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食物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孩子通过感官探索,以最直接的方式认知食物;另一方面,孩子围绕这个课题来学习自理、进食礼仪、分享食物等,正好见证了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12月份的主题课程《我爱吃我会吃》下,我们对孩子们爱吃的食物进行了调查,结合暑期家访调查表上大家的饮食习惯。发现班级的孩子存在着一定的挑食情况。不爱吃蔬菜的占70%,不爱吃肉的占30%,不爱吃五谷饭的占8%。</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用餐的时候,我会采用定时观察法和非正式访谈法,对孩子们的饮食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孩子们挑食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p> <p class="ql-block">1.孩子对某些食物的气味,口感不太喜欢。比如:芹菜有一股刺刺的味道;青菜的叶子长长的,会卡喉咙;胡萝卜有一股难闻的味道等。</p><p class="ql-block">2.孩子们的饮食过于精细化,导致咀嚼能力不足,比如猪肉、牛肉等肉类嚼不碎。</p><p class="ql-block">3.受父母挑食情况的影响,比如:父母不爱吃蘑菇,孩子也不爱吃蘑菇。</p> <p class="ql-block"> 认识到孩子们挑食的原因后,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逐渐帮助孩子缓解挑食情况,从“不挑食”到“不过分挑食”。</p> <p class="ql-block"> 1.认可孩子们的感受,从喜欢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对食物的美好感觉是产生食欲的重要基础,因为觉得某种食物好吃,所以才喜欢吃,想吃。而我们每个人对食物的感觉和喜爱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认可孩子对食物的感觉,而不是听到孩子说不喜欢吃就对他进行教育,迫使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p> <p class="ql-block">2.和孩子一起种植蔬菜,增强对蔬菜认识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是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孩子们挑食的情况中,大多数是对蔬菜的挑食,于是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区和孩子一起开展种植蔬菜的活动,观察蔬菜的成长,为蔬菜浇水、除草、施肥,让孩子感受蔬菜的成长过程,知道蔬菜是从哪来的,蔬菜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付出劳动,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对蔬菜的认识和对劳动的珍惜。</p> <p class="ql-block">3.哥哥姐姐关爱有加,饭菜都变香了。</p><p class="ql-block"> “大带小”活动不仅让大孩子们有哥哥姐姐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也让小孩子们感觉到不一样的关爱和温暖。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下,小朋友们吃饭都变香了,很快就把饭菜吃光光了,发现原先不喜欢吃的菜也挺好吃的。愉悦的感觉是好好吃饭不挑食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4.家园密切配合,家长榜样为先。</p><p class="ql-block"> 家庭的喂养方式和父母的挑食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们采用哄骗、喂饭、条件交换等方式来纠正孩子的挑食行为,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其次,家长如果存在着明显的挑食情况,家庭成员经常只吃某几种蔬菜,那么孩子在集体就餐时就会出现挑食的情况,所以,在家庭就餐时,需要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不包办,不喂饭,做好榜样引导的作用。尝试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让孩子感受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尝试和努力,班级孩子的挑食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原来的挑食到现在的不过分挑食,能够愉快的接受以前不喜欢吃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时间跨度有长有短,因人而异。因此在解决挑食问题上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接纳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进程,接纳,共情,尊重才是改变的前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