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古镇-科洛尼亚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隔河相望,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仅次于亚马逊河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上最宽的河流,它的宽度约有50公里,入海口最宽处可达230公里,在西班牙语中“拉普拉塔”是银子的意思。<br>轮渡的候船大厅挤满了人,人山人海,排队已经排到大街上了,据说前一天因为大风停航。不过好在并没有等多久就上船了,船很大很大,底舱停满过河的汽车,乘船约1小时15分才到达对岸——乌拉圭的科洛尼亚。<br>科洛尼亚为乌拉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古城是葡萄牙殖民者在17世纪依河而建,它扼守拉普拉塔河河口,控制来往船只进出,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从南美洲各地掠夺来的金银珠宝要通过这个河口运往欧洲。这里曾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争夺的战略重镇,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炮火硝烟,在双方争夺了近100年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小镇最终落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 从德尔萨克拉古城门进入古镇,古城门外是木制吊桥,一进城门就看到修道士装束的人在吹笛子乞讨,不知是现在真有这样的修道士,还只是个街头艺人。广场上的公共花园古树参天,绿树成荫,松萝垂荡,显示这里的空气洁净而清新。蓝花楹在和熙的阳光下,那一抹蓝紫色的花如梦如幻,这是我初识蓝花楹。<br>位于广场一侧的总督府如今只剩下地基了,从总督府说明牌上可看出,总督府几乎是个小城堡,围墙内有院子、卧室、厨房、储物间等等,还有一个瞭望塔。 有着高高双塔的圣礼教堂是乌拉圭最古老的教堂。自从17世纪末修建以来,曾多次被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复后,教堂原有的建筑风格荡然无存。 高耸于古镇中心的白色灯塔叫“埃尔·法鲁灯塔”,是古镇标志性建筑。建于1857年,塔底部为正方形托着圆柱形的上半部,有111级台阶可登上塔顶。灯塔是建于圣弗朗西斯修道院遗址之上,如今从残垣断壁仿佛看见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满目疮痍。 信步走进古镇,游人并不多,美丽而恬静,两牙不同建筑风格奇异的揉合反映了它动荡的历史。遍布古镇的石子路,有的光滑平整,有的坑坑洼洼,高大的法国梧桐编织成美丽的林荫大道,整个古镇没有红绿灯,路边随处可见古董车。还有那色彩鲜明又时尚的各种小店,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点缀着花花草草,蓝花楹,鸡冠刺桐,夹竹桃,三角梅,绣球花,西番莲等。鸡冠刺桐又叫奥布树,赛波树,是阿根廷的国树,这种拉普拉塔河流域特有的植物,树干粗大,枝叶繁茂,红红火火的花开,灿若红霞,如火如荼,如同探戈舞一样热烈奔放。生活可以简约清闲,而生活的情趣万万不可缺失。春日明媚的阳光下感受古镇传统、典雅、精致、浪漫的文化气息,仿佛让人瞬间穿越古镇的前世今生。 圣贝尼托教堂,建于1761年,是第一个黑人传教士主持的教堂,小巧而简陋,信众主要是黑人奴隶。 古斗牛竞技场,1912年建,典型的摩尔式风格设计。它可以容纳10000观众,只使用了2次,至今已空置了100多年。 河边的古码头只剩一些木桩,依稀还能看出码头的模样。从河边的沙滩看去,波浪涛涛,怎么看都觉得更像大海,海滩,没有一点河的感觉。可能是这河太宽太宽了,一片汪洋,给人的错觉吧。 乌拉圭有“南美瑞士”之称,国土面积176200平方公里,和我国贵州省差不多大,全国总人口339万,和北京朝阳区人口差不多,乌拉圭与阿根廷和巴西为邻。乌拉圭足球曾威震世界,获得过两次世界杯冠军和两次奥运会冠军,还15次夺得美洲杯冠军,是南美传统的足球三强之一。 傍晚乘船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在步行返回酒店的路上,偶遇一桥,桥面断开,转90度,桥面与河道平行,然后船只通过,桥面再转回去,恢复一桥连接两岸的陆路交通,走过路过没有错过,后来查了一下,这种桥叫平转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