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为全面贯彻《纲要》和《指南》中对艺术领域活动的诠释,进一步创新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形式,孩子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以儿童视角 与大师对话”为创作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11月、12月份我们美术教研组,以幼儿为基础进行了美术课组织与学习,并进行了听评课活动,为以后的艺术活动课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听评课的展示活动中,老师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师作品欣赏等寓教于乐,给予了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让我们一起回顾美术活动的精彩瞬间吧!</p> 邱苗玮《谁知盘中餐》 温云云《颜色精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小朋友们听的多么认真</p> <p class="ql-block"> 为了达成教研目标,帮助教师们梳理流程,评课研讨环节大家畅所欲言,积极表达了自己对每节课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学科组长李小宁老师进行总评,她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组织环节、师幼互动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期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p> <p class="ql-block">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在线上举行了研讨,主题为废旧材料的利用和美术欣赏,老师大胆发言,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 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p> <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说过:“尽量让孩子去做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给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并且鼓励他们自主创意、亲自实践。我通过家校通信息和家长会不断向家长展示并宣传,培养他们随手收集废旧材料的习惯。这样做既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也增进了家园与幼儿的感情,实现家园“协力”,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匠心巧思展风采,博采众长为己用。本次公开课活动为教师们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探索反思的互动氛围,让教者有所得,听者有所悟,学者有所得,希望老师们带着“余温”,协同新的思考,立足幼儿,扎根课堂,不断向上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