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教研新阵地,传统文化进课堂 ——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暨2022年初中语文学科课题实验专题活动

龙老师

<p class="ql-block">  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的策略,进一步激发我县初中语文老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热情,县教师发展中心于2022年12月19日下午在侯公渡中学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研讨暨2022年初中语文学科课题实验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由语文教研员彭四平主持,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卢长青同志莅临指导,乳源初中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侯公渡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讨活动内容有三项,分别是:罗城象、黄甲娇老师上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研讨课;邹文瑛、冯秋莲老师做2022年省市级课题开题报告;彭四平、叶富娣、李海莲老师进行省市级课题中期汇报。这次教研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新,语文中心备课组首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作为研究主体,这是近两年来语文中心备课组继写作教学专题研究以来的另一大研究阵营。</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研讨课由侯公渡中学的罗城象老师上文言文阅读指导课。罗老师立足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课堂伊始,罗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重温教材中《愚公移山》中的经典片段及原汁原味的文言版《女娲补天》引领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明确学习目标后,罗老师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读、译、析三个步骤和“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并指导学生翻译《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三篇短小精悍的文言神话,进一步巩固所教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都是课外文言文,通过读、译、析让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研讨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习作指导》由侯公渡中学的黄甲娇老师执鞭。黄老师的这堂课设置了四大驱动任务和一个情景进行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学生展示习作时,黄老师以学生点评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显著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最后,黄老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写作技巧。这节课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内容展开写作指导,在教学写作技巧的同时,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其中,为我们打开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视角。</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研员研彭四平老师组织中心备课组成员评课。老师们分别从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文化的传承等几个角度展开了研讨。首先,大家都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此次研讨课的精心准备,认为这两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能够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其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景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研员彭四平老师在评课时强调三个“一定”:一定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用情境带学生进入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板书;表扬孩子一定要个性化。指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把教材中和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出来,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卢长青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上课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应割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统一的关系;教师给出的方法与学生的答案不应割裂,教师既然教了方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检验其是否用上所教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接着邹文瑛老师做了省级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瑶区初中语文情景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冯秋莲老师做市级课题《初中学生语文作文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彭四平老师进行市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汇报;叶富娣老师做市级课题《山区初中语文仿写有效性训练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李海莲老师进行省课题《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初中作文项目式学习模式探究》中期汇报和市级课题《提高山区初中生的生活化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期汇报。</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我们教学钻研的脚步永不停驻,在新的教研阵地中,我们必将凝心聚力,在学习中成长,在收获中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周文玲</p><p class="ql-block">摄影:邹文瑛</p><p class="ql-block">编辑:龙秀丽</p><p class="ql-block">审核:彭四平</p>

老师

教学

课题

初中语文

学生

语文课堂

文化

研讨

教师

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