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日日短盼春归。”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气,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是春天气息的先遣者。有严冬的光顾,必有暖春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冬至如期来临,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习俗,了解冬至节气,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利通区第八小学开展了以“暖心冬至,弘扬传统”为主题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周一线上升旗仪式,一个讲冬至习俗的视频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气之一——冬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树立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让爱国主义思想扎根心间。</p> <p class="ql-block"> 各班班主任召开冬至主题班会。在班会中,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冬至的时间、来历、冬至习俗,还有冬至的地理意义、气候特征和内涵等有关知识,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传承下去。</p> 冬至简介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这一天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即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这一说法也符合天文现象。</p> 冬至起源 <p class="ql-block">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p><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冬至是皇帝祭天祭祖或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的日子,第二天就在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p> 冬至习俗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p><p class="ql-block">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p> 冬至诗歌 <p class="ql-block"> 说冬至,吟冬至,谈感受。为了更好地了解冬至的由来和习俗,走近冬至,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鼓励同学们收集与冬至相关的诗词,并谈谈自己的感想,使队员们这个美好的冬至时节里,邂逅一首首美丽的冬至诗词。</p> <p class="ql-block"> 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冬至”节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落下了帷幕,利通区第八小学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开了冬至的奥秘。文化需要传承,情怀需要塑造。</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把一颗饱含传统情怀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撒进孩子的内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