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喷发终成诗

乔小玲

<p class="ql-block"> ——《心中的准格尔》序 </p><p class="ql-block"> 王茂荣</p><p class="ql-block"> 金铃儿让我给她的诗集《心中的准格尔》一书作序,这令我很是为难。一是我从来没有给人家写过什么序,二是自我感觉份量不够,三是怕达不到她的期望值。我把这些想法给她讲了几次,可她就是不听,说什么也得让我给她作这个序。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献丑”了。</p><p class="ql-block"> 冲着《心中的准格尔》这个书名不免使我惊讶,我知道金铃儿不是准格尔人,而是达拉特旗人,她原名叫乔小玲,后随夫定居准格尔旗。</p><p class="ql-block"> 在未翻看这本书时,我心想你一个“外乡”人写这个内容,起这个书名是不是恰当、是不是合适。然而,当我第一遍品读这本书之后,就觉得我的这个想法和疑问完全是多余的—整本书满纸满页都写满了“准格尔”,而且写的是那样的真、那样的全、那样的精、那样的美,相比之下,我这个地道的准格尔人反倒显得有些汗颜,或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既然为“序”,我想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评价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要评价作品的创作技巧,即“文学性”。对于金铃儿的《心中的准格尔》一书来说,我主要想多谈谈书的内容和作者本身。自于它的技巧性、文学性,我想在后文中粗略的谈谈自己的一些感觉和看法。</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大家知道,准格尔不仅物产丰富、地理地貌特殊,而且有着悠久丰厚的人文历史。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黄河沿北、东、南流经197公里,隔河与山西、陕西毗邻,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旗总面积近769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沟壑占到总面积的70%,有14个民族近37万人口活动在这块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境内的煤炭、高岭土、石灰石、铝矾土、白云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以质高量大而著称于世。近年来,准格尔旗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现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前列,西部百强的前位,是改革开放30周年内蒙古总结推出的十个典型旗县市区之一,准格尔旗的崛起,令世人羡慕和称道,令准格尔人荣光和骄傲。</p><p class="ql-block"> 另外,自然天成、人文衍生的物事,也在准格尔大地上产生着久远的故事与影响。比如,黄河的峡谷奇观,比如油松王、准格尔召。还有漫翰调以及人类早期活动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诸多印迹,都成为文人们创作的素材和源泉。由此,众多文人关注准格尔、书写准格尔也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而金铃儿撰写《心中的准格尔》就是其中的一例。</p><p class="ql-block"> 读罢《心中的准格尔》使我掩卷长思、回味无穷,金铃儿用诗的语言书写准格尔、记录准格尔,对准格尔人文的、自然的、有价值、有意义,带有标志性的物事那么了解、那么热爱,如数家珍、一一举例。这些,不免使我想起了《马可波罗游记》和《徐霞客游记》。我感觉,《心中的准格尔》就是一部准格尔版的“金铃儿游记”。不难推想,金铃儿之所以用她独特的构思、详尽的笔墨描述和记录准格尔,是源于她对这片土地的钟情与热爱。如果对这个地方不投以火热的情和博大的爱,是断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揣测,金铃儿在创作这部诗集时,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不知经历了怎样的酸楚与委屈。作为一个很要强的知识型女性,金铃儿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她没有正式的工作、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多少年来,只是在乡下或厂矿周围惨淡的经营着一家小卖部,生活的压力一直伴随着她、困扰着她。有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本身命运不济的金铃儿,在前些年不幸又遭遇了一场车祸。从此,一个活蹦乱跳的年轻姑娘,便成了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然而,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坚强、豁达的金铃儿,她反而凭借自己的毅力、凭借对生活的热爱、凭借对文学的坚守和孜孜以求,不仅写出了《心中的准格尔》一书,而且还出版了《檐下的牵牛花》和《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两本专著。并有多篇散文和诗作发表于多家报刊。</p><p class="ql-block"> 金铃儿不是准格尔人,她随夫迁居准格尔后,她就变成了一个准格尔人。做为准格尔人,就应该对准格尔有感情、就应该关心和关注准格尔的一切,作为一名作家,她就应该书写准格尔、为准格尔的发展歌与呼,从而尽到一个文人对斯地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p><p class="ql-block"> 从《心中的准格尔》而言,金铃儿可谓尽到了她的义务和责任。这部诗集不仅具有它自身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宣传价值和史料价值。这本书犹如一本准格尔的画册和宣传册,对准格尔做了直观详尽的介绍与赞美。对大家了解准格尔,走进准格尔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可能。</p><p class="ql-block"> 前面简要的谈了谈《心中的准格尔》这本书所涉猎的内容,也简要的对作者金铃儿做了一些评价与介绍。下面应该谈一谈这本书的“文学性”了。但我又不知从何而谈,怎样的个“谈”法才科学、才合适。对此,我真还拿捏不准。一者是金铃儿这个年龄段的人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创作的思维上、习惯上、笔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她这一代人思维活跃、胆大,愿意出新出奇,有些地方比较随意和自我,而我这一代人则较为传统,有循规蹈矩之“病”。再者,我是写古体诗的,很少涉及自由体诗。特别是对时下流行的朦胧诗、抽象诗、意念诗、先锋诗不得要领。由此,对金铃儿的诗也就不敢冒然的评说,不敢说长道短。</p> <p class="ql-block"> 既然揽下了这个作序的“营生”,说好说坏总还得说点什么吧。</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心中的准格尔》在创作上体现了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构思既巧妙又胆大,说它巧妙,是说这本书在框架和构件上安排的比较科学和合理。全书用三大篇、十大章节、三十六个小题构成。这样的布局给人一种清晰感和舒服感,使人在翻看时,可以从它的分类中一下就明白了作品的大致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说它大胆,是说十个章节的题目统统用“风”字打头,使人感觉很新奇,并且用“风”字组词后,每章用六个字作标题,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说它大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用“风”字组词后所用的标题有的自然顺畅,有的则使人难免产生了一些异想和疑问,如第九章“风雨兼程漫道”,第十章“风云际会昨宵”。“风雨兼程”和“风云际会”本是熟语,是约定俗成的句子。现在用空格将此割裂拆解后,有种异样的感觉。这种隔列和拆分固定句子的做法究竟对不对、能不能拆,还有待于商榷。其次,全书的三十六个小题多处在词的组合和选用上也存有商讨的地方。比如《熟·谷物》、《醉·菽类》、《形·油料》等等。</p><p class="ql-block"> 《心中的准格尔》在文学层面表现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朴实无华、自然生成。金铃儿在每首诗中所表述的手法都显得很朴实、很自然。每首诗都仿佛一首歌,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人们常说,言由心生、情由心发。金铃儿为表述自己对准格尔的情感和爱意,在作品的语言运用上,往往一气呵成,像上河的水顺着特定的路径而顺势流淌。随意而行,自然生成的创作方式必然要产生两种结果,一方面是朴实无华、朴素自然、另一方面则显得缺少了应有的诗意。过分“平实”就会使诗歌创作的基本元素节奏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显得缺失,显得不足。这里本应从书中举出些例子,以佐证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但因多数作品处于一样的风格和水平,不能很方便的筛选出具有个性、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和段落。所以期望读者自己品读即可。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特点是有些诗句概括性强,给人以美的感觉。金铃儿的诗在语言的使用和调动上,虽然存在“平实”和“自然”之风,但有些句子却能给人以美感,胜似格言。“千丘万壑谁雕出,亿年风雨似刻刀”(《砒砂岩》),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与贺知章《咏柳》之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一个作家、一个文人不管你写了多少文字、不管你出了多少本书,如果没有经典易记的句子出现,随着时空的推移,也就会随风而逝,不会有人记住你的东西,也记不住你这个人。从历史的角度和历史的事实来看,一个人的作品,特别是诗歌作品,想流于后世是很难的一件事,如果有,那也是几句话、或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上面所举金铃儿的这句诗,我想</p> <p class="ql-block">我想完全可以做为经典之句而流于后世。仅此一句,就表现了这部书的价值所在,就是对文学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心中的准格尔》这部书里,有些诗的段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把准格尔以丘陵、河川为主要地貌特点表现和描绘的活灵活现,十分形象,十分到位,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在《佩沟川》里有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准格尔 将沟川佩在躯干上</p><p class="ql-block"> 影子似的跟在丘陵前后左右</p><p class="ql-block"> 拼出一张连一张的立体太极图</p><p class="ql-block"> 用阴阳奇术的无尽奥妙</p><p class="ql-block"> 平衡天然浑成的一方风水</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不仅描述和刻画了准格尔的地貌“形象”,而且折射和反映出了金铃儿构思的奇妙与精准,显示了她驾驭语言和文字的功力。书中具有这样水准的语言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以上从两个方面对金铃儿的《心中的准格尔》一书谈了一些个人的意见,谈的不深不细,流于简单粗糙。我的这些看法和意见仅仅是一己之见,对这本书真正的价值真谛和价值内涵肯定挖掘的不到位、评说的不到位。不过,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究竟如何的去看待和评价,我想每个人的判断标准和阅读欣赏的视角不同,所以作品的好与坏还得靠读者去评说,得靠时间去检验。为此,我想文学界的同仁们一定会对金铃儿这个人及其作品做出更客观公正、更科学合理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就谈这吧!最后衷心地期望和祝愿金铃儿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为社会、为读者写出更新、更好、更精、更美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