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课标实施过程最直接参与者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真正把课标的新理念内化为每日的教学行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进课标的实施。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接受新理念,感受新思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新课标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志寰校长带头学习新课标,一本课标研读了一遍又一遍,他说:“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副校长张国慧在指导教师学习新课标中指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无止境须茹苦,万仞昆仑不谓高! 在学校的组织下,教师们也同时掀起了学习新课标的新热潮,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新课标和新版课程标准的解析与教学指导,认真做笔记。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各教研组还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从学习研讨中汲取精华,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我校教师都能学有所获,学校真抓实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印刷了练习题和测试题两大类,让全体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完成练习题目,检验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预示着学校的未来!我校坚持“教、学、研”一体化的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新课标的培训也不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青年教师新课标培训学习,还进行了新课标成果测试。通过培训学习,培养一支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后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新课程培训,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理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明确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使全体教师掌握新课程教学与原有课程重大变化。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制定出适合我校的一套教育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树立新的教师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中给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平等,成为学生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学习中的合作伙伴。教师的组织功能也要很好地体现,因为天才的老师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p> <p class="ql-block"> 树立终身学习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更新节奏加快,要求教育必须打破一次性学校教育向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迈进。因此教师不能只为“教书匠”,应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反思,研究新课程、研究学生,借助先进的教学经验研究新教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裕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p> <p class="ql-block"> 树立新的教学观</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特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具备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学习评价的知识等,这些知识对教师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实践指导作用,能提高教学的效果;第三,要具备特定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好教师的重要标志,对教师传授学科知识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p> <p class="ql-block"> 树立新的合作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将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流,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p> <p class="ql-block">编辑:郑妍</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国慧</p><p class="ql-block">定稿:徐志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