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丘, 变与不变”培训研修会——聚焦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与“不变”(三)

实验二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通知》精神,加强“三区”建设,落实市教育局教研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廊坊市教育局组织老师们观摩了促进教研专业提升交流分享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过一座又一座山丘,教育的研学没有尽头。本次的培训研修会让我们再一次聚焦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与“不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7日早晨,老师们早早进入会议室等待,生怕迟了挤不进会议室。伴随着会议室一段一段的轻音乐,开启了元气满满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过程中老师们不时地将感悟分享到交流群里,共同分享,共同思考,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课例来自名家——薛法根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林玉华老师说的那样,薛法根老师的这堂《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授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炫酷的技术,是一堂非常朴实的课。打破套路,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玉华老师是第一个课例的点评专家。她那充满感染力的笑容,让人感觉好亲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玉华老师指出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有太多的套路,教授古诗,无法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美。而诗歌教学却又如此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的分布,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教材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之外,还选入了38首,共计112首,文言文的课文还有14篇,这足足占据了全部选文的30%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p><ul><li>1.设计笼统——教学设计缺少理论指导,多数以内容理解为主。</li><li>2.认知片面——重知识讲解,忽略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整体把握。</li><li>3.方法单一——以死记硬背为主,缺少诵读、理解等方法的落实。</li><li>4.情感缺失——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不足。</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反映到古诗文教学,就是“文”“言”共生。在这里,“文”是指情意、人文、文化,“言”是指语言文字。“文”“言”共生,即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思想教育的共构共生,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薛老师的这堂课,打破了教授古诗文的套路,以读为主线,带领孩子层层深入,探寻古诗的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老师为我们梳理了五个“读”,使听者的思路更加清晰了。</p><ul><li>1.读通读顺,感受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美。</li><li>2.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文的艺术美。</li><li>3.读出诗情和画意,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li><li>4.读中悟情,感受古诗文的情感美。</li><li>5.变读为唱,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课例是陈正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以两组成语导入,并在书写课题时,注意引导学生聚焦“辩”,进而创设“辩”的情境,教师扮演一儿,学生扮演另一儿或孔子。通过说“辩”、读“辩”、演“辩”、理“辩”、展“辩”、思“辩”,给我们带来了一趟非常经常的课例分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这堂课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技术,很朴实,很真实,但很让学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结束后,陈正老师又从教材解读、设计分享、亮点回顾、改进思想等四个方面展开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在课程设计时非常注意课后题的引导与突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第一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是一个古诗文学习的常规要求。背诵起来很难的,但是陈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辩斗,一会儿用文言文,一会儿用普通话,一会儿加这样的词,一会儿加那样的词,反反复复,在活学活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被激活了,要背诵可真不难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本课重点,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最为紧密的是最后一道题: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陈老师借助表格支架进行破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陈正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张占国主任提出了宝贵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课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自蠡县师范附属小学高级教师李二猛。李二猛老师1999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在小学教学一线坚守,他始终秉持“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才能成为幸福快乐教师”的信念,在普通的岗位做出了突出的业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堂课中,我们一会儿看到孩子们踊跃举手,一会儿听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声,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学红老师以“从《吃水不忘挖井人》谈革命传统教育篇目教学”为题,进行点评交流,以点带面,拓宽了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学红老师评李二猛老师《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p><ul><li>融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发展语言于一课;集兴趣激发、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习惯培养于一体。</li><li>自然但不够精致,流畅但稍显粗放。</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应占学习内容的60%~70%。为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统编教科书通过编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代表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引导学生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感悟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通过选编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北,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共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河北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历史。挖掘这些内容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对于用好统编教科书,落实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李老师建议我们可以依托地方红色资源,挖掘教材育人价值。利用好统编教科书中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由课内学习链接到祖国大地更多教育资源,链接到学生真实的生活,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跨越山丘,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一位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潜心教研,做教育路上的虚心学习的人,就是这个冬日最温暖的事。</p>

古诗文

老师

教学

学生

课例

统编

课程标准

这堂

教育

新课标