、雪套、厚手套 、风雪帽,还有游泳衣咧,说可能会来个雪地温泉泡泡!嚯嚯哈嘿^_^</p><p class="ql-block"> 然后…</p><p class="ql-block">有句不是名言的名言叫“计划赶不上变化”,亲身演绎了一盘:川西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两州的一纸森林防火指挥公文,把我们准备去山里溜达溜达的干活,撵到一直顺着公路溜达溜达滴干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顺着大马路,跟着导航🧭,一路欢歌笑语,谈论着“羊群”,一点都不失落地(准备的好多装备都将用上了)悠悠然来到了邓池沟,就是位于雅安宝兴县的蜂桶寨乡境内的那个——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邛崃山脉中段和夹金山南麓,而不是隔壁那个巴朗山脚下的邓生沟哈。虽然两条沟里都有大熊猫🐼。但是邓池沟是中国大熊猫走向世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国宝走向世界的时间是1869年。最早发现大熊猫的是法国传教士戴维先生,在这里开展生物研究、传教和生活,他是第4任。<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869 年 3 月 21 日,他去红山顶考察,归途中,在一位姓李的山民家歇息。火塘边的墙壁上,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天下竟然还有这样黑白皮毛的野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主人说,这是在这一带的高山密林中隐藏的兽类,老乡们都叫它“花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直到 1869 年 4 月 1 日,猎人捕捉到一只“花熊”,这个物种终于呈现在戴维面前。这是一只年轻的大熊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当天晚上,戴维就在灯下匆匆写下了寄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的报告,初定名为“黑白熊”。米勒·爱德华兹根据这种动物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作出了结论,这是世界罕有的动物新种。鉴于喜马拉雅山麓 1821 年已发现了食竹的小熊猫,将这一新物种定名为大熊猫。从此,熊猫之名终于在中国“约定俗成”,固定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戴维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报告以及米勒·爱德华兹馆长长达 27 页的鉴定书,曾发表在该馆1870 年的学报上。两份文献就是大熊猫的身份证明。直到 2009 年 4 月,经中外人士共同努力,大熊猫的身份证明终于展示在“大熊猫圣殿”——邓池沟教堂里</span>。(以上科普内容度娘提供)所以顺便的他们在邓池沟里还留下了一座独具匠心,属中西文化结合的文物级的天主教堂。当然教堂始建于1839年,教堂占地5000平方米,36个木质结构房间。远视为中式民居四合院,我们当时下车的时候,找半天,还以为没走对地方^_^。慢慢地走近古朴的她……主体三层穿斗木结构楼房,四周为石料墙裙,内部是全木材料所建的法兰西浪漫网络圆拱天蓬礼堂,嵌刻镛窗、明暗相通,圆拱穹顶造型极为精致。今天不是礼拜日,静谧安详宁静的她更显另一种魅力,又让人遥想当年在这僻静的川西一隅的角落是何等川人的能工巧匠们,在没有现代工具的辅助之下把这么隽永的作品留在这海拔1790多米的半山腰上!咳!</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p><p class="ql-block">无意间指尖触碰着了华丽版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然后…</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我们的国宝宝宝。</p> <p class="ql-block">大熊猫是近视眼!</p><p class="ql-block">我们近距离在它面前晃来晃去,指手划脚,它都爱搭不理,独自沉浸式卖萌中。</p><p class="ql-block">它也不是什么都看不清,大熊猫是天生的近视眼,它的眯眯眼,离近了还是能看清。我用苹果去证明了一下,它是先靠灵敏的嗅觉去确定方向,然后用爪子再去拿。</p><p class="ql-block"> 好多人应该都不知道大熊猫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吧!</p><p class="ql-block"> 反正我们今天是听到了…</p><p class="ql-block">嘚瑟一下</p><p class="ql-block">听说它的叫声有13种</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听到的是它想妈妈的时候的叫声。</p><p class="ql-block">确实哈,太阳也落山了 ,放眼一看,这山里就我们4个人,围着4只熊猫🐼瞄来瞄去,幸好还有几个零星的工人在砍树砍竹。要不我们就成了过去的那些为了一张张大熊猫皮的偷猎者了。</p><p class="ql-block"> 再会吧!国宝宝宝们!</p><p class="ql-block">可爱的你们再也不会被偷袭了。</p> <p class="ql-block"> 看过了国宝宝宝们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看着车窗外面往后游走的高山峡谷沟壑纵横,想想这样的大山里不知道还会有多少野生动物生活着…它们都是怎么猫冬的勒,这么冷的天气🤔,除了靠厚厚一叠自身毛皮…?!</p><p class="ql-block">呵呵!也还靠半路拦截…</p><p class="ql-block">你看嘛!有图有真相🤭😄,动物界的聪明担当属于🐒。去年去硗碛湖的时候都没有碰见过这群毛孩们么!估计是时间错过了,或者是去年山上物资供应充足,猴王不需要下山来需求人们的帮助。今年天旱么不是,在路上的时候客栈老板就说让我们准备点额外的零食,路上有打劫的猴子🐒,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了,但是没想会有这么多家伙些哟!我们是有着准备,同行的山路大哥,看着那个小猴子可怜见得,一个劲的往它身边丢花生,那可是香酥花生米哦,是我们人类用了上千年的智慧结晶研究出来的下酒菜哦,一袋子快见底了,我们看那小🐒 也没吃上几颗,都被猴王抢去了,猴王一龇牙,小猴子和老猴子都只是捡猴王没看到的犄角旮旯里的小零碎吃着,吃得自自然的样子,一点儿都没觉得委屈,原来猴子老了以后也是个慈眉善目的样子。 </p><p class="ql-block"> 毕竟也是在团队中么!</p><p class="ql-block"> 团队让人温暖!人多的地方会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 那么!今天的跷绩湖很清冷,呈现出来另外一种风情。</p><p class="ql-block">很是很是静谧又美好!</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起风了吧!</p><p class="ql-block">风来了,太阳就走了,他俩唠嗑不到一个频率上</p><p class="ql-block">风来了,☁️也走了,云说:你今天气盛,我今天盖不住你…</p><p class="ql-block">云是被气的,跑得不是很快,雪花❄️来了,才落下了几粒下来,夜晚就来了…</p><p class="ql-block">老板正好喊吃饭了,我跌跌撞撞下山中…</p><p class="ql-block">勒3个大神级的户外人 ,唉😮💨!人不能比人!会被气死的,下个小山坡就体现出了差距的。可能是我穿太厚哦,冬天的傍晚跷绩湖湖边太冷啦!薄羽绒服外套厚羽绒服。🤭🤭😮💨😄</p><p class="ql-block"> 老板酿的蜂蜜酒好喝!就是藏族小火锅肉给得太多😄🙏</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夜里的湖边真安静呀!</p><p class="ql-block">这样安静祥和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天亮,本来跟老板约好的今天早上8点,老板亲手煮抄手给我们吃的,结果快8:10分了厨房一点动静都没有,然后“侠客”给老板打电话,说还没起床呢!此处一呵呵🤭…</p><p class="ql-block">用光了老板家昨天晚上剩下的大半瓶温开水后,我们顺着湖边,又开始第二天的溜达溜达。</p><p class="ql-block">上午9点了,湖边的村庄一点跟昨天傍晚一个安静样都没有感觉到变化。有点舍不得这份安静祥和呢!</p><p class="ql-block">“侠客”说;我们赶紧翻夹金山吧,要是下雪了的话会被困在湖边,或者原路返回。那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感谢🙏我们的前辈们无私的付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如此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越夹金山是顺着国道351走着的。</p><p class="ql-block">夹金山是邛崃山系西部支脉,“夹金”二字,源自清乾隆年间的“甲金达”,即藏语“夹几”的音译,意为“弯曲之路”;主峰海拔4260米,山顶坪口王母寨海拔4114米,是宝兴和小金县(懋功)的分界处,也是大熊猫世代生息之地。</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又触碰着了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据有关史料记载,红军长征翻越的夹金山所经过的垭口海拔4114米,从山脚下的筲箕窝,经过五倒拐、鸡翅膀、大雪塘、九坳十三坡到山口王母寨,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p><p class="ql-block">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睛,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当地民谣称: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男人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是神仙,故有“神山”之称。</p><p class="ql-block">在这道路险恶,气候异常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来自南方衣着单薄的红军指战员,要越过这人迹罕至,禽兽无踪的雪山之巅,困难是可以想见的。</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次翻越大雪山</p><p class="ql-block">先辈们的夹金山第一次出发是1935年.6.12日</p><p class="ql-block">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村开始爬山。彼时山上满天飞雪,只有靠熟悉的向导领着,沿着用石头垒起来的“望杆”行进,才能避免踏进雪塘,陷到雪窝子里,再也爬不起来。当时为红军带路的藏族青年马登洪还记得,山上气候严寒,红军们身着单衣、拄着棍子前行,刺骨的风雪刮过、核桃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下,有战士被刮下山崖、有战士坐下去再也没起来……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信念,终于成功翻越夹金山。</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现世安稳,都是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给予的。</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夹金山的道路已经被修建得非常平整而且走起来非常顺畅,因为沿路都有当地路政部门在清理路面上的塌方和落石。气候估计还是以往的反复无常吧!我们一路往垭口方向前进,雾凇也见着了,冰瀑也见着了,一会又浓雾笼罩着,我们需开着雾灯慢慢往上爬着,到了山坳处的时候,山腰上的云层裂开了一个口子 ,又给我们呈现出两山夹一沟的翻腾着的云海来。让人忍不住驻足停留,山里清新脱俗的空气让人忍不住吼勒么一嗓子,我刚吼完,想顺便活动活动筋骨啥的,“侠客”且扯起嗓子喊出发了…难道是前面出现了敌情?!喊得这么心急火燎滴!这一路上就没见几辆车么,数数的话,十个指头都用不完么,也没见下❄️花和雨点子么!咋滴了呢!这是!</p> <p class="ql-block">哦!跑步前进是为了来王母寨垭口看这样的云海嗦!</p><p class="ql-block">确实!来对了,事实证明来得太对了!这时间来得刚刚好着呢!来早了是浓厚的云雾笼罩没化开,来晚了,太阳会把云海化得干干净净,让你能直见山脚处。</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见着了,我此生见过的最壮观的美丽的云瀑飞流三千尺…呈上视频为证。</p><p class="ql-block">其实眼睛👀看到的比镜头记录的美好很多。</p><p class="ql-block">用脚步👣来触碰到的历史更是如此的鲜活,这样的夹金山,除了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力量之外,也留下了从前的茶马互市的背夫的倔强。也是人类成就的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有时候的那种特定的时间、光线和天气下,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回望而捕捉的瞬间风景。</p><p class="ql-block">可以成为永恒!</p><p class="ql-block">这也许就是旅行能带给我们乐趣之一。</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十万个为什么,比如说;1839年为什么那个浪漫的法国哥们为啥要来四川盆地里勒么偏僻的角落来秘密修建教堂?而且类似于隐藏在川西四合院里?</p><p class="ql-block">红军为啥要3次翻越夹金山?</p><p class="ql-block">出行也许就是让我们不断地重拾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新鲜感,尽管我们每日立世临事,却于一隅之地无心感触、无言以免,在原地呆久了,而产生类似于精神上的失明👩🦯</p><p class="ql-block">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