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愚园,江南名园,历史悠久。园内古朴典雅,楼榭亭台,有“金陵狮子林”之美誉。明代曾是魏国公徐俌的别业,晚清为胡恩夑所有,又称胡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愚园中有补善堂、铭泽堂、分荫轩、春晖堂、补善堂、课耕草堂等建筑。从补善堂里的家族谱开始说起愚园的主人到铭泽堂的对联,我特喜欢其中一副“万有不齐放怀自得,一无所取知足尤能”。这副对联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就算有许多的缺点,也可以开怀大笑、怡然自得;也许无一可取,但是知足也可常乐。自信必不可少,知足何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 在建筑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分荫轩。书写的名字是古体字,不大好认,我刚开始猜错了。直到何老师提醒建筑物前有棵大树,夏天有大树就有阴凉地,如果这个大树可以延伸出去为外面的人遮阳挡雨,大家是不是会很感谢这棵树的主人。分荫就是把树荫分给别人,为什么用它来起名?原来主人把一个道理放在这里,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天天看着就能学习到。古时,有句话叫:“一家饱暖千家怨”,过得好的人会遭到过得不如他们的人嫉妒,嫉妒会让人做坏事。所以为了让大家都会好过些,过得好的会帮助过不好的人,富人会做慈善,将好处像“树荫”一样分给别人。从而使得家族更加兴旺。</p><p class="ql-block"> 愚园,不仅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而且有着浓厚的家族文化气息:愚、孝、善、雅,这些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C班韦振岳 全文550字 用时1.5小时12.15</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愚园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愚园在明代曾是“魏公西园”,魏国公徐俌的别业。清光绪年间,苏州候补知府胡恩夑买下旧址地盘兴建园林,“欲托于‘愚’以终老,故名愚园。”,又称胡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说到第一任愚园的主人胡恩夑,1825年,他随父母从安徽歙县迁居南京。他是一个书生,但科举不顺,仅考取国史馆供事,1849年回到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占江宁,胡家11人遇害,他愤作“特工”。在《清史稿•列传》写道:“出入贼中者三十六次。破衣草履,溷迹如丐。往往伏壕内,或潜立桥下坚冰中,屡濒于危。母陷贼中,以奇计脱之。后以功叙知府。”1876年,胡恩燮辞官回家奉养母亲,成为一个孝子,置地筑园。1878年,他成为一个富翁,金陵一代名园落成。1882年,胡恩燮筹办徐州煤矿,任总办,嗣子胡光国任提调,他又成为一个实业家。</p><p class="ql-block"> 愚园里的建筑和摆设有着家主人对家族文化的表达。胡恩燮为奉养母亲、报答养育之恩特意建造春晖堂。春晖”取自孟郊《游子吟》中“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对联:“寸草春晖寿如金石,名园绿水家住楼台”。课耕草堂里的农具,是让子女们在读书的同时,还教干农活的。为什么这么做呢?主人在告诉子女即使富有,也不能失去生存本领。谋生的手段不仅仅是读书一件事可做,怎么活着如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觉得他更是一个建造师,不但建造出南京历史上最好的私家花园,还建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更为后人建立成一个好榜样。</p><p class="ql-block">C班韦振岳 全文588字 用时1.5小时12.18</p> <p class="ql-block">妈妈手记:这学期的最后一顶红帽子收入囊中啦!收集齐一学期的红帽子,成就满满。有时不是不想做,是怕做不好所以连想都不想。本次课程,感谢何老师慷慨相赠学分,三组家庭到场,能活跃起上课气氛的得靠学分。因为这三位学生全都上六年级,也都是老学员,而何老师只喊出一个女生名字,说明另外两人在平时的课堂上是多么佛系。如不发言还倒扣,终使三小只开了金口。这堂课何老师的金句频出,我家记下的笔记内容也多,连宋老师也夸了他,下课时拿到20分,成为史上最多一次。娃回来特开心,兴奋地想写两篇,但这次我趁着他后知后觉的劲儿,让他先把作文的结构图画出来再写。这样避免流水账,明确主题和思想。</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的背诵离一半还有十章,争取年前完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胡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老南京人知道愚园的不多,但是说胡家花园,就有了印象。因为这园子前后有过5个名字,愚园的主人是胡恩燮、胡光国父子,所以老百姓就一直称胡家花园。它位于南京主城西南隅,老门西古凤凰台一带。它曾是晚清金陵私家园林中最著名的,今是南京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愚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所修筑的宅院,《客座赘语》中写有:“华整者魏公之丽宅西园”。后为清代名人胡恩燮购下重建,胡恩燮在园内修建亭台楼阁,广植花木;因仰慕苏州狮子林,就因地制宜、巧借地形、堆山垒石理水,洞壑盘旋,忽升以高,忽降以下,状若狮子。愚园因此有了“金陵狮子林”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愚园曾有过五个名字。胡恩燮本人以“愚园老人”作为别号,赋诗:“人笑愚公愚,构园如移山。大智莫若水,名愚岂其甘。”以愚名者,乐山水而自晦于愚也。除被称为胡家花园和胡园外,胡光国取名为“寄安”,立意寄身安居之所。又因愚园“水石清秀,而且繁花覆地,婀娜诱人,奇珍异卉,四时不谢”,亦被称为植物社。</p><p class="ql-block"> 愚园是由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以山丘、愚湖为主,山体临水傍依,更有自然风光。内园以假山、厅堂等建筑为主,假山深幽,粉墙花影。内宅院考究,却不奢华,和谐舒雅的氛围随处可见。主人用心良苦,将家训注入堂名、楹联、陈设之上,子孙可耳闻目染、世代相传,这使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赏心悦目的美景相得益彰。胡恩燮园内造景36处,子胡光国又添34景,故愚园有前后70景之说。添景不多反而少,为此表达出儿子对父亲的尊重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胡氏父子作为一代社会名流而营造的金陵名园,留下很多历史佳话。愚园是胡恩燮辞官还乡,为母亲侍奉所建。在历史上胡氏父子也都是有名的孝子,愚园也因传承孝文化而享誉金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