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行 之 勉县拜谒武侯墓

<p class="ql-block">  还是少年时读的《三国演义》,其中详情早已模糊,留存脑海的碎片记忆,随着一次次的历史遗迹拜访渐渐连贯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  每次出行都不是单一主题,加之时间有限,很多地方就是匆匆浏览一番,有的“似曾相识”、有的“原来如此”、有的“持有疑义”......,但脑海中记忆碎片得到补充。</p> <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历史遗迹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就权当拾遗补缺。</p> <p class="ql-block">  汉中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好似飞地一般位于秦岭以南,战国时初为白马氏,后归蜀国,秦朝属褒县。</p> <p class="ql-block">  汉中被称为“秦之咽喉”、“蜀之门户”,是汉高祖刘邦的发祥地,亦是三国重地。</p> <p class="ql-block">  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平汉中,改汉中为汉中郡。</p> <p class="ql-block">  勉县历史悠久,西汉初,褒县外河坝以西部分地区划出成立沔阳县,1374年,沔阳县改为沔县,1964年又改成同音勉县。</p> <p class="ql-block">  勉县隶属陕西省汉中市,位于汉中市西部,南与四川广元市接壤。</p> <p class="ql-block">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就安葬在勉县的定军山下。</p> <p class="ql-block">  108国道勉县城西3公里处,有一座唯一由皇帝(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武侯祠,这里有展示智圣诸葛亮点滴的诸葛古镇。</p> <p class="ql-block">  215年,曹操派夏侯渊、张郃驻守、囤粮驻兵于勉县城南5公里的定军山和城北4公里的天荡山隘口据守,定军山与隔江的古阳平关互成犄角,两山一关成三角防卫之势。</p> <p class="ql-block">  刘备趁曹军立足未稳,率黄忠举兵汉中,在此大败张郃并斩杀夏侯渊,夺得定军山。</p> <p class="ql-block">  219年1月,刘备率兵夺取天荡山。</p> <p class="ql-block">  同年,为复兴汉室的刘备占领汉中郡,由此开始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蜀汉王朝历时42年。</p> <p class="ql-block">  263年,蜀汉国被曹魏所灭,分为梁州和益州管辖。</p> <p class="ql-block">  勉县是定军山、天荡山两个古战场的所在地,也是诸葛亮长眠之处。</p> <p class="ql-block">  为复兴汉业,诸葛亮五度亲率大军北伐。</p> <p class="ql-block">  228年春,诸葛亮设疑兵斜谷,率大军克祁山,因马谡大意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失败。</p> <p class="ql-block">  228年冬,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粮尽未克,二度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  229年,诸葛亮派陈式占武都、阴平,亲率大军打援,小胜得二郡。</p> <p class="ql-block">  231年,四次北伐的诸葛亮率大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张郃带兵来援,因李严运粮不继,致粮尽而退,蜀军将追击的魏大将张郃射杀。</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总结前四次伐魏均因运粮不济导致兵败垂成的经验,在渭、滨两地屯田种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诸葛亮开始了第五次北伐。</p> <p class="ql-block">  234年2月,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出武功五丈原伐魏,因没有抢得占领北原先机,只得于五丈原(陕西宝鸡岐山)与魏军对峙。</p> <p class="ql-block">  魏统帅司马懿坚守百余日不出,诸葛亮使计用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亦未果。</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原计划在魏地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长期驻扎,无奈由于焦虑、操劳、事必躬亲、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彻底病倒了,至8月病情恶化,不得不中止北伐。</p> <p class="ql-block">  后主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以来军问候之名,问诸葛亮身后安排,诸葛亮告诉李福:他生后可由蒋琬继任、蒋琬之后再由费袆接任。</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知时日不久,开始安排撤退事宜,命杨仪、费袆统领各军撤退,魏延、姜维断后,为免司马懿乘虚而入,死后暂不发丧。</p> <p class="ql-block">  234年10月8日,诸葛亮在军营中病逝,杨仪、姜维遵嘱密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p> <p class="ql-block">  司马懿认为蜀军退兵是诸葛亮已死,遂率军追击,断后的姜维命人推出准备好的诸葛亮木雕,率大军返回,多疑的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善于用计,以为诸葛亮使诈死诱敌之计,慌忙后撤。</p> <p class="ql-block">  蜀军从容退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司马懿悔之莫及,感叹万分: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第五次出祁山伐魏因病未果,遗命将自己葬在汉中勉县的定军山,傍山筑墓,墓穴仅容下棺木即可,平常衣装、不需随葬物品。</p> <p class="ql-block">  有说,后主刘禅担心诸葛亮功高盖主,不让诸葛亮灵柩回成都,故埋于勉县。</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身故后,各地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不允,每逢祭祀之日,百姓均会在道路上私祭诸葛亮。</p> <p class="ql-block">  263年,蜀汉灭亡前,刘禅才依习隆、向充建议,下诏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p> <p class="ql-block">  同年,司马昭遣邓艾、钟会率魏军伐蜀,诸葛亮长子诸葛瞻、长孙诸葛尚均在绵竹抵御战中殉国。</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人(山东临沂沂南县),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湖北荆州,叔父去世后,隐居隆中。</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  刘备荆州三顾茅庐,诸葛亮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刘备依策占领荆州和益州,并联合孙吴抗曹,并遵诸葛亮游说同意建立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p> <p class="ql-block">  221年刘备在成都建都,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后刘备伐吴未果病逝白帝城,临终前于永安宫举国托付诸葛亮,由太子刘禅继位,诸葛亮获封武乡侯,病逝后刘禅追谥为忠武侯。</p> <p class="ql-block">  记得读《三国演义》时,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国态势分析的《隆中对》、前后《出师表》,他料事如神、妙计连连,“联吴抗曹”、攻心为上“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火烧连营”染红赤壁、“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为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哭泣,还是契合拜谒诸葛亮陵寝的心情,一早起勉县就淫雨菲菲。</p> <p class="ql-block">  驱车向南出城不远就到紧邻公路的武侯祠,红柱、红墙、碧瓦和彩梁,很好辨识。</p> <p class="ql-block">  到武侯祠,雨也没有停,虽然不大,可时间长了还是会淋湿衣服。</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建于263年,也就是这一年蜀汉被魏所灭。</p> <p class="ql-block">  大门内一个气派但不是太高的牌坊迎面而立,上写“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  琴楼是仿制诸葛亮在城楼上演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抚琴的地方,据介绍上面有一张晋代遗存的石琴,上去没有见到。</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里面殿宇、亭台楼阁众多,匾牌也非常多,溢美之词遍布:名世挺生、大汉一人、天下奇才、知性知天、忠贯云霄、鞠躬尽瘁、大名永存......。</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诸葛亮的八阵图,武侯祠种有64棵古柏树,称为“八卦柏”,如今还存活着的16株侧柏已逾17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院里古树很多,一棵400年的木犀古树生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树干裹满布条、还输上一袋液体,周边搭满钢架和台板替它把枝杈都用布裹起来。</p> <p class="ql-block">  相传,诸葛亮北伐闲暇之时,在这个高台上弹过琴,263年建武侯祠时,在这里建了一个小凉亭,叫做琴台。</p> <p class="ql-block">  从观江楼下看,几只小草船在水面上,对面是用铁链连接的曹军大帆船,细雨蒙蒙好似给水面罩上一层薄雾,正好让魏军看不清草人,可以借箭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楼上,俯瞰借箭的草船和对面魏军大船,以及远处被雨雾笼罩的山峦,还真有几分当年诸葛亮站在长江边,派草船借箭、运筹帷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出了武侯祠就是诸葛古镇,水边的借箭草船相较曹军金光闪闪用铁索相连的大船要寒酸得多。</p> <p class="ql-block">  当年,诸葛亮联合孙权抗曹于长江上,孙权为难诸葛亮,要他一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这根本不可能的事,诸葛亮竟然答应下来。</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命兵士在小船上扎满草人,入夜将草船悄悄划到曹军大船弓箭射程之内,擂响战鼓,曹军大惊、看见满眼皆是站满兵士的小船,以为吴军夜袭,立马组织弓箭手激射,草船上顷刻之间就沾满箭矢,随后诸葛亮鸣金收兵,顺利借回十余万支箭。</p> <p class="ql-block">  曹军大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战,水面飘动的船只令曹军纷纷晕船、苦不堪言,为减少大船晃动,曹操命将士用铁索将大船连起来。</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命兵士将小船堆满易燃柴草,并浇上油,是夜乘风将小船划向魏军,临近时将船点着,火借风势冲向魏军相连大船,并将其烧着,大火映红赤壁,魏军士兵被烧死无数,曹操大败。</p> <p class="ql-block">  从武侯祠观江楼门洞出来就是诸葛古镇,右边草船借箭和铁索连船的古战场,把人们带入诸葛亮东吴显智慧、火烧联营败曹操的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进入诸葛古镇,里面的主景区是《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三国街景、八卦广场和仿古小吃街......。</p> <p class="ql-block">  一个岗楼孤零零立在路旁,下面有“百事问诸葛”匾牌,以为是问事处,抵近原来是卜卦的地方,5元可以抽一签,估计不会有太多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  一块古隆中的牌坊,引领人们跟随刘关张三兄弟拜访茅庐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荆州隆中茅庐门口,刘备率关羽、张飞到访,问询书童的雕像把三人的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刘备谦躬作揖问询书童,关羽手握刀把紧盯书童、想怒又隐忍,张飞怒气冲冲双手高抱胸前、面对一再推脱的书童恨不能立刻上前把茅庐给点了。</p> <p class="ql-block">  八角的诸葛草庐、高高的半月台、石板曲径、白沙小溪,白墙黑柱黑梁青瓦的方屋,说明这里的主人不凡。</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出师表》暴露了主人的身份,如果把长长的《出师表》换成《隆中对》会否更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不少人会在三顾茅庐故事的巨石板浮雕前,与诸葛亮坐像留个影,因为人多就没有去凑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  街上一家规模不小的王记“蒟蒻面”店,“蒟蒻”二字不识,猜读音是jǔ ruò,果然蒙对了,难怪对不认识的字“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是有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  没曾想“蒟蒻”竟然是网络流行词,不识“蒟蒻”还真成“蒟蒻”了。</p> <p class="ql-block">  蒟蒻原指魔芋,因谐音“巨弱”而用于自嘲。</p> <p class="ql-block">  望着没有顾客的店堂,是就餐时间不到、还是面弱到无人光顾。</p><p class="ql-block"> 只吃过魔芋豆腐,如果知道蒟蒻面是魔芋面的话,没准还真会去尝一尝,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  古镇仿照三国城池,大多是当地美食,就在这里解决中饭,品尝一碗号称陕西面食一绝的岐山臊子面,再买点别的小吃,也非常满意。</p> <p class="ql-block">  好友好像和太太打赌什么输了,饭后请大家吃哈根达斯,来上一份这种西式饭后甜点还是蛮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饭后雨小了很多,想趁雨小去看武侯墓,“天下武侯祠展览馆”和“郡丞府”就没有进了。</p> <p class="ql-block">  此处又见官渡粑粑店,估计此粑粑不会是昆明的官渡粑粑了,由于已经饭饱,就没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出口处是八卦广场,广场中央是八卦台,诸葛亮的椅子就放在八卦台正中。</p> <p class="ql-block">  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八卦、孔明用八卦,诸葛亮照周文王八卦方位图创造了变幻无穷的八卦军阵,据说诸葛古镇也循阴阳乾坤来设计八卦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一面山势地形图的墙上布满三国人物京剧脸谱,点缀其间的三个小炮楼让画面瞬间充满浓郁的战火销烟味道。</p> <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取得宁羌战斗、阳平关战斗、新铺湾战斗大捷后,挥师东进占领沔县县城(武侯镇),在武侯祠设立指挥部,指挥陕南战役,经过20天的浴血奋战和巨大的牺牲,取得灭敌4个团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红军将士的血汗浇灌、还是诸葛武侯的眷顾,如今祠内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院内,一棵低矮的柚子树缀满累累硕果。</p> <p class="ql-block">  别了,诸葛古镇这块古今不凡之地。</p> <p class="ql-block">  天涯处处埋忠骨,定军山下的武侯墓与诸葛镇相比显得有几分冷清,手握鹅毛扇的诸葛亮孤零零地站在雨中,浓眉微皱,平淡地注视着远方。</p> <p class="ql-block">  面无表情更能诠释诸葛亮临终前的心情,虽然心绪没有外露,可微皱的眉头却暴露了他对身故后的担忧。</p> <p class="ql-block">  病危的诸葛亮已经预见到,由扶不起的阿斗为蜀汉君今后的走势,所以在李福替刘禅问他身故后谁可以接任时,诸葛亮说到蒋琬继、费袆替之后,再没有提他信任的、有小诸葛之称的姜维。</p> <p class="ql-block">  武侯墓郁郁葱葱、古木参天,与冷清的墓园形成鲜明对比,池水将灰蒙的天空映在水面,青瓦白墙、翠竹绿树、红灯笼略显生机。</p> <p class="ql-block">  墓园外面的乐楼冷清伫立广场边,后面的大树和广场中央的黑白八卦图充盈天空、广场,小心蛇出没的提示牌有点瘆人,我们的到来没有打破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武侯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汉将士在墓周围种植了54棵柏树,试图给他54年的人生画个句号。</p> <p class="ql-block">  他们可能不会知道,虽然诸葛亮未能助刘备实现复兴汉业的理想,可时至今日,已融入中华文明中的诸葛亮精神还将会继续影响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也许“功盖三分”、“万古云霄”还不能完全概括诸葛亮的功绩,三代献身蜀汉大业也道不尽诸葛一家的忠心,......。</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墓冢,“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墓”碑前堆满敬献的花束,表达了人们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小金字塔似的墓冢上面覆满翠绿青草,高大的古木守候在周围,彰显诸葛亮功绩彪炳千秋。</p> <p class="ql-block">  墓园后门就是定军山,满山高大树木葱郁,沿着高高的台阶走到山腰,没有注意台阶是否54级,一条弯延的石板小道环墓园墙而绕。</p> <p class="ql-block">  红墙灰瓦的圆形围墙将墓园围在中央,苍柏翠竹拱卫着静静的墓园。</p> <p class="ql-block">  操劳一生、长眠地下的诸葛亮不想被打扰,或是未能光复汉业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无颜在地下与刘备相邻,还是刘禅无能朝不保,是否是他把墓地选在勉县定军山下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当年,魏相曹操基业最大,身故安葬漳河西门豹祠,墓地早已无迹可寻,这也许是曹操最想要的结果,否则遭人唾骂的他身故后会有什么样的际遇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东吴孙权寿命最长,身故埋葬紫金山梅花山,相较同处此地的朱元璋明孝陵,孙权墓似看陵门;民国孙中山归葬紫金山中山陵,孙权墓沦为梅花山上孙陵冈,仅比土丘强几分。,</p> <p class="ql-block">  刘备的蜀汉国最小,病故安葬成都(有说刘备葬重庆奉节,这归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管),汉惠陵与成都武侯祠相傍,历经1700多年的时光流逝、风雨飘摇而不衰,依然晨钟暮鼓、万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从鼎立三足的曹操、孙权、刘备三人故后归宿看三国,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否天意,诸葛亮穷尽一生为汉兴,故后永居曹魏地(汉中属陕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