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22日,冬至。</p> <p class="ql-block"> 我和孩子们的二十四节气之旅,自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 我和每个孩子都精心准备了自己喜欢的小本子,在扉页上写着: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先人为了掌握农事,长期观察天文,创造了农历,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主要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作物的收种管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叫黄道,一共360°,太阳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一年就是二十四个节气。农耕时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节气。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p> 知晓节气 <p class="ql-block">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p><p class="ql-block">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着万物更生、新轮回开启。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p><p class="ql-block">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p> <p class="ql-block">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p> 最美诗词 时令美食 <p class="ql-block"> 冬至,南方和北方有着不同的习俗:南方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北方吃饺子,寓意吉利,辞旧迎新。总之,不论是汤圆,还是饺子,都让冬至增添了一份美好!</p> 七彩绘笔 小试牛刀 <p class="ql-block"> 伴着浓浓的饺子的鲜香,在亲手绘制、折纸之后,我们二十四节气之旅的第一站接近尾声,但二十四节气诗词带给我们的特有感受却会深深地印在每个人心中!</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一年里,祝我们旅途愉快!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诗意地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