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为明德谱校歌

晓风明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黎锦晖先生在明德任教时期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黎锦晖是湖南湘潭籍音乐家,“黎氏八骏”之一(排行老二),他谱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 第一个歌舞学校,第一个把爵士乐结合中国民间小调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汉化爵士乐“时代曲”,参与了现代第一批白话文国语教科书的编辑与出版,参与了最早儿童刊物《小朋友》的编辑与出版,写出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早期大力推行音乐的数字简谱记谱、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率团巡回东南亚演出、创立了流行音乐界的明星制度,为中国第一部有声歌舞片创作,发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红极一时的“金嗓子”周璇、著名影星王人美等艺术人才……</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中得知,这位儿童歌舞剧和流行歌曲的开拓者,还为家乡的名校谱写过欧美风格的大调式校歌!我想这可能是鲜为人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现在的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长沙市明德中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创办于1903年3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原称“明德学堂”,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明德学校,1920年始称明德中学。解放后,明德中学一直是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办学成绩位居全省前列,现已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教育集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近期收集到这本民国时期的音乐资料合订册,经研判,这本音乐书竟是民国时期明德学生的旧物,其中有一页发黄的油印五线谱歌谱,竟是由黎锦晖作曲的长沙明德学校校歌!</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采用了欧美的大调式风格,四三拍子,既明朗豪放又较为抒情。应该说,这种作曲手法源于学堂乐歌,外来的成分较明显。加之文言文的歌词结合,不免有些咬口晦涩之感……这也难怪,毕竟是近百年前的作品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明德学校史》记载:黎锦晖……“1915年暑假至1916年4月在明德任音乐教师。《明德校歌》曲作者,这也是他专业音乐创作的开始。”据此表述,明德校歌创作时间是在1915年暑假至1916年4月之间,其实并非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29日,蒋介石第三次来到长沙,视察了明德学堂,对其教育大加赞赏,题下了“止于至善”四字,并与教师合影留念。也就是此时,著名词作家、我国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带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为明德作下了校歌歌词:</p><p class="ql-block">衡岳峨峨,湘流浩浩,神勇启文明。</p><p class="ql-block">莲溪通书,船山思问,湘学夙扬名。</p><p class="ql-block">法前贤兮迪后进,厥任在诸生。</p><p class="ql-block">贯中西兮穷术业,遗粕而咀精。</p><p class="ql-block">愿毋忘坚苦真诚,期相与修齐治平。</p><p class="ql-block">瀹灵明兮新教化,崇今德兮蜚英声。</p><p class="ql-block">继自今腾实恢宏,振绪滋荣。</p><p class="ql-block"> 明德学校的创始人胡元倓,亲自请当时为联华影业公司系列电影谱曲十分著名的黎锦晖为之谱曲。(据《岳麓文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笔者收藏的黎锦晖于1956年所写的“个人经历”,这份资料实际上是他当时向单位组织写的“交代材料”。在这份材料中他回忆自己是1915年7月—1916年6月在明德学堂担任“音乐教员”。《明德学校史》中则记为“1915年暑假至1916年4月在明德任音乐教师”。这表明黎锦晖在明德任职的时间也与校史的记述有所不同。同时也说明黎先生有在明德工作的经历,对明德是有了解、有感情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出版的《明德学校史》刊登的“明德校歌”影印歌谱,这个版本与我收集到的民国时期(1946年9月14日)的油印版本不同。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主要是:</p><p class="ql-block">一、民国时期油印版本记谱的调号不同、而且曲谱书写的错讹较多:这个版本是记为D大调( 两个升号);错讹之处较多,如调号中必须写的两个升号有几行上只写了一个升号,这明显是遗漏而绝不是减少一个升号的临时转调;且书写的位置也有错。再就是有的音符写的位置不准确,颇费猜祥。同时,歌词也不准确规范。这也许是当时刻写者的五线谱知识欠缺所致。</p><p class="ql-block">二、校史中的新版记为F大调(一个降号);曲谱相对比较规范准确,只是歌词有个别不同。</p><p class="ql-block"> 新版校歌改换定调、提高音区可能是为了偏向高年级学生演唱或适应新的时代精神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明德校歌的词作者刘永济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永济(1887一1966) ,男,字弘度,宏度,号诵帚,晚年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19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长沙中学教师,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代理校长。1949年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文学史教研组主任。湖南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文学评论》编委。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德校歌歌词</p><p class="ql-block">刘永济</p><p class="ql-block">衡岳峨峨,湘流浩浩,</p><p class="ql-block">神勇起文明。(歌谱中为:神秀启文明)</p><p class="ql-block">莲溪通书,船山思同,</p><p class="ql-block">湘学夙扬名。</p><p class="ql-block">法前贤兮迪后进,厥任在诸生。</p><p class="ql-block">贯中西兮穷术业,</p><p class="ql-block">遗粕而咀精。</p><p class="ql-block">愿勿忘坚苦真诚,</p><p class="ql-block">期相与修齐治平。</p><p class="ql-block">瀹灵明兮新教化,</p><p class="ql-block">崇今德兮蜚英声。</p><p class="ql-block">继自今腾实恢宏,</p><p class="ql-block">振绪滋荣。</p><p class="ql-block">注:坚、苦、真、诚四字为校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坚苦真诚”为明德之校训,这个题字系谭延闿的手笔。校歌创作突出了校训的要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明德创办人胡元倓</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胡元倓(1872—1940年,字子靖,号耐庵,晚年自号乐诚老人),系湘潭碧泉胡氏之后,即“开宋明理学湖湘学派之先”的后人。子靖先生于当年3月在长沙市原西区泰安里创立了明德学堂(今明德中学前身)。明德学堂名气之大,毛泽东早期在新民学会《本会总记》中就称颂说“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它常被人指称为长沙创办最早的近代中学、湖南省第一家私立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民国时期曾作为明德校舍、以胡先生之号命名的“乐诚堂”旧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所学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初创之年的7月,革命家黄兴主持该校的速成师范科,并借学堂的掩护,组织华兴会和反清活动,翻印革命书籍,学堂成了新旧势力斗争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明德中学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成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涌现革命志士的摇篮。因此史称“先有明德,后有民国”!1934年4月天津大公报经理胡政之《南游纪要》中的《湘省之教育》一文,浓墨重彩地对明德中学进行了描述和评价。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时间“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提法传遍大江南北。2012年,文化学者余秋雨来明德讲学后感慨并挥毫题赠“湖湘气韵,半出明德”。</p><p class="ql-block"> 许多革命先驱或曾在这里任教,或是这里的学生,他们以“磨血育人”的精神,勇于担当国难,肩负民族振兴的重任,为建设民主自由的中国贡献了一生。因而,明德中学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德中学这样悠久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是一笔丰富的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谱写学校校歌是文化教育的一个传统。但凡一所正规而又像样的学校,鲜有不创作制备校歌的,更不用说是名校了!名校大都是由名人作词或填词,请名家谱曲,强强联手,为名校更增辉光……</p><p class="ql-block"> 能收集到民国时期的《明德校歌》版本实物,作为我这个对黎锦晖研究保持兴趣爱好的音乐人来说,是难得的!但我还没来得及对明德校歌的创作、作品版本、是否演变、音像资料、以及流传诸情况做充分的探讨研究。</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相信:这一件不起眼的歌谱实物,也能证明明德的深厚历史底蕴,及其在当代的业绩!这首由刘永济作词、黎锦晖谱曲的明德校歌,肯定也是中国教育史、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亮点辉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