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谈了朋友,女朋友是宁波人,家里规矩挺大,第一次去岳父母家,也吃了水潽蛋,说明同意这桩婚事了。 1980年准备结婚了。首先要去民政局登记结婚。我们不是一个厂的,她在遵义东北边,我在遵义南边。女朋友(领结婚证以前不可以叫老婆的)的单位在四面山,那里没有民政局,就要去当地的人民政府去办手续,就是遵义县金塘人民公社。 那天,特意到四面山422计量站,和女朋友一起,沿着山路,走到金塘人民公社,办理了结婚证,从这个时候开始,可以叫老婆了! 听说我们要结婚,厂里许多人都送了礼,最少5角,最多二十多元,那时的行情就是这样,这里是一小部分礼金清单。 9月初,我们俩来到了上海。 到上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拍婚纱照。<br><br> 那时候,照相馆开始拍婚纱照,我们找到淮海路的人民照相馆。 人民照相馆离家比较近,另外,那时口碑也不错。 老照片,人民照相馆。 人民照相馆在淮海路831号,我早上理了发,夫人(可以叫夫人了)也吹了头发。那时候没有做头发,没有什么乳什么水的,只有吹风和发蜡(或凡士林)。 人民照相馆的摄影师非常有水平,那时候都是大座机,大底片,底片粒子非常细腻。 换了衣服,摆好了姿势,嚓嚓嚓。无论是服装,布景(简洁大方),造型,表情,光线,在摄影师的精益求精的策划下,一切都非常满意。一张12吋全身的照片还用油彩着了色,非常自然,堪比彩色胶卷。 表情,眼神都非常到位。眼睛不是看镜头,而是镜头旁的某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可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经验而得到的。 摄影师可不是吹出来的,既要有拍摄技术,又要让被拍者展现最美的瞬间。 <p class="ql-block">后来,63岁的时候,还是在人民照相馆(已经搬到巨乐路)拍的照片,要形没有,要相没有,要神没有,气质没有,要啥没啥。人胖的不得了,拍的也比较粗糙,虽然布景比以前好多了,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p> 刚到上海期间,父亲的一个学生,香港籍的,经常往来于上海和香港之间。那时彩色胶卷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就是冲胶卷,扩印照片的店非常少,而香港已经普及了。那个学生来我们家,给我们拍了几卷柯达的彩卷,然后带到香港冲洗,再带回来。 父亲和他的学生。 我们全家。 婚宴安排在八仙桥青年会九楼餐厅。 位于西藏南路123号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因地处八仙桥地区而得名,后来叫淮海饭店,当时在上海还是有点名气的。 婚宴订了8桌,每桌45元。这个规格当时的情景下也算是大手笔了。那时没有婚礼仪式,没有司仪,一切全靠自己。我们准备的烟是“遵义”牌,红壳,非常喜气,糖是上海的喜糖,白酒是贵州的董酒,黄酒是福建的沉缸酒。 婚宴安排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下午我和表妹一起去了陕西南路近淮海路上的出租车站点,喊了一辆前几天就预订好的上海牌出租车,那时的出租车没有顶灯,上海牌已经是高大上了。夫人居住在南京西路,静安别墅她阿姨家。 车开到静安别墅,车到了以后,在弄堂口等了一会儿,就载着夫人一起去淮海饭店了,车费才几元钱。 没有鲜花,没有鞭炮,没有仪式,当时的行情是,私家车没有,路上扬招的出租车没有,站点的出租车很少,要预约,所以一般是没有轿车的。 进了淮海饭店,电梯上九楼,给同梯的服务员分发了喜糖和喜烟。 酒席开始了 和父母亲的合照, 我们一家和外公外婆的合照, 我们俩的合照。 敬酒也很融洽,非常高兴,非常喜庆。<div>有我们去敬酒,</div> 也有给我们敬酒。 还互相敬酒。 菜肴也相当不错,还有整鸡,整鸭,整蹄髈,记得好像是上海菜。 婚宴结束后,一大帮人到我们家闹新房。 闹得蛮厉害的。 这是第一关, 接下来还有几关。 终于过关了。 同时,在贵州的岳父母那里也没有闲着,由我父母亲出资750元,岳父母在基地415厂托人购置的一套家具也快到货了。这套家具非常不错,木料经过热处理,表面泡立斯非常光亮,外形和上海家具一模一样。大衣柜,五斗柜,大床,床头柜2件,方桌,沙发椅4件,一共40只脚。 这是家具中的沙发椅和床头柜。 岳父母还做了一只三人沙发,相当不错,和买来的一模一样,用料比买来的要好多了,都是大粗木料,弹簧都是从上海买来的。陪嫁的还有9吋日立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没有几家有黑白电视机的。还有大床的棕绷,托人到娄山关脚下的小镇-板桥买来。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数也数不过来。 夫人的老家在宁波慈溪龙山所,她舅舅还在那里住,要去慈溪看长辈。经过杭州,正好住两天玩玩。 母亲帮我们联系了杭州中国银行的招待所。 西湖的各大景点都去了,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提春晓,三潭映月,柳浪闻莺等都去了, 虽然天气不好,还是很有兴致。 还去了黄龙洞,紫云胜景,水乐洞,岳坟, 还去了六和塔, 灵隐寺, 虎跑泉, 九溪十八涧, 游览了西湖, 还去了小孤山的楼外楼,吃西湖醋鱼。那时候的西湖醋鱼是一个大锅,里面都是芡汁,因为人多,鱼是蒸出来的,端出来装盆后直接浇上芡汁,就是西湖醋鱼了。那时候楼外楼没有分店,所以人非常多。 杭州几乎玩了个遍。接下来就去宁波龙山所,夫人老家。 夫人老家就是老房子,只有她舅舅一家住着。舅舅非常好客,记得买了好几只青蟹,非常肥壮,在过道里水缸上杀蟹,用剪刀只捅青蟹的肚脐眼。 睡觉安排在楼上最好的房子,头顶是房梁和黑黢黢的瓦片。 那时候龙山脚下就是大海,所以,舅舅家招待的都是非常新鲜的海鲜。 回到上海,休息几天。 我托我孃孃买的DF单反照相机也到了,500元,是那时候国产相机最好的一种,到处买不到,只有托人。 过了几天,就回贵州了。 回到贵州后,岳父母也办了婚宴,招待厂里的同事和朋友,自己请人烧的,一共四桌,也是非常热闹和喜庆。当然,那时候是没有仪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