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强音落地生根。因此,融自然、精神和文化属性于一体的节气文化具有独特的幼儿园活动资源价值。2022年12月8日上午,状元府邸校区第一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了“非遗绽初蕊,节气之美润童心”分享学习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教研开始之前,老师们先玩一个破冰小游戏《天气预报》,场内氛围火热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一、前言</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根据节气与农耕关系的观察经验,总结出天象变化与季节、气候、植物生长之间的变化规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各农业社区依据节气安排传统农事日程,举办节令仪式和民俗活动;民众安排家庭和个人的衣食住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从谈谈冬季的节气有哪些拉开本次《非遗绽初蕊,节气之美润童心》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二、历久弥新,二十四节气独特的价值彰显</p> <p class="ql-block">(一)顺性而为,二十四节气得自然之性</p> <p class="ql-block">儿童被称为“自然之子”,他们率真、活泼。与自然接近、与自然融合,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二十四节气的自然属性与儿童的自然本性相得益彰,顺性而为的教育为儿童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桥梁。借助桥梁的连接,自然的大门向儿童敞开,儿童在亲近、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学会探究获得发展。</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蕴藏着自然界许多神奇的现象和奥秘,儿童对神奇之事又有着强烈的好奇与幻想,二者的结合是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有力助攻,也是儿童率性发展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之意识觉醒的重要条件。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不浮于表面文字符号的认识,而是在于帮助儿童感知植物的枯荣、动物的游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逐一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奥秘、揭开自然界神秘的面纱,萌发探究的意识、求知的欲望等儿童的自然之性。</p> <p class="ql-block">(二)传承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之本</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来谈谈我校的校本文化“传承”与“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幼儿园活动对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幼儿园活动,充分挖掘节气文化内涵,筛选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有利价值,予以充分应用,可帮助儿童汲取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在儿童心中播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种子。</p> 三、节气知多少 <p class="ql-block">老师们谈谈不同季节分别有哪些节气</p> <p class="ql-block">节气到来班级可以开展哪些活动</p> <p class="ql-block">姚老师:可以开展节气与儿歌,手势舞</p> <p class="ql-block">卢老师:可以开展节气习俗,节气与食育,今年大雪我们班就开展了腌制腊肉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赖老师:还可以开展节气与谚语,不同节气的南北差异。还和大家分享了不同节气是如何在班级开展活动的。</p> <p class="ql-block">(一)节气与食育</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纷纷上台连线,看看不同节气分别对应的是哪样美食</p> <p class="ql-block">(二)节气与习俗</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看视频抢答是哪个节气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三)节气与谚语</p> <p class="ql-block">谚语大多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以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道理。与节气相关的谚语有许多,今天大家一起了解节气与蔬菜种植的谚语</p> <p class="ql-block">(四)南北差异</p> <p class="ql-block">我们拿节气冬至来看一下吧。北方的习俗是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人们常常将硬币,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饺子里,寓意吉祥如意。而南方人则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更讲究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圆满。</p> <p class="ql-block">(五)节气与儿歌</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分组创编节气“冬至”的儿歌及手势舞,一起分享学习</p> <p class="ql-block">四、儿童本位:二十四节气幼儿园活动开展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儿童本位,是幼儿园活动开发和设计的根本原则。作为解决文化与活动、文化与儿童、活动与儿童三对关系的指针,儿童本位思想的践行应细化体现在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实施与评价、活动环境的创设的过程中。同时,在活动开发和设计中要遵循“四个适宜”原则:即目标适宜、内容适宜、方法适宜、环境适宜。</p> <p class="ql-block">(一)目标适宜原则</p><p class="ql-block">“儿童的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和吸收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预设的儿童发展目标应以不同层级、水平发展目标形式呈现。因此,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相关领域活动目标和关键经验,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力求使每个活动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二),内容适宜原则。</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活动资源的开发可围绕民风民俗、传统游戏、传统文艺、传统科技四大板块开展,分别对应养性、健体、尚美、启智四大教育目标。在建构“二十四节气”活动框架的过程中,可以二十四节气为纬线、四大板块为经线编制传统节气文化网络。“二十四节气”作为活动的主线,因其蕴涵丰富的教育价值以及鲜明的地方性特点,其中的天文气候、三候、花信、食经、农事、文学作品等直接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基于文化和领域双重目标的考量,以儿童的兴趣寻找具体切入点,编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节气活动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例如,中班节气活动--“冬至”根据中班儿童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以“羊肉汤锅”作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以摸摸、看看、闻闻的方式在种植园观察萝卜,再拔、洗、切萝卜最后品尝羊肉汤锅,让儿童体验冬至过节的乐趣,感受节气带来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三) 、方法适宜原则。</p><p class="ql-block">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儿童施加影响、如何引导儿童参与活动,将直接决定着活动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突出特点,倾向于运用多种感官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直接经验。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儿童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儿童获得感性体验和直接经验,并逐渐引导幼儿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概括性过渡。例如中班“冬至活动框架”为例,“参与”“感受”“了解”“体验”“表现”等词高频出现在活动目标中,教师主要通过“赏”“思”“行”三步法以儿童为主体,适宜地引导儿童感知节气增长相关经验。</p> <p class="ql-block">(四) 、环境适宜原则。</p><p class="ql-block">创设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环境,让儿童与环境互动获得发展,进而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发挥环境作为活动资源的重要作用,可以提供与节气相关的图片(包括食经、花信、三候、农事、古诗等)以及儿童制作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帮助儿童感知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氛围。班级环境紧随活动的实施提供相关材料,有效推进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有机整合作用。</p> <p class="ql-block">例如以“冬至”节气主题活动为例,“冬至”主题活动分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是“冬至知多少”,即通过关于“冬至”的介绍增加儿童的了解,具体包括“节气说明”“南方习俗”“天气变冷了”“吃点什么好”“人们在干什么”等子主题;</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是“怎样过冬至”,即主要是关于冬至主题活动的记录,将儿童和教师的活动照片和幼儿的作品--展现,与儿童一起回顾我理解的冬至,给予儿童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是生成活动,主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探究,促进主题活动的继续生发。</p> <p class="ql-block">五、返观内视: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映入生活的审视思考</p> <p class="ql-block">随着“ 二十四节气” 活动的开展,儿童和家长便会开始关注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教师关于节气方面的知识愈加丰富,家园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开发和建构更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在活动开发和节气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活动资源渗透不够,儿童了解、体验和感悟节气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仅仅在主题活动中。为此,整合“中国的”“民族的”“地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教育元素,增添二十四节气“生活化”的色彩势。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文化存在地方适宜性。因而教师在选取素材、组织活动、实施教学等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适宜性”强的“二十四节气”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