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难忘的林场岁月•(曹军)

随缘(曹军)

<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再次拜读胡会长的《林场记忆》,曾经的回忆又一次被轻轻翻起。那些埋藏在青春年华中的往事,历经岁月长河浸泡冲洗,沉淀成了一段段难忘的记忆,且因这多愁善感之暮秋来临而愈发清晰。</p> <p class="ql-block"> 1.■初到林场</p><p class="ql-block"> 步入社会,是高考落榜那年。因沮丧而情绪低落不想复读,父亲就托姨妈把我安排到一个偏僻的社办林场工作。</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个深秋的上午,雨刚停,我和父亲便踏上了泥泞小路,经过漫长的艰难跋涉,终于看见一大片树林,也就是目的地——红旗林场。</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宽敞的林荫大道。两边耸立着参天杉树,虽已是晚秋,依然葱茏蓊郁、翠绿如盖。树阴下稀疏可见一些无名的小花还在顽强地绽放。大道西边则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浩渺如烟。一团团白色的穗缨,随风摇曳,起伏之间,如银波荡漾,如诗,如梦,如画。东面,娴静的小河,温婉可人地把桃园、梨园、苹果园,植树基地等揽于怀中。宽敞的篮球场前,一栋洁净大房子略显突兀,它应该就是场部。紧邻着它有七八排灰砖红瓦的平房,整齐划一。鸟儿清脆的欢叫声使得林场更加的幽静。怡然的我行走在这静谧之中,闻着淡淡树木清新沁脾的香气,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表姐沙秀花带我到场部见了齐天喜书记。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一定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争取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他照顾我年龄小,宿舍被安置在第四排,这里离食堂近,前排是医务室,旁边就是会议室及场部,很是方便。</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宿舍瞬间,一股幽香扑鼻而来。顺眼望去,四张小床整齐地摆放着,两张桌子也分别摆放在两个窗户的下方,花瓶里几束淡雅的野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好像在欢迎我这个新主人的到来。面对这整洁而温馨小屋,忽然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场长张永祥来告诉我,我被分到三队。张场长负责场里农业生产全面工作,他慈祥和蔼,说话轻言细语,给人一种亲切感。我们队长叫张红三,中等个子,明朗阳光的外表,是位精干的退伍军人,说话办事雷厉风行。从队友口中得知,林场还有猪场、牛场、窑厂、护林房等。全场共分五个队,并说,一二三是农业队,还有两个是林业队和机耕队。</p><p class="ql-block"> 农业队负责所有农活,包括小麦、玉米、棉花、黄豆、花生等农业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还有挖树,出砖窑,挖鱼塘,割钢柴(芦苇)等等。本想来这里可以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到了别处也会用得着,谁曾想事与愿违。我虽是在农村长大,可也没干过几天农活,面对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真担心自己瘦弱单薄的身体承受不住!</p> <p class="ql-block"> 2.■寒冬出窑</p><p class="ql-block"> 到林场不久,我便参加到出窑的行列,体验到了出窑的艰辛,至今想起还是有点儿心惊肉跳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们在队长带领下,来到离场部三公里左右的窑厂。窑厂紧邻小河边,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观看砖窑,十几米高,和二三层楼房不相上下,从上到下只有一个窑口。砖烧好后,队长安排有的人负责从窑肚里把砖搬出来,有的人负责把凉冷的砖转运到窑场的空地上,有的人专管码砖垛。</p><p class="ql-block"> 我和付明兰分在一组,她挑砖,我帮着卸下砖码好垛。这时队长跑过来告诉我,砖块不能随便码,砖要竖起来码,4块一组,一层4组,每层都要相互压茬,共码12层,计192块,垛顶中间加帽8块,总计整数200块。这种码法,砖垛不易倒塌,还便于统计。我按照队长说的方法去做,很快掌握了窍门,眼看砖垛越来越高,砖已码齐我的脖颈和脑后,好像把我圈进一个黑洞里了。此刻的我非常紧张,再看看侧面空旷漆黑的芦苇荡中,忽儿传来北风尖锐呼号,忽儿又传来猫头鹰几声渗人的啸叫,让人毛骨悚然。天生胆小的我更是吓得不敢抬头往苇丛处看,只好胆颤心惊地拼命地埋着头不停地码砖。虽然紧张害怕,但看到队友们脱下棉衣,挑着上百斤重的砖,满脸灰尘,压弯了腰,上衣完全湿透,后背也粘了一层灰,颤抖着双腿飞快地跑,为了早一点儿完成任务,都干得热火朝天,一瞬间,莫名感动涌上心头,于是便壮着胆子紧咬牙关,一鼓作气地提前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亮了,队友们的头发、鼻孔、耳朵、嘴巴里全是煤灰和砖沫,只有那双眼睛没有被灰尘遮盖,透着清澈的光。汗流在满脸灰土上纵横冲出一道道黑色沟痕,一说话只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大家看着彼此滑稽的面容,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瞬间,满身的疲惫一扫而光。</p><p class="ql-block"> 那出窑等繁重劳动的艰苦岁月,我们承受着磨难、煎熬、汗水和喜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中不气馁,这等等的历练成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我永往直前,永不停歇。如今出窑的日子虽然已经远去,但那种艰辛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既感动又心酸。</p> <p class="ql-block"> 3.■割芦苇割钢柴</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冬季,地里庄稼都已经归仓,芦花变白,苇杆变黄。队友们将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割芦苇,割钢柴。</p><p class="ql-block"> 芦苇,钢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至今它们仍是家乡的符号、记忆和代名词,尤其是芦苇已成为家乡的镇标。</p><p class="ql-block"> 芦苇绵软易割,可编席子、筛子、锅拍、篦子、簸箕等,更是造纸的好材料。而钢柴坚硬耐久,故名钢柴,很难割掉,但可主要用来织簸子,在上面翻晒谷物、晒检棉花、凉晒衣物,还能囤储苞谷(俗称“苞谷圈”等)、夹墙搭顶棚、代作简易床板等,钢柴的废料烧火做饭,天然火爆,倍受青睐。芦苇、钢柴多被外地收购,成为柴湖人民尤其是移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那时家家户户门前的芦苇和钢柴垛象小山似的,编织成的钢柴簸子也不计其数,一遇时机,便用板车拉去买钱,收入颇丰,故有民谣曰:“板车轮子转一转,给个县长都不干。”</p><p class="ql-block"> 那大片的芦苇荡和钢柴地里,大部分都是钢柴,其间夹杂着小数的片片芦苇。当时的钢柴是林场的“支柱产业”,800亩左右的钢柴一年可以为场里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头天晚上,我就把镰刀磨得铮亮,学队友的模样,吹吹刃口,听听声音,直到镰刀锋利无比,这样割起钢柴来才能得心应手,免得太吃力。吃过早饭,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帽子,穿上胶鞋就出发了。(当时,我们割钢芦柴时,大部分队友都从家里或亲戚家调来援兵,我也一样)</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望,大片的芦苇钢柴,满目苍茫,密密匝匝,绵延数里, 流苏般的芦花在阳光下摇曳,白色波浪散发出美丽的光芒。情景蔚为壮观雄浑,博大神奇……哈哈,这漂亮怡人的自然美景,真舍不得割掉哟!</p><p class="ql-block"> 话音未落,队友们就扎下马步,弯起腰割了起来。我也摹仿着,左手握紧钢柴(苇)杆,右手握好镰刀,双脚分开往前移动。镰光闪动,连割四五根后搂到一起,再往后退几步放平待捆。随着一根根钢柴(芦苇)倒地,有些倔犟的芦花不甘沉沦,像冬天的雪花,随风起舞,漫天白絮。偶尔它会钻进脖颈与汗水交融,让人奇痒难忍。但紧张地劳动起来,就忘记了一切,渴了喝口水,一抹嘴,又继续投入战斗。</p> <p class="ql-block">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如繁星点缀般在钢芦地里穿梭忙碌着。我们把割倒的钢芦绑成捆,错落有致的摆放在地上。傍晚时分,队友们把几天割的钢芦杆一捆捆地码起来,一堆堆地在各自的“领地”排列开来。当我们披着晚霞走回场部时候,回望着那一排排码好的钢芦垛,一天的劳累与艰辛早被收获与喜悦代替了。钢柴割完拉回场部后,经晾干、去叶,再挑选粗细均称的钢柴,截成等长,编制几道工序,一张3米长左右、2米多宽的钢柴簸子就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编制时,先在两端固定的木架之间(上),再固定一根笔直且粗细均匀的木杠撑起来,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两端系有等重石块的几根等长的经子绳或麻绳均等的悬挂子木杠上,织簸子的工序便开始了。我们把钢柴一根一根地放在木杠上,压在绳子上,飞快地织着。我手拿石块,两眼专注,两臂互用,里外交替,俨然一副美妙的手工编织舞。</p><p class="ql-block"> 编织过程中,每放一根钢柴,都要从头至尾的在杠子上逢单或逢双,把里边的砖头绳播过去,把外面的翻过来,并用力拉(压)紧,觉得美观合适了,再接续下一根。如此这般,一根一根重复接续,不曾停歇。也有累的时候,歇息片刻,又接着织了起来。看着簸子一寸一寸的长起来,并在身子这边徐徐下坠,先织成的部分在脚前卷了起来,不觉生起喜悦的感觉。一直织到规定的长度,挽起绳头,拴紧、绑好,一令簸子便宣告竣工了。</p><p class="ql-block"> 制好一张簸子得耗费一天的时间,编制(织)好后由队长验收合格后再放入库中。钢柴簸子的用途很广,除了上面所说,还可搭建简易棚舍遮风挡雨,也可用作仓储垫底或外围遮拦,既隔潮又透气。不用时卷起来立放在角落里,不占地方,环保实用。在当时,编制簸子算是一种技术活,而这簸子,是当地农家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具(物品)之一,家家都有,户户不缺。还可以卖钱致富,乐此不彼。所以我们场里的簸子,在周边县乡大集上畅销不衰,有时甚至还供不应求。</p> <p class="ql-block"> 4.■抢收小麦</p><p class="ql-block">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是麦子成熟的时候,晴天抢割麦子,必须人人积极参战。</p><p class="ql-block"> 我和付明兰早早就起床,草草地洗把脸,带上草帽和水壶就走到地头。麦田满目金黄,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一望无际的麦浪犹如流动的黄沙,闪着金晃晃的光彩。我们不顾热浪扑面,顶着骄阳,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麦香,挥舞着镰刀,奋斗在滚滚的麦田里。我们将一垄麦子割下来,已是累的腰酸腿疼且不说,两手水泡火辣辣的疼,第二天下地只好用布条条缠起来继续劳作。当我割到地头,回头看看,付明兰身后的麦个子整整齐齐,等距离排放,割过的地面清清爽爽,麦茬很低,而我的身后却是一片狼藉,麦个子东一个西一个,麦茬七高八低的。割麦让我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技巧,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含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脱粒,是小麦收获过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麦子从麦穗上脱下,同时尽可能将茎秆、壳皮、杂物与麦粒分离出来,也是充满技巧性的辛苦劳动。</p><p class="ql-block"> 夜晚,随着队长一声吆喝:加班打麦啦!瞬时操场上便灯火通明,各种飞虫也是漫天乱舞来凑热闹。打麦机的轰鸣声,成了夜间最高亢最激越的音符,操场上到处尘烟飞扬。大家似乎忘记了一天疲惫,个个挥汗如雨,干劲十足。人群中不时传来队长的激励喊声:马上就要打完了,大家加油干吶,明天放假半天!大家听说放假更加兴奋,一派热闹喜悦之气洋溢在队友们脸上,嬉笑调侃声不绝于耳,麦场上演绎着一场欢快有序且有声有色的劳动乐章。</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抢收小麦的忙碌,辛苦与劳累都被机械化所替代了,只剩下数不尽的回忆,系念着缕缕乡思。记忆里林场麦收的时光,犹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丰盈了岁月,温暖了流年……</p> <p class="ql-block"> 5.■科学种植</p><p class="ql-block"> 红旗林场,是开始的名字,以后正式更名为红旗农科所,以培育杂交玉米为主。种籽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新品种的推广和经济效益,因而场里还分来了五位农大学生对植种玉米进行探讨研究。</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鳞选优良原种植种,再根据遗传基础不同的两个玉米亲本杂交以后,产生的第一代即为玉米杂交种(即父本与母本)。它易于种植,抗病性强,产量潜力大,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原种,所以,在植种过程中每个环节要求的非常严格。播种前抢睛天翻耕土壤,疏松、细碎后再整地分厢,依排水方向开好主沟围沟。经十几天繁忙劳作,粒粒种子便安静地躺在温润的泥土里,等待着阳光雨露的沐浴。幼苗出土后,还要经过施肥、间苗、补苗、锄苗、搂苗、灭虫等各个环节,才算完成了早期工作。</p><p class="ql-block"> 酷热的三伏天,是杂草的疯长期。我们得顶着大太阳除草,茂盛的玉米地好似火炉一样,锄了一垄地下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却顾不上擦,任由汗水肆意流淌在土地里。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我们当时的真实写照。直到锄完地走出地头,回头看那壮观茂盛的青纱帐时,一片绿色,眼前的景色才让我真正读懂了朱自清笔下美丽动人的绿韵;莫大的感动喜上心头,当时竞无半点疲惫感。</p> <p class="ql-block">玉米受粉正值盛夏,因花期短,自然受粉难以充分完成,人工授粉就成了增加产量的必要途径。而人工受粉又是个苦活,正午烈日下,太阳火辣辣地照得人头昏脑涨,手举竹竿在一人多高的玉米间轻轻敲打两边花蕊。因为一行父本,一行母本,让花粉在田间落下,落到另一株花丝上即受粉成功。如果有风有雨有露水时不能操作,授粉后 2 小时内遇雨,需要重新授粉。我们穿梭在不透风的地垅间,玉米地就像蒸笼一样,裸露在外的脸、手、脖子不时被苞谷叶子剌的生疼生疼,眼睛也被汗液腌得睁不开,浑身总是洇洇的,流过汗水的地方,甚至留下白白的盐碱的痕迹。猛然间头皮发紧,警觉地环顾四周,唯恐突然冒出毒蛇,或冒出女鬼(因为当时听队友们说,玉米地里有女鬼,有人还看到过),真是又热又累又害怕!我们只好边敲打边呼叫队友名字,听到回音心里才踏实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丘丘玉米地望不到边,泛黄的秸秆上,玉米棒子,有笑嘻嘻的,还有怒着嘴的,露出的一粒粒金豆豆,沉甸甸缀满田野。其实粮食和人一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你对它好,它就会回报。</p><p class="ql-block"> 当时植种的玉米,成熟后得马上搿,雨水多了会影响种子质量。下几天雨刚晴,地里水还没退,队长就通知抢掰玉米。付明兰帅先蹚入过膝的水中,为照顾我,她是又掰玉米又挽着篮子。我俩一排往深水区艰难地掰着,随着太阳渐渐升高,”秋老虎”的威力也渐渐显现出来。我们往返于一米多深的泥水中,玉米穗子上的胡子和着汗水沾到身上,瘙痒糊燥,脚早已泡的发白酸麻了。几个小时后,我们已精疲力尽,摊坐在地头玉米堆前。</p><p class="ql-block"> 当时那繁重的农活,对十六七岁的我们而言,实属超负荷劳动。但欣慰的是,我们的植种玉米丰收了,经场里验收,每亩产量比传统种植翻了两倍。玉米植种让我懂得了科学种田的硬道理。玉米地里有恐慌,有情长,有沧桑,更有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回忆的劳动场景太多太多,比如割黄豆、摘棉花、挖花生、挖红苕、挖鱼塘等,脏活、苦活、累活都干过。外人对林场员工很是羡慕不已,其实我们一年四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的都是修理地球的体力活,繁重的劳动是生活的不变主题,在当时,队友们把林场戏称为“芦苇荒地中的劳改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两年多的林场生活,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繁重劳动,还是有轻松活儿和令人愉快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每逢雨雪天,我们就要挑选黄豆良种,就是把一株黄豆剥粒装进小袋子,上面标记豆粒数并封口。说起选良种,沙吉武还闹了一段笑话:他个子不高,一米五左右,圆脸小眼睛,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说话有点结巴。他特殊形象与口齿,无疑使他成为队友们的公众人物。初春一个雨天,队友们都在会议室选黄豆良种,当他快数完一株豆粒时,有队友问道:吉武明天回家吗?他“啊”了一声就忘记数到多少了,只好重头数。但当他又快数完时,有人又说:吉武晚上我们去喝酒吧?他没想好怎么回答,却把数字又忘了,又要从头数。就这样整个上午,他一株黄豆还没数清楚。多年来每当想起此事我就不禁哑然失笑。</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队友们在喊:刘庄大队有电影,谁去,来报名啰?没有文化生活的那个年代,我们怎能禁得住电影的诱惑?去周边村庄看电影是件最快乐的事。公社的放映队会轮流在各村放电影(包括林场),只要听到附近哪个村子有电影,不管是酷热难耐,还是天寒地冻,我们都是一路欢声笑语乐不可支地前往。看完归来已深夜,一路上大家都陶醉在影片的故事情节里,七嘴八舌地评论,讲得各有特色,就好像赶大集拾到宝贝一样开心,那种快乐,那个热闹的氛围难以言表,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回场后,肚子也饿了还想吃点东西,我们就去厨房抱些玉米秸秆,在门口烧起来,再把晚上多买的馍放火里烘热烤黄,就是一顿夜宵。那时林场一日三餐都有馍,除了中餐是面条,早晚餐都是馍和冬瓜汤或猪肉粉条汤。我喜欢吃林场的馍,外表看上去微黄,摸着像面包一样柔软膨松,十分筋道。细细品尝,那种麦香醇厚让人入口有一种特有的浓郁之味。每个周六还有一次炸馍,刚出锅的榨馍外酥内嫩,香软绵糯,吃后齿颊留⾹。最诱惑我们的是每月可吃上一次五色俱全的蒸肉,咬一口肥而不腻,别有一番情意在里面,让人留恋而回味,那真是美味窜肠过,余香舌边留。那是一份难以忘怀的美食,无论走过了多少年,依然留恋着当初的味道。那辛香浓郁的味道连接着故乡情怀,难以割舍,永远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我们喝点开水,吃个烤馍真爽,去食堂打桶热水(食堂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再到小河边提点冷水混合后洗个温水澡就睡的更香。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宿舍东边有一条四季流水不断的小河,河水虽没多深,但多少年来,涓涓不断,清莹澄澈,永不干枯。特别是在夏季,劳作一天归来时,感觉双腿像是灌了铅似的,僵硬得抬不起步来。晚饭后,来到小河边,清洌冽的河水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河道两边是茂密的树木,我们坐在河床铺的石头上,把脚浸泡于温柔的河水中,河水亲吻着脚丫,柔柔的水草滑滑腻腻抚过脚脖。月光下的河水很恬淡,微风吹来荡起微微的涟漪。淡淡的月色从枝叶间漏下来,隐隐约约可看到一条条小鱼在脚下钻来钻去,清凉舒适的感觉划过心底。片刻,你会领悟出“明月深山照,泉水石上流”的美妙意境中,整个人浑身轻松了很多,备感惬意又神奇。若碰上雨天,我们会乘船过河到一二十里外的小镇(旧口)上,去买衣鞋和日用品,不过每次我都没忘买两本书回来(那时每月每人都有二十元预支费,到年底从工分扣出)。偶尔也会过河去偷老乡的黄瓜、西瓜。秋天,小河下游牛场旁生长的野菱角成熟了,弯弯的菱角露出水面,娇嫩可爱,我们便划着船采摘。河面上飘荡着采菱歌,头顶上飞舞着红蜻蜓,真有点儿水乡风情。冬天小河更美了,肆虐北风席卷去枝头残英,呼啸着裹挟漫天飘舞的碎玉琼花,整个小河充满了洁白无垠的诗意,可谓是“片片飞花霜染颜,水剪琼瑶醉蓬莱”那种冰清灵动的意境,那是一幅唯美素雅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小河之美,美在我们洗涤被褥的洁净,清泠泠的河水洗去上面污渍和灰尘,缝好的被褥,彷如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散发着阳光的味道。悠悠小河,不仅带给我们许多欢乐和便利,更是一道抹不去的岁月风景,承载着许多逸话闲情和我们那些年的故事……第二天,我们照样六点钟准时起床上工,那时候好像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再累再苦队友们都是莺歌小唱,处处充满着青春活力和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林场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我们就创造性地把枯燥单调的日子变得的充实而丰富多彩。记得那正是植树季节,其中有杉树育苗。我们把杉树枝剪成四五寸左右长,用线捆好,放酒精缸里侵泡七天,而后培土育栽,等发芽长成小树苗后即可出售外地。</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劳动之余休息间,常常随着兴趣欢聚一起,尽情施展各自所长,以博一乐。平时细声细语的罗立敏,突然间就亮了一嗓子“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惊的旁边队友一个趔趄,唱罢大家便报以热烈掌声。接着李月琴也用她美妙动听的歌喉唱了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她俩一直是队友追捧的“著名歌星”,都说听她俩唱歌胜过听音乐会。紧接着大家便拿爱搞笑的曹振功开涮,我称他二爷,当年他七十岁左右,爱凑热闹出风头,大家称他“活宝”。“曹振功也来一段”!他马上大方地唱他最拿手的“你就像冬天里升起的一把火呀,心里升起了红太阳啊,毛泽东的思想武装了我呀,我永远握紧手中枪……”。他那雄浑嘹亮且饱含挚诚情义的曲调,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也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欢乐的歌声在林场上空久久飘荡。</p> <p class="ql-block"> 7.林场风光</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林场夏秋的颜色和味道。当你漫步在林间小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果香。桃子像少女脸上的腮红,羞羞答答地半藏在叶子后面,又像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黄灿灿的梨,不仅仅赏心悦目,更可让你唇齿留香、生津清肺。苹果也来挤热闹,它们争先恐后地占据了树枝上每一个有利的地势,翘首以待,只等有心之人亲自来摘。</p><p class="ql-block"> 夏秋季节场周边野花儿争艳开放、是果蔬丰盛的季节。场部对面的菜园子里,更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蔬菜千奇百态地挂在支架上。有的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里:黄瓜、南瓜、丝瓜、香瓜、西红柿、茄子,四季豆,青椒……还有红薯,花生。场部西边那片簇拥摇曳的芦苇在晨暮里静默,朵穗猩红,如诗人陆游的,“露染猩红色未乾”。远观之,仿佛是孔雀开屏,风情独特,赏心悦目!只要你走进林场这幅画中,这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浓浓的,稠稠的,含着土地和庄稼的香味,亲近着你,推也推不开,挥也挥不去。你的五脏六腑,连同你的灵魂,就会被林场的味道充分清润,令人回味良久,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的队友们,三三俩俩,或散步于果园附近,陶醉于桃梨的芳香;或畅意地漫步于小河边,伴随那悠扬的胡琴声轻歌低唱;或到篮球场去看那群激烈竟争奋力拼搏的队友们那矫健身躯。也时常有恋人牵着手慢慢走入芦苇地小路,消失在迷人的月夜里。也有在会议室看电视的,还有坐在门口讲故事说笑话,打毛衣,做鞋垫的悠闲画面。</p><p class="ql-block"> 而我更多的业余时间喜欢与书为伴,每天下班后无论多么晚,我都要静下心看会书,闻着幽幽的墨香,心驰神往,忘却一天的劳累。我用浅浅的文字写一些零零散散的生活感悟,与文学书刊里吸允知识营养,让干瘪灵魂日益丰盈起来。真可谓在艰苦劳动中充满了乐趣,枯燥生活中蕴含着诗意。</p> <p class="ql-block"> 8.岁月真情</p><p class="ql-block"> 我好友中,知性朴素的付明兰是我最为感动的。她比我大一岁,在劳动和生活中处处照顾帮助我。二年多林场时光,我俩是黄金搭档,这也让队友们羡慕不已。当然有几位潇洒豪爽、慷慨无私的男生对我帮助也很大。比如有一次,队长让我们每人挖50棵小松树,男生只用一会儿功夫就完成了任务,而我和付明兰挖了半天,衣服全汗湿透了还没完成,最后还是队友熊华贵、陆红汉帮我俩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程景玲也是我难得的朋友,和景玲相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当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那种依恋与亲切让我们两个走得很近。景玲分在林业队,队员只有十几人,她上班很轻松,冬天给果树剪剪枝,夏天在树荫下锄草打药也哂不到太阳,她的工作让我羡慕。几乎每天下班我俩都粘在一起。景玲比我要开朗,高高的马尾辫显得清爽干练,如一缕晨起的阳光,她总会用她那热情温暖着我,我从没有觉得孤单与寂寞。景玲是一个无论在哪里都会引人注目的女孩,她的一颦一笑是那么美,她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青春的活力,和她在一起心里总是充满美好、自信和希望。偶尔她会带我去她上班的果园去玩,漫步如画的桃园里,香风迎面拂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情豁然开朗。桃园留给我们的是粉红色的梦幻。那时,青春年华的我们,拥有太多的人生和追求,我们的内心总是写满激情与梦想。对于未来,我们彼此都在心底书写下唯美动人的诗篇。曾经芦苇埂上,小河边幽静小径,食堂排队行列中,场部阅览室的座椅上,我们的宿舍,都留下了我俩快乐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难以忘记,勤劳朴实的领导和队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兢兢业业慈祥和蔼的张永祥场长;不怕困难的好带头人张红三队长;搞笑精英队友的黄新忠、张相生、张荣华、赵仲华;纯真漂亮的美女程景玲;娉婷秀雅善良少言的罗立敏;多才多艺的笛手杨理光;善良朴实结巴的沙吉武;博学多才温文尔雅的胡丰军;温婉娴淑秀外慧中的王西琴;爱哭爱闹笑话的欧兆玉;笑称外号“活宝老光棍”的曹振功等。</p><p class="ql-block"> 流逝的岁月可以带走很多东西,但是永远也带不走那段美好的回忆。林场,令我回忆,令我思索,那段苦乐年华给我很多启迪。岁月磨练了意志,面对种种考验,我们泰然自若,不畏艰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日月星辰的斗转中成长,简单到心如清泉,清明纯净。都说岁月无情,它如风沙般苍老着容颜,掩埋了青春年华,无论怎样挣扎都抵不过它一指流沙。可我觉得岁月亦是友情的,它给我成长机会,给我一条泛舟人生的长河,我于川流不息的时光中,播种着希望,耕耘着理想,收获着人生精彩。在火热的集体生活中,我收获着欢欣与喜悦,挥洒着汗水与泪水,增长了生活智慧和社会才干。感恩岁月,让我成长。感恩林场,给我人生历练,更感恩在一个战豪共同战斗生活的队友们,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他们带给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使我变得更加坚定和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忆往昔,曾经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一段段动情诗话,一曲曲动人乐章,是如此亲切美好.....。每当我想起这些,嘴角总会情不自禁上扬,那是发自内心的笑!站在深秋枝上回望,那些远去的时光里,都因爱而温暖,因真诚而感动,因友情而快乐!只想轻声对林友们说声:感谢有你!是你们留给我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更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笔财富。</p> <p class="ql-block"> 9.尾声 </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空气中流动着一丝丝清冷,时光中夹裹着一缕缕惬意,桌上茶杯里散发着浅淡茶香,播放器里依然播放着那首《岁月匆匆》,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感概万千,曾经那屋和那段时光里的人和事,点点滴滴在我脑海里不时回放,它犹如一幅淳朴简洁的水墨画,紧紧锁住了我游离的视线。那份真挚友情,滋养着我这颗漂泊之心。那段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劳动锻炼,那是我跨进社会大学的第一课。和林友们朝夕相伴,同甘共苦,那是我人生道路的第一站。翻开那片苍茫的芦花,飞扬落下,掩盖着多少不可言说的沧桑,却又充满着激情燃烧的岁月,铺就了我们艰苦朴素,奋发上进的青春底色。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往事成云烟。岁月改变了心情和容颜,却改变不了我对故乡那片热土的留恋和思念。那段难忘的林场岁月,燃起了我一生的记忆,尽管始终没机会去当年自认为“芦苇荒”的地方、现已升华为家乡富裕的“粮满仓”之地看看,却是我喜悦内心久违的向往。 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回去,以历尽风霜成熟的眼光,看看我曾经战斗过的那片热土,那时我该会有更新的感悟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11.1</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曹军,笔名随缘。湖北荆门人,喜欢文字,于零九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数百篇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曾在短文学网多次获奖,喜欢喝茶,养花,喜欢与文字共舞的女子,融入情感的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