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风猎猎,依然阻挡不了我们教研的脚步。才刚刚复课回校,我们的教研就又如火如荼地在各年级开展。12月14日,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相约走进一(12)班,开展由我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研课。</p>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一首儿歌,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最后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根据 第八单元以“观察”为大单元教学主体,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青蛙写诗》一课中,我已经引导学生学法: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本篇课文继续夯实巩固这一方法,另一个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因此我初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为:认识生字和提取相关信息。</p> <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p><p class="ql-block">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几片洁白的雪花,创设了下雪的情境,然后及时启发学生:看到雪花你能想到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就及时引导,有一群小动物也来到了雪地里,他们还都是小画家呢?都有谁呢?由于课前让学生读课文预习,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答案,这样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鼓励质疑,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学习、记忆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记,给大家提个醒好吗?“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到喜欢的方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探索识字方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合作学习,解释疑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学中对学生的认字情况,我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互考,使同桌合作具有实效性,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有求知的好奇心,能自主学习,发挥了群体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识了四位小画家之后,我引出了“每一个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你观察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他们都会画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看电视、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这一步也引出了青蛙,让学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所以它没有参加雪地里的画画。并要求学生课下寻找材料,还有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p> <p class="ql-block">课后反思与点评</p><p class="ql-block"> 课后我回顾了本节课的得失,认真做了反思,觉得自己在指导朗读上做得还不是很到味,齐读,小组读的多,个别指导的机会太少,今后我将严格把控好时间,尽量多关注学生个体。</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也积极点评,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正是这扎扎实实的教研,让我们在"双减"路上,一路花开,收获硕果。</p> <p class="ql-block">图片:吴盼</p><p class="ql-block">编辑:郭婵凤</p><p class="ql-block">审核:一年级全体语文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