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蓝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角鸡、松鸡等。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的一种珍稀名贵的禽类。体长886-1030毫米。羽毛美丽,可作装饰用,头侧绯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部顶上,通体蓝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而翘起。尾羽披散下垂如马尾,故名蓝马鸡。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年,无危。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p> <p class="ql-block"> 蓝马鸡,雄鸟前额白色;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后面界以一道白色窄带;头侧裸露为绯红色;耳羽簇白色,长达50-60毫米,长而硬,突出于头颈之上;向斜后方突出,宛如围着雪白的围巾被微风轻轻掠起,长长的中央尾羽向上翘起,柔软细密的羽支披散下来,就像马尾巴一样。颏、喉白色;体羽大都蓝灰色,羽毛多披散如发状;尾羽24枚,中央尾羽特别延长,高翘于其它尾羽之上,羽支分散下垂,先端沾金属绿色和暗紫蓝色。虹膜金黄色;嘴淡红色;腿、脚珊瑚红色。</p> <p class="ql-block"> 蓝马鸡,通体蓝灰色,颈项和肩部颜色更深,闪烁着金属般的辉亮,尾羽由灰蓝色渐变为暗紫蓝色,并渲染着金属绿和金属紫蓝色。蓝马鸡有24枚尾羽,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富有弹性,弯曲成一个美丽的弧形,高高地翘在其他尾羽之上,是4种马鸡中尾羽最专化的。刚出壳的蓝马鸡羽毛松散如丝,嘴肉红色,虹膜黑褐色,额、脸淡棕色,耳羽前部淡棕、后部黑色,头顶棕白色,背部有二条不明显的淡色纵纹。胸、腹灰白色。脚肉色。</p> <p class="ql-block"> 蓝马鸡,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山地针叶林、混交林、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喜欢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晓开始活动,到树林中间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边吃边叫,此起彼伏,鸣叫时昂首引颈,姿态优美,其声粗而洪亮;中午便隐匿于灌木丛中,很少出来活动,直到傍晚才又活跃起来;夜间结群于枝叶茂盛的树上,它不飞而是跳,由低枝跳到更高的树枝,一直跳到接近顶端的树枝上为止。</p> <p class="ql-block"> 蓝马鸡,喜欢集群,最多的超过100只以上。白天活动,夜晚栖息于树上,常由树的低枝,逐级跳到较高的树枝上,群体成员彼此相互紧挨着栖息于树冠层茂密的枝叶间。性情机警而胆小,稍稍受到惊扰便迅速向山坡下面奔跑,一般很少起飞,急迫情况时也鼓翼飞翔,但不能持久。主要食物种类有云杉、山柳、苔草、紫罗兰、早熟禾、贝母等,甚至到耕地啄食玉米、小麦、荞麦以及豆类等农作物,偶尔也吃鳞翅目、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蝗虫、步行虾、象甲等动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 蓝马鸡,是中国特产,是高山寒冷地区的鸟类,只产在中国,终年留居于青海东北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一带及南部,宁夏贺兰山及四川北部。繁殖期为4-7月。3月末群体即开始分散成对,配对期间雄鸟常为争偶而发生殴斗,彼此猛啄对方头部。配对后雄鸟和雌鸟一起活动和觅食,通常雄鸟在前,雌鸟在后,相伴而行,晚上也栖于同一棵树上。4月末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向阳坡具有林间草地的山柳烨树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也有营巢于杜鹃灌丛和高山草甸。</p> <p class="ql-block"> 马鸡,被公认为是雉类鸟中典型的社会性单配制鸟类,一雄配一雌。中国古人把马鸡称为“毅鸟”,面对敌人,不惜性命奋勇格斗。古代从汉武帝时(公元前156~前87)起就有武将戴褐冠的制度,晋、隋、宋时一直沿袭这个制度。清代改褐冠为蓝翎和花翎制。蓝翎为褐羽,为品级较低者戴,花翎外部为褐羽,内部为孔雀羽,以翎眼的多寡定等级,有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之别。</p> <p class="ql-block"> 《本草纲目》有言:“褐鸡猛气,其斗期于必死,今人以褐为冠,象此也。”“毅鸟”之称并非空穴来风,人们的确观察到在繁殖季节雄性的褐马鸡为争夺配偶格斗的场面:两只雄鸡鼓翅跳跃,利爪尖喙上下并用,一时之间羽毛翻飞,血珠四溅,必得一方认输逃逸才结束战斗。繁殖季节的蓝马鸡也有同样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鸟类研究人员格玛江初在白马雪山观察白马鸡,在繁殖季节雄鸟并没有为争偶大打出手:它们似乎严格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雄性之间相安无事。</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凯文《我是一只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内蒙古西部贺兰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