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本人有幸于2022年12月8日~12月10日,参加了"惠风计划"辽宁省乡村中小学教学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网络培训活动。本次培训为全省乡村中小学一线教学管理者搭建了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和平台,能够与各位教育专家在线上、云端相会,通过聆听诸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本人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 开班仪式 <p class="ql-block"> 12月8日上午,我们准时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的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辽宁教育学院的孟宪彬院长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学习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各个模块的培训课程、培训考核评价目标等,使培训人员更加清晰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思路!希望我们有所思、有所获、有所悟、有所变!</p> 模块一:直播课堂 <p class="ql-block"> 12月8日上午,由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委会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智教授向我们讲授《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教学评价改革》。刘教授多年致力于课程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大中小学教材研究。</p><p class="ql-block"> 刘教授的讲座着力推进础教育评价改革,以科学的评价观统领教育评价,明确立德树人教育评价导向,坚持树立科学人才观、树立科学业绩观、树立正确评价观。</p> <p class="ql-block"> 12月8日下午,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教师研训处主任屈智做了题为《"双减"背景下创建优质学校的路径》的讲座。他从校园安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家校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p> <p class="ql-block"> 12月9日上午,由辽宁教育学院陈莹教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乡村学校数字化变革策略》讲座。</p><p class="ql-block"> 陈教授的讲座从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三方面展开,说明数字化时代扑面而来,做为新时代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p> <p class="ql-block"> 12月9日下午,由辽宁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省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李潮海研究员主讲《提升乡村教师科研能力,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讲述了新时代乡村教师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p> <p class="ql-block"> 12月10上午,由尚品东越学校校长武佳红和大连市甘井子区魅力小学校长任丽共同探讨《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实践探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率先垂范,深入教学一线。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为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不断自我发展,不断自我超越。</p> <p class="ql-block"> 下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洪明教授主讲《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基本策略》。</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p> 模块二:异步课堂 <p class="ql-block"> 为期三天的直播培训收获满满,模块二的异步课堂学习更是精彩继续!如一场精神盛宴,让学员们乐此不疲,废寝忘食。</p><p class="ql-block"> 如南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晓林教授先从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相关依据和理论基础三个维度,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背景与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价值,最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解读进行了重要总结。</p> 模块三:实践研修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和经验交流,使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并掌握了当下乡村学校教学管理、学校教学评价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乡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推进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乡村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拓宽了思路视野、提高了业务能力。我将厚植乡村教育情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学管理规划方案》,并努力将此方案落地生根,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总之,此次学习培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身为一名乡村教师,教学管理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立足教学实际,深入教改前沿,和老师们一起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我校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立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李久芝</p><p class="ql-block">审核人:莫秀敏 </p><p class="ql-block">单 位:北票市五间房镇中心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