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偶然间,翻看集邮册,浮现出好多生活画面,瞬间有了写点东西的感觉,马上开始,记录情感。</p> <p class="ql-block"> 十几岁上小学的时候,总盼望着大队广播,有爷爷的名字,缘由“取信”,因为信封上有我喜欢的邮票,为啥喜欢,我也说不出,现在想想,可能是我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吧。睹物思人,爷爷是1995年突然脑出血,住院一周左右,没有给儿孙留下一句话,就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刚上高三,清晰的记着爷爷为人实在,不善言表,不多的言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听父亲说,爷爷年轻时,当过村干部,不曾占过公家一丝便宜。爷爷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走如灯灭”,确实,我们在大千世界,就好比桑海一粟,走了,又有几个人能记得,沉淀自己,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初一的时候,从同学马春阳那里得来的,现在已记不清是通过什么方式了,(可能是用学校的饭票换的),老马和我老姨是一个村子的,小学我二舅也教过他,自然而然,我们彼此就有一种亲切感,成为了好朋友。初中毕业,我上了高中,他步入了社会,由于当时通讯方式落后,失去了联系。前六七年,同学张春龙组了一个初三群,让我们再次相聚,见面之前,通了电话,那种感觉,只有有经历的人,才会感受到,至今我们依然联系,彼此帮衬。</p> <p class="ql-block"> 这几枚是高中同桌高国柱给我的,他喜欢集邮, 看书,篆刻写字,可以说,对我影响挺大。有一次,他去新华书店看上了一本《毛泽东诗词选》,大概二三十元,在我们那个年代,算是很贵了 ,他省吃俭用攒下了钱,把书买到手,并且他有个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都要查字典,从而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功底。当时,我也假模假样的,买过几本(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山不转水转,因工作调动,我们现在都在二中教学,他不用说,教哪科,大家也会猜的出来。天天见面,随便调侃,也是人生一件幸事。</p> <p class="ql-block"> 高中时,在学校门口摆摊儿那里买的,当时我学文科,喜欢历史人物,崇拜英雄,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考报志愿,不假思考的报了师范类历史专业,从教这么多年,我也是在用这种理念教书育人,我始终觉得做人在先,做事在后。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让孩子知道应该崇拜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有了模范榜样的力量,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 这几张是我初中兼高中同学张志成送给我的,大学了,我们依然用书信保持着老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不曾因距离而疏远,并且畅享着未来。他就读于重庆高等建筑专科学校,目前,定居天津,从事建筑行业。记得上学时,在他家,住了好几天,当时正值雨季,山上泉水多,我们洗澡嬉戏,好不快乐。现在,可能因为距离,走动的少了,是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来自异国他乡的邮票,我妻子的叔伯兄弟,留学日本,目前,在一所大学教学,知道我喜欢,送给我的。我平时愿意和不同领域的人学习,总感觉自己没有读万卷书,更没有行万里路,想从他们口中了解外边的世界。兄弟给我介绍了好多我课本学不到东西,比如:车辆礼让学生。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的保持,垃圾处理,饮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叔丈人老两口,就是普通农民,卖豆腐维持家庭开支,供了两个大学生,我们这个小舅子上的就是一个普通专科外语学校,由于勤奋好学,并抓住了机遇,最初留学,就是靠自己教日本人太极,汉语维持开支,逐渐立足,很励志。2013年,他还在我的邀请下,给我教的两个班做了演讲,基本收到了预期效果。</p> <p class="ql-block"> 喜欢集邮,遍地撒网,杨志刚,2009入伍,现某特战旅四期士官,上学时,我带的高三四班班长,组织能力强,有爱心。服役初期,在我的嘱咐下,给我攒了些邮票,现在通讯发达了,自然也就很少有写信的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母校曾受过资助,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入伍后,受部队的熏陶教育,产生了回馈母校的想法。和我联系,想长期资助一个贫困而品学兼优的学生,当时,鉴于他尚未成家,家里还有老父亲需要赡养,就和他商量,即能负担不至于太大,也能实现他的愿望,最终一次性捐款两千元,并参加了一次升旗仪式的演讲,很震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枚枚小小邮票中得到传承,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豪,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肩上责任重大,我只有不断升华自己,履职尽责,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