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2022版新课标精神,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12月20日上午,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全体综合学科教师齐聚云端,进行了研讨活动,共同对新课标、对大单元进行思考与实践。 大单元整体设计汇报 本次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张曼老师进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设计进行阐述,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这节课中,张老师主要通过视频和实践体验两种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了对单元整体设计的探索。 接下来是张浩敏老师的模拟课堂《肩肘倒立接挺身跳》。本节课紧扣大单元主题,帮助学生从初学一步步到熟练,符合小学五年级的认知发展规律,本课以不同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课堂指令清晰,动作示范和讲解到位,干净利索 ;本节课教学内容虽然难,但张老师通过把动作分解成几个连贯的动作,并结合动作示范,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 评课议课环节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互动评课,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张玉佩老师对张曼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张老师对课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师注重了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课上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美术教研组长孙丽老师对两节课例进行点评。第一节课,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节课,学生的组织调动以及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动作示范规范;动作要领讲解、口令运用合理。整套动作使学生轻松掌握。两节课都注重了单元的整体性和概括性。 音乐组组长郑森老师,对第一节课进行了点评。张老师紧扣课标的要求,设计丰富多彩,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语言通俗易懂,教师思路清晰,整节课比较完整,能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留下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课下练习垃圾分类,制作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绘制垃圾分类、乱扔垃圾的危害的漫画等等,让学生亲身实践,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体育组骨干教师张旭东,对张浩敏老师的课从单元整体设计方面进行了点评。张老师对课堂的调节掌控能力非常强,本节课他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充分体验了单元教学的思想。针对这节课张旭东老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诱导练习中,特别是蹬自行车的环节,能够明确该动作就是为了体会手臂支撑,挺髋举腿的目的,能够给学生讲清楚目的及动作要领,为后面完成独立动作做辅助。 本课在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项目内容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基于体操技巧内容特性,通过基于教学情境的“学、练、 赛、评”,切实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促进学生综合 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体操技巧内容进行梳理,并针对技巧内容特点,明确技巧单元整体的设计理念,为进一步完善“学、练、 赛、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体育组组长张超老师,从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方面对张浩敏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英语组组长辛玲老师,对两节课的亮点和改进行了点评。第一节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紧靠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丰富多彩,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让两位老师更好的认识到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谢宇老师,对第一节课从导入新课、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这几方面进行了点评。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化,学生的自主性、自由性得到了发挥。学习任务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学生深刻高阶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 经验分享 活动的第三项内容是侯主任做单元整体教学讲座,侯主任从聚焦核心素养,读透教材定主题;规划单元整体,细化单元概览;梳理单元内容,理清单元框架;优化学习过程,落实单元目标;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课时语篇;优化传统形式,创新作业设计;实施单元评价,落实核心素养七个方面向我们详细解读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让我们对大单元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了明确的方向。 研讨活动总结 最后曹校长总结,曹校长强调大单元研讨是实施素质和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的教学、教研的重要工作。因为疫情,虽然进行的是线上教学,但不能停止我们继续学习的脚步。我们要立足实际、聚焦课堂、深入学习、深度教研、提升质量。在复习阶段,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增加线上复习的互动性、趣味性,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深耕细作,同行致远。此次活动引发了教师对于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和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考,促进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聚焦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智慧与魅力。但我们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在大单元教学的路途中一路共研、共同提升! <p class="ql-block">撰稿:韩淑梅</p><p class="ql-block">编辑:车蕊蕊</p><p class="ql-block">初审:侯冬梅</p><p class="ql-block">终审:曹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